周家的月半粑粑,馅料是用腊肉和白菜包的,咸香可口,大家尝过后,都说好吃。
周家广往嘴里塞了一口粑粑,说:“你们今天能吃到这么好吃的粑粑,都得感谢我,要不是我的磨推得好,哪能磨出好粉?
往年的石磨不是我推的,粑粑就没有今天的好吃。”
周父周母听了,频频叹气。
周荣三姐妹则一个劲的夸周家广。
周荣说:“我们家七广不愧是神童,连磨都比别人推得好,以后再接再励,大姐很看好你。”
周桂说:“你的磨确实比我们推得好,学东西也快,有机会我再教你些其他技能,相信以你的聪明才智,能很快学会,并超越所有人。”
周彩说:“爹娘疼你是有道理的,瞧瞧,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惊呆了所有人,你要好好干,家里就指望你了。”
周家广听完这些夸赞,腰杆挺得直直的,傲娇的说:“你们就等着吧,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这种缺根筋的儿子,周母没眼看,尝了一个粑粑后,让大家先吃着,她出去给各家送点粑粑。
兄弟妯娌家,周母每家送了6个,今天帮着去杨家讨公道的乡亲,每家送2个。
粮食一直都是精贵物,那些收到粑粑的人家,都对周母夸赞了一番,并给出自己的回礼。
做了粑粑的人家,就还几个粑粑到周家。
没有做粑粑的,就拿着鸡蛋或自家吃食给周母。
礼尚往来是周家湾的传统,谁都不会白占人家便宜,真要那样做了,传了出去,定会被人笑话一顿......
周母送完粑粑回家的途中,一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喊住了她。
老婆婆杵着根拐杖,颤颤巍巍的走过来,小声问:“玉英啊,听说你家大闺女离婚了?”
这位老婆婆姓邹,在旧社会裹过小脚,同辈人叫她邹氏,周母按辈分,要喊她邹奶奶。
“是的,邹奶奶,我们今天去杨家拿回了嫁妆。”
邹奶奶叹声气,说:“哎,是个可怜孩子,回头给她寻摸个合适的人家,嫁出去就行了。
今天是月半,她待在娘家不合适,你和她商量下,出去避一避,别把霉运带回家。”
周母不悦的说:“去哪避?在外面站一晚上?”
邹奶奶:“我这也是为你们好,出嫁的女儿就没有在娘家过月半的规矩。
何况她还是离婚,待在娘家,肯定会给你们招祸的,也会影响村子的风水。
到时你几个儿子要是遇事不顺,定会赖她身上,你的一片好心,会让他们姐弟不睦,尤其是你儿媳,不得埋怨你和你家大闺女?
乡亲们要是遇到不顺的事,也会找你家麻烦。
为了家宅安宁,就让她做点牺牲吧。”
周母:“邹奶奶的好意我心领了,我的儿媳是我亲自选的,人品我信得过,真要因为这个埋怨我大闺女,那只能说明她不适合待在我们家。
周家湾有今天,是靠祖先们庇佑,也是靠大家辛勤劳动,团结一致,和我家大荣有没有离婚,有什么关系?
再说了,这年头谁家没点糟心事?我家大荣没离婚前,大家就顺风顺水了?
要是谁把自家的不顺赖到我家大荣头上,那我可得和他们好好分说分说。”
邹奶奶皱了皱眉,将拐杖在地面用力杵了两下,着急的说:“你咋就这么固执呢?你要是不好开口,老婆子我去和你大闺女说。
老祖宗留下的规矩,都是有道理的,你可别因为一时心软坏了规矩,也给自家招来祸事。”
“不必了,我的家事我们自己处理,邹奶奶腿脚不便,走路辛苦,赶紧回家歇着吧。”
周母说完就转身离开。
邹奶奶看着周母的背影,连连叹息,嘟哝道:“等家里闹得鸡犬不宁,你后悔就来不及了......”
周母回到家,没有提遇到邹奶奶的事,和家人吃了晚饭,就把周荣喊到自己房间,栓好房门,拿出一沓钱币。
“你那个铁厂的工作,我和你爹商量了,想买下,让家富去上班。
周家湾人口多,我们家就分到了几亩田地,田里的收成是好是坏,要靠老天爷的心情。
就算丰收,也只够全家刚刚填饱肚子,我想让家富去挣点老婆本,要是有结余的,就给四桂、五彩多添点嫁妆。
你们同在一个城市,万一遇到麻烦,相互也有个照应。
他明天和你们一块出发,这些钱你看够不够。”
那一沓钱是从杨家搜出来的,有100多万,周荣没有接,说:“自家人给什么钱啊,多伤感情,明天我带家富去铁厂报到就行了。”
周母将钱塞给周荣:“拿着,我教导你们亲兄弟明算账,就要起带头作用,不能因为你是我女儿,就让你吃亏。”
周荣把钱还了回去:“杨晋林给的安置费,我都存好了,不缺钱用,这些钱你们自己留着,以备不时之需。
你们今天去杨家帮我讨公道,我很开心,你们让我体会到了家人的重要性,还让我知道,亲情是用任何东西都换不到的。
铁厂的工作,我没有花一分钱的成本,属于不劳而获,如果能安排自家兄弟去上班,我很乐意。
那天说卖工作的话,是开玩笑的,有钱的人家看不上我那工作,没钱的人家买不起,铁厂的指标家富不干,很可能就浪费了。”
周母盯着周荣看了半晌,试探道:“你和以前不一样了,好像不是从我肚里出来的那个孩子。”
周荣淡定的说:“你和爹对我从小寄予厚望,用心栽培,周家湾的女儿里,没有几个比我幸福。
只恨以前懵懂无知,无法理解你们的苦心,经常和你们作对,也没好好孝敬你们。
我在杨家吃了个大亏,领略了人情冷暖,要是还不能幡然醒悟,就白费了你们的教导。”
周母眼眶泛红,连眨几下眼,憋回眼泪。
这番话听起来天衣无缝,可那种感觉就是不对。
一个人再怎么变,底子在那,老祖宗说“本性难移”,是有根据的。
自己的闺女,骨子里带着几分懦弱,且轴劲十足,认定的事,不会轻易改变想法。
遇事了,也只会找自家人发脾气,闹别扭,不敢与人硬刚,孩子她爹说这脾气随了孩子的奶奶。
但眼前的“女儿”,明事理,识大体,有谋略手段,遇事不慌乱,对于欺负她的人,毫不手软,与之前那个相差太多了。
或许真的是“幡然悔悟”,或许是别的原因,周母不想也不敢深究了,怕结果是她不能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