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小院儿生活 > 第91章 果园热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等到地里的秧苗直起了身子,小鲫鱼在稻田里面游来游去,肖卫民才有空往晒场这边来。

村里的广播通知了,今年的公粮不用自己交到公社粮管站,村里面开着拖拉机一家一家收,收齐了再送到粮管站去。

肖卫民提前拿了大称,跟天成两个人把小麦称了一回,去了麻袋的皮儿,算一算,这六亩地居然收了三千一百多斤的小麦。

肖卫民确定,种子站的麦种一定是改良过的麦种!

往年,整个公社,这一片的小麦产量基本都在三四百斤,一年下来无灾无害的,能有个四百斤上下已经是丰收了,今年居然超过了五百斤。

交上两成公粮,那也能剩下两千五百斤的小麦,比去年足足多了五百斤小麦。

李桂生带着村干部到晒场这边的时候,肖卫民散了一圈烟,把准备好交公粮的小麦过磅秤,整整五个大麻袋,将将好六百斤的粮食。

李桂生让人数了四个麻袋递给肖卫民,只收走四个大麻袋的粮食,“还是按去年的产量标准收,公社定的标准!”

黄老二带着人称重收粮,李桂生背着手转了转。

“你们家今年至少是这个数吧?”

李桂生抹了把晒的红亮的脸盘子,跟肖卫民伸了伸手,一个巴掌。

肖卫民点头,“差不多吧!”将将过五百斤。

李桂生点头,“我估摸着就是这么多了。”李桂生自己差不多也就是这个亩产。

肖卫民问了问村里其他家的亩产,李桂生点点头,满脸喜色,“今年差不多平均产量在四百五,你们家的地照顾的好。大多数都是在四百五到四百八,有些地肥力不够的,产量低一点,但是跟去年比,至少平均涨了一成的产量。”

“你要说黄老二这样的,我们不跟他比!”

黄老二家今年的亩产是五百五,估计整个公社独一份。

黄老二说了,不让声张。

今年,村里有名的两个懒汉家,一个苗家,一个张老三家,都交了公粮。

苗家今年也算是丰收了,而且地里的粮食都收回来了,实属不易。苗大婶还不愿意交公粮,想要卖了粮食去给三个儿子送钱,被苗大嫂锁在屋里了。

“至少今年的公粮交上了,前面的先欠着吧!日子总算是过起来了!”

李桂生作为村支书真是老大安慰,村里交公粮的工作今年轻松多了,除了五保户,基本上都收齐了。

村里的公共田也丰收了,村里的五保户的公粮差不多能顶上。晒场这边的租金也是一笔收入。

“今年啊,我是打算把村里的主路修一修,再把水渠修一修!”

村里从柏油路到村部的主干道,还是前些年大集体的时候修的,宽六尺的泥巴路,又宽又平,能开拖拉机。

但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小伙子骑个自行车都能滑的跟个泥鳅样,根本就走不了。

路也修了好几回,每次都是从砖瓦厂拉点碎砖石垫一垫。时间一长,现在不但是下雨天不好走,晴天也不好走,坑坑洼洼的,骑个自行车都硌屁股。

“打算买点煤渣,煤渣细,好好的修一修。路两边种上杨树,以后也有树荫。”

煤渣路修出来,那就绝对是公社里面独一份了。

村里的账上有了钱,村干部们也想好好折腾折腾,大家都得朝着好日子过。

李桂生带着村干部们走了,粮管站的拖拉机突突突的往村里去了。

王秀珍把麻袋收起来,“修路倒是好事,这个天修路不是受罪?”

肖卫民乐呵一笑,“也就一说,就算是现在想要修路,他也没这个时间。”

每年的夏天都是最忙的时候,今天要打棉花的药了,明天要打水稻的药了,有时候一天之内,村里的广播都要通知几回。

还有灌水的事儿,等到过了梅雨那一个月,是最热的时候,找水是村干部最重要的活儿。

村里种棉花的人多,还有养蚕的。

这些村干部在这个夏天,根本没有空能有闲着的时候。

等这些忙完,又要秋收秋种了,真的到修路的时候,估计也就到了中秋往后了。

夏天一到,菜地里的蔬果就跟疯了似的,豇豆只要一天不摘,第二天就有不少老了。黄瓜也是,看着第一天还是个小嫩瓜呢,第二天要是不摘,第三天就老了。

西红柿和茄子也是一窝一窝的长。

桃花春上怕菜不够吃,还在晒场的后屋,沿着河坝撒了不少黄瓜丝瓜的种子,现在藤蔓缠着水杉树,挂满了果实,那叫一个好看。

农忙过去了,桃花又开始琢磨吃的了。

豇豆不能浪费,五花肉豆角必须安排上,炒面、拌面、蒸面通通安排上。

各色蔬菜全部切了丁,鸡蛋炒饭里面花花绿绿的蔬菜,而且还量大,那叫一个好吃!

晒场这边五天一个集市,每次都有人卖点小海鲜。

桃花买了小鱼儿,掐头挤了内脏,洗干净了,用酸菜烧汤,放点香醋,最是下饭。

剩下的小鱼儿都放在筛子里面晒干了,不趁手的时候,倒点料酒,两片生姜,上锅一蒸,又鲜又香。

吃不完的小黄瓜和西红柿全部洗干净了,用凉凉的井水湃着,中午拿出来冰冰凉,吃着可舒心了。

每天中午都提供两桶湃着凉井水的黄瓜和西红柿,进屋还有现成的凉水洗脸。

真正宾至如归,大家想到的没想到的都安排上了,过来吃饭的货车师傅那就更多了。

渐渐地,马家沟老虎灶有了几分名气,谁都知道这儿有免费的瓜果吃。

还有个小媳妇烧饭特别好吃。

从一开始的不限量供应黄瓜,到最后也不得不限量供应了。

家里的菜地就这么大,这黄瓜再多,也禁不住这么多人吃啊!

婆媳俩每天汗如雨下,收钱收的手软,越收越开心!

肖卫民每天忙着水稻田里的事儿,还要忙着小小家具厂的杂活儿。

袁峰带来的订单是十套八仙桌凳,木料不消说,八仙桌的雕工和油漆最要紧,但是这样讲究的订单才更挣钱。

这些事儿就够父子俩忙活的了。

眼看着还有一个星期就要到端午,王秀珍才想起来,今年都吃了好几次粽子了,糯米该不够了!

打开装糯米的蛇皮袋子,果然,就剩了个底儿!

送到桃花娘家的108个粽子不能省,还有王秀珍自己娘家的,虽说爹不在了,娘还在,怎么也得往王家送几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