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哥,你听说了没,政府鼓励搞代食呢!我们供销社都接到通知了。”

上早班的冯勇下午一下班,就直奔杨庆有家,进门先提代食的事儿,生怕杨庆有从别人那儿先得到消息,有损他这个小百晓生的名号。

杨庆有连眼皮都没抬,懒洋洋回道:

“我知道啊!今儿居委会挨个四合院通知了,说是形势不好,节约粮食,做好迎接更艰苦奋斗的日子。”

“啊,原来您知道了。”

冯勇很失望,没成想紧赶慢赶还是慢了一步。

杨庆有见状好奇问道:

“咋地?你们供销社还有任务啊?”

“没,没有。”

冯勇摇着头,起身去橱柜里拿了个碗,倒上开水,双手捧着说道:

“这不是最近供销社没东西卖嘛!货架基本上都空着,估摸着领导的意思是想说,现在的局面还得持续很长时间,让大伙做好心理准备。”

杨庆有闻言噗嗤一声乐道:

“那你们可享福了,上班往柜台后一坐,没事聊聊天,来了客人顶多说一声没货,然后继续磨洋工。”

“您别闹,不挨骂就算好的了。”

冯勇苦笑道:

“以前是售货员骂顾客,赶上心情不好,都敢直接不卖,把人往外赶,现在可不行,要啥没啥,遇到脾气好的顾客,顶多埋怨两句,赶上脾气不好的,能直接挨顿臭骂,您还没地儿说理去。”

这话一出,杨庆有笑的更欢了。

“要什么理儿,你们嚣张跋扈了这么久,也该让群众骂两句撒撒气了。”

冯勇委屈道:

“那是他们,我可没骂过人,我才干了几天啊!好处没捞着,净跟着受罪了。”

这话说的还真在理。

自打冯勇进了供销社,杨庆有记得这小子就买了两回烂水果,然后就没落过别的好处。

对了,还有别的,打酱油买醋倒是能方便点儿,上班拎着空瓶子去,下班拎着满瓶子回,省了冯婶往供销社跑的麻烦。

“得了吧!受罪也比没罪受强,好歹有工资拿,你瞧瞧阎解成,放映员听着倍儿有面,现实呢?这会儿还在农村没回来呢!你比他强多了,起码能天天回家。”

这工作啊!就怕对比。

老话说的好,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谁都有不满意现状的时候,但看看比自个惨的身边人,心气一下就顺了。

冯勇乐呵道:

“那倒是,解成哥出去一个多月了,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回,幸亏三大妈有远见,让他带了棉衣。”

杨庆有冷笑应道:

“还不如不带呢!”

“怎么说?”

冯勇一脑袋问号,冻不着还不好?

杨庆有点着冯勇的脑门,恨其不争道:

“没带棉衣,就有借口回来,领导总不能让单位职工在外面冻死吧?至于回来后还会不会再派下去?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但不管结果如何,回来拿衣服总比不回来强吧!你看许大茂,人家就回来了,到现在都没下乡,搞不好年前都不会再下乡,万一要是带个徒弟,明年顶多再忙活一年,以后下不下乡就看他个人意愿了。”

“哎吆嗐!还真是这么回事,解成哥要是没带棉衣,即使乡下各公社不乐意放人,也得考虑实际困难,不敢不让他回城,否则就得帮他弄棉衣,现在肚子都吃不饱,不可能有闲钱给他倒腾棉衣。”

冯勇脑瓜子转的快,净杨庆有那么一提点,瞬间便把里面的道道想明白了。

杨庆有欣慰道:

“你明白就好,有时候工作不是干的越踏实越好,眼光得放长远,既要领导满意,不能出纰漏,还得考虑将来,不能把自己套进去,集体利益重要,个人前程也得考虑,至于中间的度怎么拿捏,就看你自己了。”

“明白了哥,我以后工作会注意的。”

“明白就滚吧!我刚才听冯婶说明儿要回乡下,你回去看着点,别让你妈穷大方,把家里粮食搬没喽!”

杨庆有摆摆手,示意冯勇麻利滚蛋。

“知道了,我这就回。”

冯勇大惊,慌忙点头就走,跑的比兔子还快。

杨庆有说冯婶穷大方也不是虚话,她是真大方,对娘家和婆家都是如此。

这也是老冯家这么多年没攒下钱的主要原因,只要亲戚一哭穷,身为老好人的她就忍不住想帮衬。

代食的政策口号其实对城里吃商品粮的工人们影响不大。

国家再困难,也得保工业保发展不是。

顶多棒子面里再掺点玉米叶、地瓜叶啥的,还是粮食,不至于像农村,因为产量虚报的厉害,多数粮食都交了公粮,以至于不得不去田野里找代食吃。

所以四合院邻居们下班得知这一消息后,并未有多大反应,这年头只能先保证自家吃饱,才有心思帮衬乡下亲戚。

帮衬嘛!

多少都看心意,你就是不帮,亲戚们也拿你没办法。

比如老贾家。

秦淮茹娘家都揭不开锅了,她不也照样无动于衷,没办法,他们家自己都吃不饱。

当然了,贾张氏有钱归有钱,当婆婆的不往外掏,亲儿子都没办法,更甭提儿媳妇这个名义上的外人了。

整个95号院所有的住户中,真正能潇洒不愁吃喝的住户,也就杨庆有和许大茂两家。

杨庆有明面上工资高,媳妇还是大学生,等于是双职工家庭,不愁吃喝正常。

许大茂就更不用说了,两口子现在正处在腻歪期,俩人基本不在院里待,许大茂下班直接去老丈人家打秋风,甚至晚上直接住那儿,连早饭也不放过。

按理说一大爷易中海也能算一家,奈何老易想的多,不敢花钱,那就只能降低生活标准,吃糠咽菜了。

还忘了一家。

那就是傻柱。

这哥们正奔着穷家破路的方向勇往直前。

或许再过两三天,又或者三四天,把媳妇领回家,生活水平就会正式跌落95号院第一梯队。

农村媳妇虽然好娶,但坏处也足够多。

一来影响家里的生活水平,黑市粮价一天比一天高,指不定哪天就得把家底掏空。

二来,孩子户口随老妈,媳妇是农村户口,儿女最起码八十年代末之前,会一直吃不上商品粮,算算还有三十年,也就是说傻柱得买三十年的黑市粮。

媳妇加孩子至少俩人,要是傻柱能折腾,搞不好会是三人、四人。

四人的口粮,去黑市连买三十年,算都不敢算,会吓死人的。

想起这茬杨庆有就心虚。

傻柱这孙子以后肯定少不了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