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沉寂已久的单位迎来了热闹,可杨庆有却大失所望。

俊男靓女?

别闹了,都是大哥大姐。

团里想找个比他年纪小的都难,至于外貌,杨庆有只能说,感谢新中国,让群众们在文艺表演方面,人人平等。

甭管长得如何,只要你放得开,有表演天赋,绝对能吃上这碗饭。

当然了,也不是啥歪瓜裂枣都要,歌舞团对外貌这一块还有着最基本的要求,相貌必须在基准线以上。

至于话剧团,丑角的竞争比正角还激烈,毕竟反派就那么几个,想在反派的角逐中出彩,必须得有真本事。

不像正角,长的像个好人就成,对演技要求不是太高。

所以,当杨庆有跟着孔波在院里瞎溜达时,并没有见到令他眼前一亮的同事,要是手里有镜子,杨庆有绝对得来一句,满眼都是自己人。

是的,按照杨庆有的审美水平,他自个也被划在了普通人一栏。

长得都差不多,没必要大哥笑话二哥。

想找真出彩的演艺人才,那得去同行那儿。

毕竟规模,受重视程度不一样,能把框架搭出来,不缺经费就不容易了,何必吹毛求疵。

“看看我新写的剧本,给我提提意见,我总觉得剧情太平淡了,不够跌宕起伏,无法引起观众共鸣。”

“拿来我瞧瞧。”

“我也看看,我都好几天没动笔了,正好借鉴借鉴思路。”

杨庆有和孔波刚回到办公室,就碰见何红军拿着刚完结的稿子征求意见,其他几人一脸的兴奋,围着正认真阅读的蔡成功,喋喋不休。

初稿不长,一共三页纸,估摸着不超过一千五百字。

就这也叫剧本?

杨庆有好奇的凑过去,跟风好好搂了几眼。

怎么说呢!

还真就像谢伟的评价:

“故事还成,虽然俗套,但很贴近现实,很容易引起共鸣,就是没冲突,忒平淡,至于能不能用,那得丰富完对话、细节,看最终成文才知道。”

如果用朴素点的俗话来讲,写的跟狗屎一样,狗屁不通,放报纸上当猎奇故事,看客们看完都得写信骂几句,否则不解恨。

“庆有,你是大才子,你觉得呢?”

何红军的这句话把杨庆有难住了。

解放前,一个迷路小战士,机缘巧合拯救了一位被土匪糟蹋的小姑娘,然后俩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这......

呃........

故事里的情节,处处透露着不合理。

用杨庆有的思维来看,为什么小战士会迷路?为什么他不回去找大部队然后把土匪窝断掉?为什么小战士碰见小姑娘后没再回部队?这不是当逃兵吗?为什么不把小姑娘送回大后方?为什么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俩人还能安然无恙的终成眷属?

忒特么不靠谱了。

杨庆有只能含糊道:

“何哥,您问错人了,我就是一写歌的,您让我来评价剧本写得怎么样?我也得懂啊!”

一旁的孔波闻言嘿嘿直乐,结果他刚笑了没几声,何红军就盯上了他。

“来来来,老孔你也过来瞧瞧,给提点意见。”

孔波.......

有时候办公室内氛围太和谐也不好,一堆人愣是连个说狠话的都没有,谁都不肯批评何红军写得不行。

就连耿直的大学生秦庄,宁愿把脸憋的通红,也不乐意出言打击何红军。

反正他写的那些稀奇古怪的故事,被老张毙了后,基本会投萌芽、收获一类的文学杂志,如果再被毙,那就精简语言,转投地方报纸,如果再被毙,那就往抽屉里一塞,然后继续写新的故事,重复上一过程。

丫跟打不死的小强似的,创作欲望那叫一个饱满。

这哥们还有一缺点,你说了他还不听,虽然当时会点头认同,但他转头会一字不改的继续蛮干。

等于说了也白说。

于是熟络后,同事们也养成了习惯,只图一个先睹为快,瞧瞧这哥们又编了什么稀奇的故事,看完后,会统一的只夸不贬。

就当凑一热闹。

所以大家嘻嘻哈哈过后,何红军跟没事人似的,把文稿拿回去,继续丰富故事细节。

杨庆有也算瞧明白了,这哥们把文稿拿出来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显摆。

你们瞧哥们这速度,几天的工夫又写了一篇。

似乎只能这么理解,才能解释何红军的行为。

今儿说是欢迎出差归来的同事们,可创作编导室里的老人们一个没来,就连经常来办公室睡大觉的李琛,今儿都没露面。

以至于几个不算年轻的年轻人在办公室嬉闹了一上午,到了中午饭点,便一哄而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连隔壁办公室的老张同志都没说啥,只是嘱咐道:

“回来也不能松懈,把之前没完成的稿子抓紧写出来,马上年底了,话剧团催着要新剧本排练,还有杨庆有和孔波,年底前争取写首喜庆欢快的歌,歌舞团要在年底前去京城附近的几个大厂搞演出,他们希望能拿点新节目出来,别跟往年似的,年年新瓶装旧酒,工人同志们都看腻了。”

杨庆有和孔波能说什么?

只能点头同意呗!

倒是孔波舔着老脸向杨庆有保证,他前几天没白当逃兵,之前磨的那首歌快成了,回头拿它交任务妥妥的,不用杨庆有再绞尽脑汁的写新歌。

杨庆有当时就一脑袋问号。

他很想说,哥,写歌不是上厕所,时间长了肯定能挤出点什么,写歌靠的是特么天赋,写不出来,就永远写不出来。

可惜,他怕影响同事关系,硬没敢说。

丫倒是下定决心,赶紧回家挑一两首合适的,先备着,万一最后孔波拉稀,他还能顶上。

到了此时,杨庆有才明白张元冬张主任的难处。

创作编导室里都特么是混日子的老油子,团里只是花钱养着他们,压根没指望有什么产出。

至于歌舞团和话剧团,也基本上靠拾点别人牙惠勉强维持。

毕竟是给偏远地区的广大职工送温暖,压根不需要太新鲜的节目,抄点京城各大文工团的成名节目,也够团里这帮文艺骨干们忙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