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 > 第153章 四夷入侵之阁老献计,走为上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3章 四夷入侵之阁老献计,走为上计!

天亮了,众臣一夜未睡,头脑发晕。

他们却更希望这只是一场噩梦,等到梦醒,没有千疮百孔,仍旧生活在让四夷臣服的盛世大乾!

相比于他们的心灰意冷,如丧考妣,正隆就清醒多了。

一夜未眠,他却依旧精神抖擞,只是皱眉听着坏消息,并没有发表任何看法。

当许青云投敌的消息传来后,他沉吟片刻,起身道。

“移驾坤和宫,上早朝!”

大臣们更懵了。

谁也没想到,都这时候了,皇上竟然还能想到早朝?

而且,明明最讨厌上朝的,今天为何如此敬业?

当然,疑惑虽然有,但不多。

和风雨飘摇的形势相比,这昏君的作妖不足为虑。

刘元甫却是眼睛一亮,一挥绣袍,快步跟上。

王成道茫然的脸也变得坚毅,似是回过了神,也跟了出去...

坤和宫,在一片颓然的气氛早朝中,刘元甫站了出来。

相比于其他人的六神无主,他面色沉稳,眼神犀利。

时过境迁,女儿已是大乾皇后,有国丈和派系带头人的身份加持,他已经没有和稀泥的资格。

同样的,自幼在勋贵圈中长大,又是状元出身,他有在当前形势下出谋划策的能力。

整晚的思考过后,他已经有了大致的想法。

虽不可退敌,却是最适合当前形势,且至少会给大乾喘息的机会。

而随着他站出来,过半的大臣似乎都有了主心骨,满眼希冀地望了过来。

哪怕王成道,都在内心感慨。

“十几年了,元甫兄,你终于要拿出真本事吗?”

没有顾忌众人的想法,刘元甫恭敬行礼,随后说道。

“臣有一策,可解燃眉之急,亦是解当前形势的不二之法,愿献与皇上!”

真的要献策!

在场众人都屏气凝神。

此刻他们心中都写了个大大的服字。

不管什么方法,都比他们这些无头苍蝇强,不愧是内阁首辅。

正隆则是微微皱眉,淡淡道。

“说!”

言简意赅,似乎并没有太多期待。

刘元甫不以为意,开始娓娓道来!

“北蛮前锋军十万,大军至少三十万,萧南索边军下落不明,无抵挡之力,不出半月,大军便会兵临上京城...”

众臣点头。

这已是必然,若是萧南索投了敌,或者也在谋反,那就绝不是三十万大军那么简单。

“辽东勾丽举国四十万大军,二十万边军迎击,若无援军相助,不出三日便会溃败,勾丽大军长驱直入,半月同样抵达上京城。”

这也是事实,二十万抵挡四十万,没有人期待着奇迹!

“济东府倭寇若北入河间府,与其他异族一起,便会堵住我上京城南下的道路!”

“西番国八十万大军或为不实,但必有五十万,边军虽有四十万,然得知大乾将陷,必是军心不稳,能否抵挡西番国,属实难料!”

“到那时,上京城便会被四族围困,百万大军之下,国必亡!”

情势大家都知道,可听刘元甫如此清晰地说出后果,全都心中发紧。

按这样说,大乾亡了,他们这些大臣也算是当到头了。

刘元甫却依旧说道。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别忘了我们身后还有敬王。

有他在,哪怕我大乾儿郎以身用命,抵住各族攻势,也是无用。

只要他六十万大军在手,先拿江南,在挥师北上,我大乾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他做嫁衣!

哪怕他不北上,也可划江而治,封死我大乾的退路,任凭大乾北国被外族瓜分...”

外有猛虎群狼,内有敬王这个超级老六,大乾似乎没有任何出路了。

好在大家都还记得,刘元甫是献策,而不是专程来打击士气的!

所以望向刘元甫的眼神就更热切。

刘元甫也一改沉重的语气,面色潮红地说道。

“众所周知,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现在情势便是这般,敬王谋反,占中州,令外族有机可乘,遂连纵侵我大乾。

若要攘外,唯有以雷霆之力诛反贼敬王,其后哪怕夷族犹在,我君臣百姓同心,将士兵丁用命,何愁不能退之...”

说的很对!

攘外必先安内,谁也不想正对抗外族呢,敬王在背后捅刀子。

而且那可是六十万大军,随便来一刀,大乾就彻底没了。

在场众人眼睛终于有了神采,可还有让人想不通的地方。

敬王的六十万大军,不是六万,从哪里调来能剿灭的大军?

“敬王大军虽多,却都是流民,战力一般,而若是调集百万大军前来,顷刻可灭,而这百万大军的出处...”

在场众人也都大气不敢喘,都疑惑地看着刘元甫,不明白这百万大军从何而来。

刘元甫的面色也沉了下来。

“撤回辽东边军,能收拢十万军兵。

京师卫加上皇城禁军,聚拢十万军马。

济东岛五万军兵,加上原有围剿敬王的二十余万兵丁,能凑足五十万之数。

各地府兵在募集十万,便是六十万!

最后...加上西部边军的四十万,便是百万之巨!”

一众大臣听的皱眉,直到听完西部边军,纷纷色变。

“什么,刘阁老你若是调了边军,那凉州怎么办,沿途百姓千万计,岂不是都要遭了西番的毒手?”

“济东岛的军卫也不能撤离,倭寇本就是烧杀抢掠,没了官军,你是要眼睁睁看着济东百姓惨死吗?”

“还有那辽东边军怎么收拢,全都不抵抗吗?”

刘元甫的话惹了众怒,但凡良知尚在的大臣,都在发出灵魂拷问。

外族入侵你撤兵,可大乾百姓呢,就不管了吗?

要知道,外族可没有优待战俘,更没有不伤平民的说法。

他们之所以进攻大乾,就是奔着钱粮物资来的。

一通烧杀抢掠后,千里之地十户九空,没了百姓,大乾北国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正隆的眼皮跳动,皇袍也鼓胀起来,他却是压制着怒气问道。

“刘阁老,我问你,没有京师和禁军拱卫,上京城如何,皇城如何?”

这是一个简单实在的问题。

没兵没将,四夷兵临上京城,那不是分分钟就给拿下!

家都被偷了,皇帝大臣全成了俘虏,就算把敬王剿灭又怎样?

却听刘元甫一字一句回道。

“所有皇家成员和大臣都随大军而走,迁都...江-南-道!”

这一刻,所有人都懂了。

说到底,这献策就是三十六计之最后一计,走为上计!

大臣面露挣扎踌躇,而正隆则想到了陆尘对他说过的那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