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们驾着马车到了沐县,玩了一天,又去县城的周边开心的玩了一个月。

时间慢慢的就到了八月。

这个季节是收获的季节,他们也应该回家收粮食了。

这天晚上张夕夕与周宇昊商量了一下打算明天就回家,只是不是从来的那条路,而是从另一条路回大方县。

荒村这边一千多亩稻田都已经变得金黄金黄的,再过几天就可以丰收了。

家里周福和王大牛已经安排人去稻田里扎稻草人了,这样可以赶走很多鸟类和小动物来偷食稻子。

而工厂里制作粉丝的人也在加班加点,自从上次那个贪官县令被惩办之后,他们村的粉丝更出名了。

有很多人慕名而来,采购粉丝的人越来越多了,周大山和一众族老看着这样的情景可是高兴的很!

他们村搬到这里来真是搬对了,这里风水好,旺他们周氏一族啊!

第二天早上,张夕夕他们就从沐县出发了,打算绕着福州与陵州的交界线走。

一路上看到有好看的景点还去看了一下,终于在九月初到了大方县。

因为是算好时间的,所以他们到大方县的第二天就是休沐的日子。

出去这么长时间了,总得去看一下二宝他们。

又是到老地方有家茶馆住下,第二天一大早就驾着马车去了书院门口等着。

“爹,娘,你们回来了!”

“大哥,大嫂,你们回来了!”

“姑姑,姑父!”

看着他们惊喜的眼神,张夕夕笑着回道:“回来了,我们来接你们回家。”

“走吧,大宝在那边小巷子里看着马车呢!”

几人兴奋的答道:“好!”

张夕夕带着孩子们到了马车这边,张夕夕在外面驾车,里面孩子们在嬉戏玩闹。

周宇昊则是牵着马走在前面,直到出了城,才骑着马慢慢跟在了马车后面。

回到家里刚好是中午,孙秀秀看他们回来了,立即去厨房又做了一些饭菜。

周宇昊则是和周福把马车上的东西搬了下来。

饭后才把东西收拾好,给每家都送了过去。

一直到下午都在张家待着,陈氏看张夕夕他们回来了,拉着他们说了很多的话。

在外面那些日子过得是挺自由自在的,回到家了,还真是很想家里人。

二宝和周宇杰也是一直拉着周宇昊问外面的事儿。

周宇昊只好把去过的地方和风土人情都给他们详细地讲解了一遍。

听到大宝被绣球砸中的事,两人都笑了。

周宇杰开玩笑道:“大宝这旅程真是太精彩了,差点就成了别人的小女婿了!”

几人又一起笑了起来。

晚上天快黑时,小金一家回来了。

刚进门小金就跑到张夕夕面前,围着她转,主人,你终于回来了!

好想你啊!

小花则带着虎妹和虎崽期待的看着她。

张夕夕把小金一家好好用灵泉水安抚了一番,才结束了今天的任务。

晚上早早就休息了,第二天早上醒来大家又一起继续锻炼身体。

早饭过后张夕夕就去稻田里看了一下,稻子都已经是金黄色的。

一阵风吹来,风吹麦浪的那景象很是美好!

张夕夕还去红薯地看了一下,这红薯还是他们在去游玩之前扦插的,再过几天也可以收了。

后面还可以再栽一季的红薯,反正现在工厂需要的红薯很多。

因为他们村种的水稻很好,每年的产量也不低,而且这大米也好吃。

自从钱掌柜那边不需要粮食后,周宇昊就在县城和镇上都开了一间粮铺。

粮铺里面卖的有大米和粉丝,都是荒村产的,有时候还会去收一些山货去卖。

因为这边其他人家的水稻产量都不高,所以价格也很高,平常人家都舍不得吃,也买不起,都是卖给外地老板的。

周宇昊开的这家粮铺也是跟外地的老板有合作,粮食多的时候就联系那老板过来拉走。

因为价格公道,买的那老板还是挺满意的。

这次收水稻总共用了五天的时间,张家那边同样也是跟以前一样让王大牛他们帮着你们收割,给他们付工钱的。

而这次的水稻因为成熟的晚了,就没有留再生稻。

在收割完水稻后,就在太阳底下暴晒了几天,再用牛耕了一下地,今年后面的几个月就打算荒着了。

这样能让田地缓口气,也有利于下一季的庄稼。

村里有些人家也是学着张夕夕一样做的,因为家里都有山地种了红薯,马上红薯也可以收了。

红薯产量高,一亩赚的钱跟一亩水稻也差不多,种水稻还比较麻烦,所以种一茬也就可以了。

而有一些人家家里没有粉丝工厂的分红,也为了多收获些粮食,能多卖钱,还是那再生稻弄了起来。

没过几天,村里的水稻就已经收割完了。

这天,周大山和周宇平来了家里。

周宇昊把他们带到了堂屋。

“大哥,你们有什么事吗?”

“我们想跟你们商量一下工厂扩建的事。”

周宇昊想了一下现在工厂的规模,确实应该扩建了。

“你们打算怎么扩建,工厂那边只能往左边扩建了右边已经没有地方了。”

周大山把他们的想法说了一遍,就是想请周宇昊也出出主意。

周宇昊与他们讨论了一下扩建地址和材料的购买等。

第二天他们就开始买材料去了。

虽然工厂要扩建,但制作粉丝还是不能停,因为还有很多人过来买粉丝。

只是村里水稻收完了,扩建的人力倒是请的村里人。

时间过得也很快,工厂建好了之后,又从村里找了些人去工厂做工。

这次村里每家每户都至少有一个人在里面做工了,而且这次实行的事计件制,做多少就拿多少工钱。

在农忙的时候又给他们放几天假,周大山他们还去请了一个专门的账房回来。

因为人太多了,以后周宇平就负责管人事,张文宏则继续管生产,钱财又是一个人管,每个月给村里汇报一次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