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重铸汉骨 > 第290章 敕命之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祝灏一直心心念念的谭世聪,如今却过得比谁都快活。谁让云贵总督岑毓英被慈禧降级留任,现在还闹着罢工的别扭;而贵州提督魏光焘更是受清廷指派,出国划定中越边界去了。

最搞笑的还要数贵州巡抚潘霨,他算是满清官场中的一朵奇葩,史书上对他的记载是:精书法、丹功、医道,任官所至有惠政,且常以医济民,以仁柔着称,他是中国清代官吏、医家、养生学家。

足以见得这个潘霨不单只是一个儒家思想教出来的传统文官,还是一个以仁见长的,无脑圣母的柔弱书生。

所以,在这种军政主官要么不在本地,要么不仅不在本地,而且还闹罢工,或是干脆只喜欢修身养性、炼丹问道的情况下,他能有多大压力才怪!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地盘被他纳入自己的版图之中,为他增强着实力。

短短三个月间,他逐步掌控了遵义、思南、石阡、大定这黔北四府,外加云南的镇雄州、彝良县,统治区人口达近一百五十万,实打实成了一方诸侯。

但众所周知,云贵两省是民族构成最为复杂的两个省份,也是满清地方政府控制力最弱的省份。因此,几乎每天他都要处理的不是与清军作战,而是少数民族的归附问题,要么是打要么是抚,弄得他烦不胜烦。

好在遵义府才从四川划归贵州不久,又经过明末的改土归流,这里已经没有土司的存在,汉民也占绝大多数,不然光是遵义这个大本营就够他忙得了。

不过,忙归忙,享受那是一点儿没落下,从古蔺那个山区搬来这里后,他征用了原来的遵义府衙改建为了自己的王宫。王宫内,亭台楼阁一样不少,妃嫔也娶了好几位,并且他还封官赐爵,将跟着他的老兄弟赏了个遍。

对于这件事,祝灏其实早就知道,但他秉承用人不疑的理念,暂时没有大加干涉,只是秘密又往遵义派去了几支资情司小组。

然而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奇事,将发展进程引向了一个谁也无法预估的方向。

威宁州北海子边有个叫作洪家村的小村子,这里世代居住着一群以打鱼为生的渔民,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并非少民,而是一群操着北方口音的汉人。

这天,有一支新天国的部队走这里路过,眼见天色已晚,领头的卒长便决定入驻村子过夜。如何交涉,给腾出房间的村民多少银子补偿自不必多说,总之,村子里每家分配几个人就住了下来。

夜里,这名叫作李思成的卒长以及几个兄弟住在了村长家。因为新天国直接照搬了勇营的军法条令,他们这些军人在作风上已经改掉了旧式军队的恶意,至少明面上不会再让人反感和害怕。

村长从未见过这么亲切的官兵,听说以后这片地界都归他们管了,一时高兴,便让婆娘多整了两个下酒菜。

喝到最后,村长兴许有些喝多了,整晚都在那吹牛说自己祖上可是当过皇帝的,要是放在几百年前,你们都得听爷爷的吩咐,云云。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等第二天李思成直接带人将村子围了,随后开始挨个审问村民,想从他们那里了解村长所说的情况,以免村长故意隐瞒。

村民们见昨天还和蔼可亲的官兵,今天却突然翻脸,这才想起他们终究是兵。一些妇孺都吓得瘫坐在地上,村长更是已经吓尿了,一股骚臭气息熏得人不敢靠近。

很快,经过核对所有人的供词,李思成拿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所有信息,以及一尊雕刻着敕命之宝的玉石大印。

但这个时候,李思成反倒觉得有些烫手了,不为别的,这名村长还真是南明永历皇帝的后人。

当年缅甸王莽白发动“咒水之难”诱捕了逃亡缅甸的南明末代皇帝永历帝朱由榔,随即莽白将朱由榔及南明宗室、大臣全交给了前明降清大将吴三桂。

满洲八旗正蓝旗梅勒章京兀儿特见朱由榔被捕之后神态端庄凝重,并不畏惧害怕,于是他对下属说吴三桂受明朝厚恩却背弃旧主是不义之人,遂纠结手下趁着昆明城中混乱时救出朱由榔,然后占据汉中,在汉中匡扶朱由榔反清复明。结果事情败露,这些企图营救朱由榔的满洲八旗兵全部被诛杀,被诛杀的满洲八旗兵多达两千余人。(1)

虽然他们没能救出永历皇帝,但却救出了当时还只有十三岁的朱三太子朱慈煊(2),以及一尊国玺,也正是李思成手里拿着的这尊敕命之宝。

由于他们逃跑时只剩下几个人,因此彻底断了去汉中复明的想法,留在了这里当起了渔民。洪通红,朱就是红的意思,所以,他们将村子的名字取为洪家村。

为了表达对朱家血脉的敬意,洪家村的村长则一直由朱慈煊的子孙担任,从此没有变动过。

得知这一切的来龙去脉,李思成一点儿也不敢怠慢,连忙叫人将口供送回了遵义府。与此同时,他也命人誊抄了一份和大印一起快马加鞭送到了泸州府祝灏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