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七八个知青从屋里走出来,有男有女,好奇地打量着三人。

一个看起来二十多岁的男知青,见到几人热情笑着,“你们好,我是李卫东,知青队队长,欢迎你们来到这里。”

进了院子,往前十来米,就是正屋。

中间的堂屋两侧都砌了灶台,中间摆着一套方形木桌椅,看来做饭吃饭都在这。

东北乡下的房子基本上都是这种布局,冬天太冷,做饭的时候顺便烧炕,既省事又节省炭火。

“加上你们现在一共有5个男知青,6个女知青。左边是男宿舍,右边是女宿舍。”

李卫东看见众人神色,知道他们是嫌弃这里太破了

可是能怎么办呢?他们还要住在这里,遥遥无期地一直住下去。

“到房间看看,先把行李放好。”高壮姑娘吴丽红热情招呼。她是这里时间最久的女知青,说话挺有分量,脸上尽是粗糙和沧桑。

谢玉瑶和任菲跟着她进去东屋,正对着门的是一个大炕,上面铺着几床铺盖,侧边放着一个柜子、一张桌子,都放满了杂七杂八的物品。

“大家快把铺盖挪挪,空出两个位置来。”

样貌娇俏贝晓不满地嘟起嘴,抱怨道:“丽红姐,要挤死人了!”

这确实是,屋子不大,4个铺盖占满了整张炕,再加上两个人,估计翻身都难。

“贝晓,这是没办法的事。”

说完她和另一个知青杨淑梅上炕移动调整铺盖位置。

贝晓不甘不愿地将炕头的位置挪出来,而睡在炕尾的江艳却高兴地移动铺盖,终于可以脱离这个床位了。

炕头炕尾,一个太热一个太冷,又不能只顾自己的情况调整柴火,都不是好位置。

任菲怕冷,她率先提出:“我想睡炕头。”

谢玉瑶漫不经心地点点头,皱眉看着巴掌宽的炕尾空位,这可怎么睡?

“还有没有别的住处?”

吴丽红看到她眼中的犹豫,倒也是人之常情,“知青院只有这一间女宿舍,还可以去村民家借宿。”

看着眼前娇艳无双的姑娘,她又提醒道:“村民家的房屋也紧张,大多数几代同堂,孩子又多,就算去了也得和孩子同住。而且,我劝你不要轻易去。”

话音停下,她的眼神意味深长。

谢玉瑶看到她的眼神,想起城里人讨论的女知青受迫害之事,“这里面是有什么别的事吗?”

吴丽红摇了摇头,“有没有别的事我不好说,但是去年隔壁村有个女知青去了老乡家住,没多久和那家的儿子结婚了,听说偶尔会遭遇家暴呢。”

话音一落,谢玉瑶沉默了,这乡下看起来比她预想的还要可怕。

吴丽红见她想明白了,没再多说,又安慰道:“咱们这村没出现这种事,以往的知青都是和村里人结婚后才搬过去的。对了,若是两名知青结婚,也可以自己盖房。\"

旁听的贝晓立刻反驳:“盖房子花钱太大,而且一旦离开,这房子就归村里了。我们总有一天会离开的,傻子才盖房呢!”

想盖房的谢玉瑶:......

吴丽红感叹了一句:“没办法,谁让宅基地是村里的呢。”

这条路也行不通,总不能为了搬出去而结婚吧,这年头,离婚可是很丢脸的事,她还是不要害人害己了。

单立门户,更是危险重重。

“你们也别急,村里已经知道我们的住宿问题,肯定会加盖解决,我们再向村里多反馈几次。”

谢玉瑶听了点点头表示知道了,不过心里却在叹息,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啊。不过若是个人出资在知青院新盖,又快又安全,不急,先熟悉情况后再说。

听了吴丽红这番话,谢玉瑶对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心里沉沉的。可不管怎么样,她还得在这里继续生活几年。

放好行李,吴丽红叫谢玉瑶任菲出去吃饭,知青们特意给她们留了午饭。

吴丽红从灶锅里端出几个热乎的窝窝头和一碟炒青菜,谢玉瑶抓起窝窝头咬了一口,这口感粗糙得,着实难以下咽。

再看了眼加热后变色、不见斑点油星的青菜,没了半丝举筷的念头。

不能浪费粮食,哪怕再割喉咙,谢玉瑶还是就着水细嚼慢咽,最起码手里的窝窝头得吃掉。

任菲和陈凯也许是饿坏了,倒是吃得挺欢。

坐在屋檐下的李卫东见三人吃的差不多了,“我们是搭伙吃饭的,你们可以一起搭伙,也可以自己一人开伙。不过我建议你们搭伙比较好,干农活很累,大家互相帮衬着才不会那么苦。”

李卫东希望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同时也希望他们不要搞幺蛾子,影响关系。

没领会到李卫东深意的谢玉瑶,只听懂了“干农活很累”,瞬间心虚腿软,她连家务活都没怎么干过,更别提农活了。

任菲和陈凯一致表示加入搭伙,独自开伙要砍柴挑水煮饭做菜,想想都累得慌。

谢玉瑶有点犹豫,她受不了这样的伙食,一顿两顿勉强可以,时间长了可怎么行。

若是搭伙吃饭,要如何拿出空间里的食物改善生活呢?

总不能她顿顿细粮、肉蛋的供给所有知青吧!

且不说自私与否,要知道这可是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定量供应,在票据稀缺的农村,她的物资来源也经不起考究。

可若是独自开伙,要置办不少厨具和调味品等。她没有票,黑市也不知道在哪,空间的物资没有由头也不能公示于人。

那就先凑合着,有机会加加小灶。只要可以出资盖房,伙食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

饭后,李卫东带着三人到大队部领口粮。“你们刚来没有口粮,生产大队会先借给你们,以后用工分抵。大家刚来都是这样的。”

青山屯村大队设立在一个青砖瓦房里,这以前是地主家的房子,现在充公了,是村里最豪华的建筑。

谢玉瑶羡慕地看着这宽敞的大队部,“若是住在这里就好了。”

李卫东笑了,“也就想想,村里可不会把这房子当知青院,会被批判搞资本主义享受的。”

他领着三人走进办公室,正好大队长在。

“大队长,我们来领新知青的预借粮。”

赵德强正坐着抽旱烟,他指了指墙角,缓缓吐出一口烟,“在那,三袋,一人一份,年底用工分抵扣。”

谢玉瑶打开袋子一看,大都是红薯干和玉米面,她沉默了。

但陈凯忍不住叫出声:“大队长,这......不够吃啊!”

“那就好好干活挣工分,争取年底多分一些粮食。”

娃娃们,苦日子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