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冬。
林静带着两个女儿踏上了回娘家的路,几人坐着长途的汽车,看着外面的风景。
“好久没回家了,也不知道你姥姥最近怎么样了?”
林静看着一左一右两个闺女,嘴上含着笑。
“姥姥是个什么样的人?”杜栀咬着唇,一脸的紧张。
“你姥姥啊,是个非常温柔的老太太。”
“说起来,自打我结婚之后,回家的次数就少了。”
“小萱你还记得吗?小时候你姥姥还给你种姑娘吃呢!”
“当时你还觉得不好吃。”
王萱一愣,从记忆中找到了,姥姥姓梁。
记忆中的姥姥,个子总是很小的,跟谁说话都笑嘻嘻的,尤其是原主小时候,跟母亲回过家里,姥姥总会亲切的叫原主小萱儿,把家里藏的各种好吃的都找出来拿给她吃。
走的时候也总是跟林静撕撕扯扯,小时候不懂,现在才知道,那是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女儿的爱。
怕女儿在婆家过的不好,也怕女儿日子过的艰难。
临走时,还偷偷的抹眼泪。
而每到这个时候,原主的舅妈孙苹总会出来,用眼神在几人的身上扫上个几遍。
而这时,舅舅就会冲出来说对方几句,姥姥也会把眼泪擦干,扭过头,忍泪不语。
“说起来,都离家十多年没回过家了,也不知道你姥姥的身体怎么样了?”
林静擦了擦眼睛,心头泛酸。
说起来真是不孝顺,其实她不算远嫁,同在一个省,回娘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她不想家吗?她怎么可能不想?
是丈夫不让吗?还是婆婆不愿意,其实都不是。
真相其实是穷。
穷的连回家的车票都买不起,穷的连回家看望老人的东西都买不了。
反倒是,需要老人来支持她。
谁活着容易呢,老人养她这么大,已经拼尽了全力了。
她本以为今生再去看望母亲,可能得是最后一面了。
家家都穷。
信件成为了他们唯一联络的方式。
好在今年不一样了,闺女儿子都有了出息,送出去的女儿也回来了,她林静也终于可以抬起头,回一次娘家了。
“姥姥会不会不喜欢我?”
“我连姓氏都没有改,就为了占着城市的名额,我对家里,没有付出,我……”
杜栀心中担忧,也就把话问了出来。
“不会的,你千万不要那么想,你姥姥很疼爱你的,我当初把你送走的时候,你姥姥还跟着着急,说,既使要砸锅卖铁,也要把你抱回来,是我没能耐,她怎么可能会不喜欢你呢?”
林静看自己的女儿心情低落,赶紧安慰。
杜栀看了一眼王萱,心里自卑极了,她这个做大姐的,哪哪都不如小妹厉害。
小妹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两个工作了,除了本职工作,再加上兼职,每个月都有70多块钱。
就连两个哥哥,包括嫂子的工作,都是小妹帮着找的。
这家里的改变,每一步都离不开小妹。
而她呢!
她对家里毫无帮助,甚至还拉家里的后腿。
“花开还有期,现在着急干什么?等你日后有工作了,加倍还家里就好了。”
王萱看她又钻牛角尖了,淡淡的说了一句话。
她其实不擅长安慰人,也不太喜欢安慰人,对于这个姐姐,其实自己本身也没有什么感情在的。
对于自己来说,家里多了一个人,对她没有什么影响。
今天她之所以跟林静回来,无非是自己闲着,没有什么事,再加上给林静撑撑场面罢了。
对于即将到来的亲戚会晤,她其实并不怎么看好。
十几年了,即使一直有书信来往,可是人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这些年里每个人都变成了什么样,那些人是不是还如林静记忆中的一样,一如曾经的面貌。
杜栀听了小妹说的话,沉默不语,其实说实在的,这个家里她是有些害怕小妹的。
女孩子的心性敏感,让她发现了这个家里,所有人其实都是围着小妹转的。
父母对她很好,两个哥哥对她在表面上似乎与小妹没有什么不同,可是她能感觉到那种感情的远近亲疏。
自己刚回来没几年的,怎么能跟他们十多年相处的感情比?
王萱看她这样,无声的叹了一口气。
有些事情她帮不了,只能靠他她自己立起来。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是相互的,她总不能按着别人的头,让对方一下子接受一个人吧!
对于她而言也是一样。
她本来就不是擅长与人多相处。
感情上向来随缘发展,能相处就相处,不能相处就远离。
对于杜栀这种性格,她只能祝福了。
林静在一旁察觉到了两个姐妹之间那种无声的沉默,心里叹了一口气。
她这个两个闺女啊,一个心思极其敏感,一个看似热络,实际上让人很难走进她的心里,两个人要是能中和一下就好了。
“咱们到站里,再倒一个车,就用不了多长时间了。”
“然后咱们在市里下车,多买点东西,然后再坐着公交去下山屯。”
林静安排着接下的行动,眼中都是难掩的激动,那是一个离家很久的孩子,终于能回到家的迫切心情。
“好。”
“娘,你还记得路不的?”
王萱难得打趣道,毕竟那可是十多年没回来了。
“当然记得。回家的路,我还不记得这条路,无论我多久没回来,我都永远记得,那是我出生的地方。”
“是我成长的地方,更是我出嫁的地方。”
林静先是反驳,后是落寞。
“就是不知道村子里的那条路修没修,是不是还像原先一样难走?”
“还有从小看着我长大的那些叔叔婶娘们,也不知道现在日子过得如何了,好久没见到了,到时候也不知道能不能认出来。”
说到这,林静紧张的抠手,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
“那到时候多分点糖吧,下乡了,也好给大家多分一分,许久没回家了。”王萱提议道。
“哎呀,对对对,你说我咋把这事给忘了,早知道就去你们的供销社买了,你还负责这个,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