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 第337章 三大加强营一起努力发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7章 三大加强营一起努力发展

虹梯关、野马岭、烟屯村三处加强营基地的建设意义非凡,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它们呈三角之势分布,相互呼应,互为犄角。

一旦一处遭遇敌人攻击,另外两处和独立团总部可以迅速支援,形成强大的防御网络。而且,这三处基地能够有效控制周边的交通要道,切断敌人的补给线和增援路线,让敌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在经济方面,这三处基地所在区域资源丰富,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可以为根据地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保障部队的给养和根据地居民的生活需求。

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当地的农业和工业,促进经济的繁荣,为长期抗战积累物质基础。

从情报收集的角度来说,这三处关口基地的设立能够扩大我方的侦察范围,更及时、准确地掌握敌人的动向,为我方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为此,陈振华特别要求邢志国和孙大福两人在一个月之内开拔,奔赴烟屯村基地,着手建设工作。当下,天气逐渐转暖,这为各项建设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陈振华对此早已精心规划,胸有成竹。此时独立团派出的采购队和侦查人员不辞辛劳,从豫省源源不断地购入大量粮食,还有猪牛羊、鸡鸭鹅等各类牲畜。这为根据地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也为后续的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振华清晰地认识到,唯有将平顺县塑造为一个坚不可摧的抗日根据地,才能够顺利推进生产、种植等工作,进而开展各种工业建设和兵工厂建设,只有拥有强大的后勤支持,部队才能在前线毫无后顾之忧地奋勇杀敌。

为此,陈振华对邢志国和孙大福两人悉心教诲,言辞恳切,向他们详细阐述了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期望他们能够牢记使命,全力以赴。

陈振华深知,这两人肩负的不仅是建设的任务,更是独立团未来发展壮大的希望。当然,陈振华在妥善安排好这三处根据地的建设事宜之后,迅速启动了相关的动员和实施进程。

此前,他就这些规划与陈大旅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陈大旅长对陈振华的能力和判断力充满信任,毫不犹豫地给予了他充分的自主决策权力。

陈振华深知这份信任的分量,他决心不辜负这份期待,选择了低调而高效地推进工作,力求在不引起敌人过多关注的情况下,实现根据地的快速发展。

陈振华心里明白,这是当前最为明智的策略,然而此时的他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抗战的形势愈发严峻和艰难,敌人的进攻愈发疯狂,我方所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

所以,这三处根据地的建设和驻兵部署,对于独立团而言,无疑是当下最为关键的发展举措。这三处加强营基地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它们相互呼应,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能够有效地阻止敌人的长驱直入。同时,也为我方的情报收集、物资运输以及部队的休整和补给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鉴于这三处特战加强营的建设,陈振华满怀期望。他憧憬着未来能够将其发展成为标准团,甚至是实力更为强大的加强团。

在兵力配置方面,陈振华为每个加强营精心规划了六百新兵,再加上两百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老兵。

这样的规模,相对于李云龙目前的新一团来说,已然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后续,陈振华还计划为这些团队配备先进的火炮装备。

他设想将这三处加强营,未来全部发展成为加强团,同时提升独立团的火炮打击能力;配备精良的通讯设备,确保指挥的高效与顺畅;加强后勤保障设施的建设,让部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得到充足的物资供应。

在军事训练上,陈振华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他希望通过高强度、实战化的训练,提高士兵们的战斗技能和战术素养。不仅要让士兵们熟练掌握各种武器的使用,还要培养他们在复杂环境下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陈振华也在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他计划推动更多的开荒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粮食产量;鼓励发展手工业,生产军需物资;引入外部的技术和人才,提升根据地的工业水平。

当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时的周卫国带领着张大彪,孔捷带领着沈泉,以及邢志国带领着孙大福三人及前期的建设队伍,分别奔赴三处地方。

到达之后,首先借助陈振华直接运输过来的大量米面粮油,着手进行具体营地的驻扎工作,他们精心选择合适的村寨,开展最初的驻地建设。

借助充裕的米面粮油,他们在合适的村子里分别租赁下大量空闲的房屋,当 600 名新兵抵达后,热火朝天的营地建设随即展开。

毕竟将来要建设容纳至少 1500 名加强营八路军的生活、训练,所需场地规模庞大,尤其是那些训练场地,更是重中之重。

周卫国、沈泉以及邢志国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加强营的建设,设置成一个三角形的“平”字型,分别在三个临近的村子进行,将小留村包围在中间,从小留村往三处地方的直线距离,均超不过50公里。

对于他们的这一安排,陈振华感觉非常恰当,毕竟这样的布局更有助于后续的新兵招募以及队伍扩充,和独立团总部对于三处根据地的支援。

果不其然,在将三处加强营的营地确定下来之后,随着首批 200 名老兵的入驻,很快,整个加强营的营地建设就进入了快节奏。

此时在平顺县,老百姓的平均生活水平并非良好。虽然没有受到小鬼子过多的冲击,但依然存在大量的地主豪绅。

在孔捷政委的带领之下,针对三处地方的地主豪绅,立刻展开了土地革命,那些罪行累累的地主豪绅被绳之以法,瞬间赢得了整个平顺县普通老百姓的认可。

队伍的建设也因此迅速扩大,尤其是周卫国和张大彪带领的虹梯关加强营,在进入基地建设之后,大量周围的青壮劳力被张大彪的招募行动所吸引。

张大彪深知,一支强大的队伍不仅需要精良的装备和严格的训练,更是需要充足的兵力。他不辞辛劳,走村串户,向每一位有志青年讲述抗日的重要性和加入独立团的光荣使命。

在他的热情动员下,许多年轻人纷纷响应,怀着保家卫国的决心投身到队伍中来。他们有的是朴实的农民,有的是手艺精湛的工匠,还有的是充满朝气的学生。

这些新成员的加入,为虹梯关加强营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强大的活力。他们在老兵的带领下,迅速适应八路军的生活,积极参与各项训练,为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而努力拼搏。

而周卫国则凭借着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战斗经验,为营地的建设和训练制定了各种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

他注重实战化训练,强调团队协作和战术配合,力求将第一加强营打造成为一支能打硬仗、敢打胜仗的精锐之师。

在周卫国和张大彪的共同努力下,虹梯关加强营的建设蒸蒸日上,成为了整个独立团的模范和骄傲。

他们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两处加强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推动着整个独立团不断壮大,为抗击日寇、保卫家园积蓄着更强大的力量。

很快,在原本的 600 人基础之上,又招募了大量的泥瓦匠工人以及根据地建设的青壮年劳动力。

张大彪和周卫国十分精明,直接开出一天一斤白米或面粉的工作奖励,于是周围五六个村的青壮劳力,在当地的区小队以及妇救会的帮助宣传下,消息迅速传开,直接将周围七八个村的青壮劳力招募过来了一大半。

此时,周卫国和张大彪看着招募过来的上千人的队伍,立刻开始做好相关的介绍工作。一方面,在那些招募过来的人员当中进行选拔,这样更加的方便。

那些身体条件符合的青壮年,则被直接安排在重体力活上;而那些身体不太适合的,则安排到了其他的轻劳动工作上,比如建房、修建基地等。

那些能够适应重体力活的,则被周卫国和张大彪直接安排到虹梯关的建设当中,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虹梯关修建,从而将破烂的虹梯关,修筑成牢固、坚不可摧的关卡,并且借此查看小鬼子辎重部队运输的规律。

这一招可谓一举多得,让周卫国和张大彪瞬间如同爆发了潜力一般,随着 1000 名青壮年劳动大军持续不断地涌来,后续最高峰最终达到了接近 1200 人的规模。

这一下,让周卫国和张大彪两人迅速感受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没办法,粮食消耗速度极快。

陈振华在得知这些情况之后,立刻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并非从独立团根据地转运大量物资,而是亲自驾驶着一辆卡车,将大量的米面粮油物资一车一车地运输到虹梯关驻地。

陈振华一次性带来了三吨的粮食,外加大量的腊肉、猪肉,甚至还有之前猎杀小鬼子的马肉。

有了陈振华送来的充足物资,周卫国和张大彪心里有了底。他们合理分配食物,确保每一个参与建设的人员都能吃饱饭,有力气干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虹梯关的建设进展顺利。

周卫国和张大彪时刻关注着工程进度和人员的身体状况,不断调整工作安排,提高工作效率。他们深知,这不仅是一项简单的建设任务,更是为了保卫根据地、抗击日寇所做的重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