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只是星际人意识到修真小说中的心法功法可能是真的,大赵人其实也是普遍怀疑的,不管怎样,都暗暗把那些心法功法法宝的炼制方法抄录下来,刻录在玉简上,收藏好。

更有不少自诩武艺天赋出众的天才已经在尝试理解修炼了。

但无一人所得。

为了这事,武林人士还专门在报纸上探讨过。

很是引起了一番热议。

有人提出,太极心法共有九重,九重才勉强接近先天,而他们大多不过五六重水平,想入先天难如登天,更不用说修真入门了。

更何况苏姑娘只在报纸上登了太极心法的前六重,后续三重压根没有,他们这一生连九重都达不到了。

说到这里,就有人愤愤不平,尤其是那些已经达到了六重境界的武林高手,纷纷在报纸上呼喊,让苏姑娘将后面的三重功法公布出来。

当然他们话没说得那么强硬难听,但意思就是那个意思。

这个话都没递到苏云岚面前,就被平王直接否了。

连个理由都没给。

等功德榜消失,失去功德的制约,这个世界一定会有一段极不安定的混乱时刻。

侠极易以武犯禁。

这个世界不需要那么多高武者。

因为这个,赵无渊很是被唾骂了一阵,武林人士更是开了个大会,直接把他开除武籍。

但赵无渊在乎吗,当然不。

赵无启也好奇过,暗暗收藏了那些修炼功法,还旁敲侧击问过是不是真的。

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高兴的一夜没睡。

等他尝试了好些天,不得其法后,再问大皇兄。

赵无渊告诉他,他们所在的世界是个低武小世界,灵气微薄,不能修炼。

赵无启:……

看着对方极度郁闷的脸,赵无渊心下好笑,想到这位的真实身份,也是挺悲催的。

赵宣帝十四年,平王决定出海,赴海外寻找高产粮食。

此时,以蒸汽为动力的新型钢铁大船已经制造出来,极大的提高了航行能力。

大赵国内手工业加工业制造业繁荣,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老百姓也过上了以往想不到的好日子。

但大赵还有短板,尤其是粮食方面,当知道海外有高产粮食后,平王就决定只身前往。

赴海外之前,平王还去了云山县一趟,见了苏夫人和苏云玉等人,向其他人表达了对苏夫人的看重,即使苏夫人已经改嫁到李家,依然是他平王重视的岳母,酸得苏老爷不成样子。

对他,平王就没这么在意了。

苏老爷也不敢说什么,他算是知道了,平王的态度就代表女儿的态度,他那五女儿虽然没有因为过往仇视他,却也不怎么待见他,平平淡淡处着恐怕就是他们父女最“情深”的方式了。

他因为理亏也不敢要求什么。

这大赵还有比他更悲催的父亲吗?明明有那么个出息的女儿,却沾不上太多光。

苏家在云山县当然是首屈一指的,姜家和郑家都不敢掩其锋芒,就是历任县令大人,待他也是恭恭敬敬的,可走出云山县,就没太多人买他的账了。

他们苏家的生意一直局限在云山县和周边几个县城,只有凌州府他插了一手,但份额不多,因为凌州府还有他大女儿的生意在,相比他这个不受王妃待见的父亲,被王妃看重的姐姐当然更有人买账。

十几年下来,苏家在他手上扩大了十倍,然而,他还是成为了苏家最不受欢迎的家主。

每到年节祭祖的时候,族老们都要在祖先面前,把他拿出来溜一溜,说说他的混账事,警告子孙后代不要和他学。

这十几年,苏家变得格外重视女儿,凡是哪家生出了女儿,那简直金疙瘩一样的存在,早早上了族谱不说,父母还抱着到处炫耀,把一众小子都压了一头。

人人都盼自家出个“苏云岚”,要不,出个“苏云柔”也不错。

这两位姑娘是他们苏家的骄傲,尤其是苏云岚,苏姑娘的名声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苏姑娘的功德至今高居榜首,名望和平王并列第一。

然而,苏家再没有出过这么出色的人物,不管男女,甚至苏云柔这样聪明的姑娘,也少有。

但这一点却不妨碍苏家女儿获得好婚事。

有那样一位前辈在,苏家女儿格外好嫁,来求亲的世家大族络绎不绝,求亲者还多是他们族里的嫡子,较为出色的那些,稍微逊色的都拿不出手。

苏家每一次嫁女儿,都挑花了眼,苏家姑娘也变得格外高傲,不是京城权贵子弟入不了眼。

苏老爷摇摇头,年纪越大,他也看开了,不再执着把苏家带到大世家的高度,而是顺其自然。苏家就这个底蕴,自身没有积累,就算走上高位也待不久,他人也不会认可,靠嫁女儿是不行的。

还得他们苏家儿郎自己努力。

如果他们苏家儿郎一直这么才能平平,又怎么支撑起世家最贵的门楣?

他提出这一点后,族老们也认可了,冷静了很多。

苏老爷之后,又过了几代人,才打出一点世家的名声,不过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从云山县回京后,平王就开始安排出海了。

随他一同出海的除了灰叔,就是卫君书和许为兴等人,他们两人早已培养好了下属,可以接替他们的工作。大赵银行依旧由张清元负责,这位曾经被人鄙夷的戏子,此时已成了大赵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数学领域的建树也让他声名远播,成为学术界的大佬之一。

从京城出发,前往福州码头,那里,石猛和骆明杰在等着汇合。

这两人,一个硬要卸甲跟着平王去域外见识一番,一个是为了自家生意,骆明杰的心很大,早已不满足于大赵国内的市场,想开辟通往域外的海上商道,可他对海外一点不熟悉,跟着平王,无疑是最安全的方式。

赵无渊并不反对商人随船,反而很欢迎,大赵的商人能向外走,对大赵有好处,很多听闻风声的商人,也都赶往福州汇合。

于是等到出发时,人们发现,除了平王的十艘大船,还多出了数百艘中等船只,这些船也是以蒸汽为动力的新型船,乌泱泱一片,行驶在海上,蔚为壮观。

站在岸上送行的人们,心中油然升起一股自豪感,这是他们大赵的船啊!

赵无启微服立于众人中,遥遥祝福大皇兄一路顺风,早日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