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牧老,平王收购羊毛是不是真的?”一个牧民问带队的年老牧民,他家里有婆娘孩子要养,很怕这是个假消息。

年老牧民一边赶着羊,一边回答道:“应该是真的,你可以看报纸上的消息。”

牧民有些不好意思地摸着头:“我不会赵语,看不懂。”

年老牧民也没笑他,从腰间拿出那份报纸,指着上面的某个板块道:“这上面写着大赵商行收购羊毛,十斤羊毛换一斤面粉。不限数量,不限时间。”

牧民睁大了眼:“十斤羊毛换一斤面粉?”这也太划算了,他们草原上别的不多,羊多羊毛也多,通常他们用羊皮做袍子保暖,还做羊毛毯御寒,多余的羊毛要么烧掉要么扔掉,他们不缺羊毛,他们缺粮。

现在,大赵准许他们用多余的羊毛换粮食,是大大的好事啊。

牧民数着自己的羊,看着羊身上累累的羊毛,笑开了眼。

老牧民深呼吸一口气,觉得这样没有打打杀杀的日子也挺好的,能用羊毛换吃的,谁愿意打仗呢。

越靠近大赵的边关,碰到的牧民就越多,他们赶着羊,骑着马,一队队前往玉城,时而,他们还会遇到从玉城出来的牧民,看着他们牛车上满载的货物,露出羡慕的眼光。

这样回来的牧民越多,前往的牧民就越有信心,证明这不是大赵人诓他们,而是真正的做交易。

玉城。

此时人流如织,比往年热闹好多倍。无数商人汇聚在此,贩卖或者购买货物。

大赵商行前,更是挤得水泄不通,只见一筐筐羊毛从牧民车上搬下来,被抬到商行里面去,然后称重,记录,接下来,就有个小二出来,带着牧民去一旁的粮店取粮食。

牧民带着儿子高高兴兴跟去,很快,两人就各背着一大袋粮食出来。其他还在等待的牧民见了,紧张不已,生怕前面的人太多,粮食被换完,轮到他们就没了。

年老的牧民带队走到边关前就停了,离玉城还有五里的地方,设了一个临时市场,很多大赵商人等在这里购买活羊。

见到有牧民过来,这些商人立马迎上前,问他们的羊卖不卖。

年轻牧民被包围,露出手足无措的表情,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道:“卖,卖的。”

“怎么卖?”大赵商人追问。

年轻牧民不知怎么接话了,羊怎么卖他没想好,想听听老牧民的想法,他求助地看向老牧民。

老牧民此时身边也被围了几人,他神色镇定,拿着那份报纸,报纸上有一篇写了市集规则,上面列了上等养下等羊不同等级的价格,已及大致可以交换的东西,还有带羊毛和不带羊毛的价格,这是平王为了防止大赵商人过于盘剥牧民制定的。

老牧民识得一些大赵文字,能勉强看懂,看他拿着这张报纸,有的大赵商人脸都黑了。

“活羊带毛一两八钱银子,不带毛一两三钱银子。”老牧民镇定地报出价格。

大赵商人神色为难:“这会不会太贵了,这羊我们还要赶到遥远的京城,这么长的路,肯定要掉膘,到时我们还要准备牧草,把肉养回来,花费太大了,能不能少点?”

老牧民摇摇头:“不行。”说着,他扬扬报纸:“报纸上都写了,平王规定的。”他就照这个来。

大赵商人黑着脸同意了,几个人瓜分了老牧民和年轻牧民的上千只羊,按不带毛一两三钱银子。

这羊毛他们不要,又没多大用处,还要另外请人剪羊毛,何必,让这些牧民自己忙吧。

老牧民接过几张银票,并一些散碎银子,就利索地吆喝族人剪起羊毛来,年轻牧民有些迷糊地拿着几张银票,走到老牧民跟前问:“牧老,这,这,他们怎么给我纸啊?”

牧老:“……。”

年轻牧民急道:“呐,他们就给了我两个银子。”他露出掌心的二十两银子。这和他的羊群数目不符啊。

牧老深吸口气:“你手中的纸是银票,这个也可以用来买东西。”看来,他们牧民要多出来走一走,还要认得一些大赵的字,会说一些大赵话,不然做买卖都不会做。

回去,就让那些小子学起来!

年轻牧民红着脸把银票揣好。等进了玉城,用银票买到很多他需要的东西,他就感受到银票的魅力,比那些揣着一包银子买东西的牧民方便多了。

他们还用羊毛换了许多粮食,这个冬季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大赵商行这个秋季收了很多羊毛,经过特殊清洗,风干,梳毛、捻线、染色,制成毛线。毛线可以用来制毛毯,可以织毛衣。

经过织娘们的努力,大赵商行共研制了十多款不同样式的毛毯,还织成了各色毛衣,围脖和手套等各种御寒物件。甫一上市,就被玉城居民和大赵商人抢购一空。

这时,大家才知道平王收购羊毛是作何用。

那些要活羊不要羊毛的商人悔得肠子都青了。

很多牧民看着琳琅满目的毛衣也不是滋味,他们牧民牧羊这么久,年年剪羊毛,却不知羊毛还有这等作用,真是怀揣宝物而不自知啊。

平王府又收获大笔进项,这挣银子的速度让满朝文武佩服不已。

玉简评级三等,苏云岚又获得功德二千万,平王治理有方获功德五百万。

“原来是王妃的主意。”众人恍然大悟。之前的水泥和这次的毛衣都是王妃的手笔,可是王妃在哪呢?平王手里肯定有王妃的联系方式。却不知为何迟迟不把王妃接回来。

杨麒也很奇怪,他住府里这么久,从没见过王妃,也没在玉城听到任何有关王妃的消息,他那表兄却迟迟停留此处,整副心神都放在边关治理上。

这不,这阵子,他又在玉城建了一所学院,专门教牧民们识字,读报,免费教,包食宿,不收银子。所有支出一应由王府支付。

图什么呢?

这种本应由朝廷操心的事,他却干得不亦乐乎。

他还在玉城百里外买下大片荒地,用来种植一种叫“棉花”的东西,据说是用来御寒的。

大赵御寒的东西不少,有毛皮,大氅,还有现在出来的毛毯,毛衣,不知还折腾个什么劲。

他总觉得表兄现在的状态很奇怪,像被什么驱赶着做事一样,行动中有股急切。

赵无渊整顿了一番边关后,就准备启程前往沿海,解决海匪问题。

折子递到京城,赵无极嘴角抽抽,总感觉自己这个皇帝做的很无用,大皇兄在边境的一系列作为,说明他是更合适的皇帝人选,也不知对方怎么想的,把皇位让给了他。

罢了,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