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袁术的心腹,尽管自己对于要在庐江和张燕进行决战,有些不同意见,但是纪灵依然不折不扣的执行了袁术的命令。
张燕的行动并不快,甚至可以说有些缓慢了,一方面他的行军要达到政治上的效果,向全天下宣扬秦王的勇武,另外一方面,他心中还有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想法,想要凭借着“军威”,让袁术自己撤退。
但是纪灵的行动太快了,在决定和庐江和张燕决战之后,他抢先让人修筑大堤,还在堤坝的左右两侧堆起土山,其上各筑一城,留下军队防备张燕的袭击。
这样,袁术的水军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战斗力,可以毫无阻拦通过巢湖,对庐江的前线进行支援。
纪灵在左城中留下善守的桥蕤,而自己则亲自在右城之中据守,甚至还喊出了,与东兴两城共同存亡的口号。
同时,黄盖等人也连夜率领军队驰援。
有人对黄盖说:“这一次董仲颖和袁术相争,是他们得利的大好时候。”
但是这样的策略却被黄盖拒绝了。
黄盖说道:“因为过去周公瑾所犯下的错误,现在孙家的名望已经很差了,如果再继续这样做,那么我们又如何能够取信他人呢?周公瑾已经用他的性命为我们洗刷了一遍,如果这一次我们依然如此,又怎么对得起周公瑾呢?更何况,我们的主公孙绍还在建业和袁术待在一起,这样做也会置于他于险地的。”
除了孙家的军队,袁术也在不停征发军队和粮草,准备随时随地和张燕进行交战。
等张燕的大军到达了东兴之后,才发现纪灵和桥蕤早就做好了迎战准备。
管亥对张燕说道:“这一次我们的大军行动缓慢,袁术已经早就做好了准备,战场上的主动权已经逆转,不如缓图,再另行他法。”
张燕苦笑说:“我也知道你说的非常有道理,但是这一次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即使我们付出更惨痛的代价,也需要攻克庐江。”
于是,张燕等人命令各军在水上搭建浮桥,陈兵于东兴的大堤上面,然后分兵攻打两城。
只是对于这样的情况,纪灵早有预计,他在建城的时候,就将城建设在了小山之上,再加上得到了水军的助力,使得两城内外没有办法隔绝,再加上桥蕤和纪灵拼死相守,一时之间,即使张燕麾下的军队作战再勇猛,也难以攻下。
管亥又继续劝说张燕道:“我们的大军困于坚城之下,一旦袁术的大军到达,恐怕那时候事情就会变得紧急了。”
张燕回答说:“纪灵在仓促之间所营造的两个城市并非坚不可摧,在我们的攻击下已经摇摇欲坠了,如果我们此时撤军,纪灵必然会增强这两座城池的防守,我们之前所做的努力就会全部白费。”
“我们和纪灵相比的优势在于我们的兵更多,现在我派出骑兵,沿着长江下游侦查,阻隔从建业而来的援军,即使袁术想要支援,我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准备,这样我们所需要冒的风险就小了。”
于是张燕再一次没有听从管亥的话语。
只不过,他派出了大量的侦骑,防备着建业的袁术。
张燕攻城甚急,因为从洛阳而来询问军情的文书也一封接着一封到来了。
虽然这些文书中没有任何一封是催促着张燕或者指导他作战的,只是询问着张燕目前有什么困难,是否需要帮助等一系列的小问题,但是从字里行间之中,张燕看到的是急急急。
张燕的攻势越发猛烈了,在危急的时候,甚至纪灵和桥蕤两个人都亲自上了战场,才把张燕的攻势给遏制住。
而就在这个时候,从上游而来的孙家军队到了。
他们的军队只有一万多人,不要说和张燕的大军相比了,就算和守城的纪灵和桥蕤相比,他们的军队数量也较少。
程普有些担忧的对陆逊说道:“现在我们的兵少,而张燕军队兵多,纪灵等人又被围困在城中,没有办法成为我们的助力,即使现在我们勉强进军,最后的结果也依然是被张燕所破。不如我们虚立旌旗,虚张声势,点燃篝火,让城中的军队知道我们已经达到。这样既可以振奋城中的军队,也可以保全自己,你看怎么样?”
陆逊回答道:“如果这一次只是普通的进攻,那么你的做法完全正确,可惜这一次张燕并非单纯的出于军事的目的进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虚张声势不仅没有办法吓退张燕,反而会让他对于两城的攻击更为的猛烈。”
黄盖问道:“那么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张燕的大军屯于东兴堤附近,仓促之间,我们的火船也没有准备好,即使想要火攻也没有办法。”
陆逊说道:“现在袁术正在建业集结他的军队,张燕必然会将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他的身上,我们的兵少,张燕必然不会注意我们,这就是我们破敌的时机。”
陆逊又接着说道:“董仲颖的军队是天下少有的精兵,如果我们列阵而战,我们必然不会是他们的对手,现在我们的优势在于出其不意。”
“张燕调集了大量的兵力,董仲颖的军队几乎倾巢出动,大举前来,他们早就定下了明确的目标,怎么可能无获而返?对于张燕来说退军已经是一个不可能的选择,所以我们不应指望敌人不战而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战胜敌人。”
“同时,这也是我们的机会。”陆逊看着黄盖等人说道,“如果我们可以一战破张燕,不仅可以解除庐江的危局,更能够让孙家的威名响彻天下,过去因为公瑾而失去的名声,也可以得以补全。”
于是,黄盖和程普等人只率本部三千人直进,陆逊则率领剩下的军队以为后援。黄盖等人乘坐着军船,二日即到东面的城池附近,而这个时候,张燕对于这样的情况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