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八零肥妻觉醒了 > 第86章 酒香不怕巷子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村长闻言,满意地笑着点了点头,“好主意,记住,教育孩子要耐心,可不能动手哦。”

他语重心长,充满关切。

待村长离开,许秀芳轻轻关上了院门,转头看向那三个小脑袋,星光点点般的眼睛中闪烁着期待与好奇,“晚上想不想吃妈妈做的啤酒鸭?”

话语一出,三双眼睛顿时如同点亮的灯笼,满是欣喜与渴望,紧紧盯着她。

一半的鸭肉用来精心熬制老鸭粉丝汤。

另一半则变成啤酒鸭。

当然,还得再多采购一些鸭蛋,那些圆润光滑的鸭蛋经过精心腌制,将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咸鸭蛋,金黄油亮,咸香适中。

这话一出,三个小脑袋瓜仿佛心灵相通,默契地噘起小嘴,晶莹的泪珠再次不争气地滚落下来,带着几分委屈和祈求。

“妈,以后我们保证听话,不再调皮。”

小宝的话刚落音,大宝迅速抹去脸颊上的泪水,认真表态:“我也会很乖的。”

二宝搓着小手,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我要听妈妈的话。”

他们的纯真让许秀芳内心涌起一阵暖流,不禁微笑,暗自惊讶于自己如此迅速地赢得了这三个小捣蛋鬼的心。

原本预设的“反派”角色仿佛瞬间瓦解,取而代之的是这群软糯糯、奶声奶气的小宝贝,他们言听计从的模样让人疼爱不已。

这份日益浓厚的不舍,在她心头悄然生根。

“好,以后乖乖的,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你们觉得如何?”

“好!”

三个小家伙迫不及待地回应。

许秀芳随即卷起袖子,开始麻利地处理那只刚带回来的鸭子。

那是自家后院放养的鸭子,肉质鲜美,口感更胜一筹,透着一股自然的鲜香。

三个孩子不仅没有捣乱,反而积极参与进来,一个忙着搬运杂物,一个帮忙传递工具,还有一个小手轻拍着背,虽然他们的帮助有限,但那股认真和努力的模样,让人心头暖意融融,倍感欣慰。

正当他们埋头于拔鸭毛的工作时,门外传来了一声声探寻的呼喊:“屋里有人吗?”

许秀芳连忙洗净双手,快步出门迎接,“在呢,谁呀?”

“哎呀,这地儿可真隐蔽,找了好一会儿呢。”

一位推着自行车的来访者踏入院子,稳稳当当地停放好车辆。

紧接着,他从车后座解开一个包裹严密的电风扇。

“许技术员,您看看这个还能不能修?我们厂长特意交代,以后大家有什么修修补补的活儿,都往您这儿送,好让您生意更好些,别让您闲着又想别的出路了。”

那位高瘦的男子边说着,边擦去额头的汗水,显得有些拘谨却诚意满满。

许秀芳心中暗自思量,这莫非又是陈安平的善举?

“陈老板对人才可是相当重视的。”

的确,这一切安排都是出自陈安平的考虑。

之前,陈厂长担心她在家闲着会另寻他路,于是特意为她安排了一个轻松的职位,每日保底收入十元,并根据工作表现给予额外奖金,正式成为厂里的一份子。

更为难得的是,许秀芳被允许接私人维修业务,增加额外收入。

但向往自由的她委婉拒绝了这一安排。

没想到陈厂长竟如此贴心,还帮她拓展客户,这让她既感动又感激。

这样一来,起码日常生活开销无需忧虑,同时,厂里那些精密设备若出现问题,也能够直接找她解决,省时又高效。

商人重利,但陈安平此举,无疑是情义与智慧并存的体现。

“拿来吧,让我瞧瞧。”许秀芳爽快地接过电扇,熟练地拆卸开来,着手修理,手法干净利落,彰显着她的专业技能。

这位男子,在工厂中担任着小组长的职务。

面对厂长的直接指示,他深知责任重大,自是不敢怠慢,必须身先士卒,做好表率。

不过,尽管上级命令如山,他心中却自有盘算:若是修理费用太过离谱,即便是陈厂长或是张厂长亲自吩咐,他也绝不会轻易妥协。

毕竟,谁愿意无缘无故让自己的腰包受委屈呢?

为此,出发前,他特地绕道去了镇上,悄悄走访了几家修理店铺,想要事先摸清行情。

在那家与包子铺比邻而居的老吴修理铺里,店主老吴张口就要价五块,这让他心中不免嘀咕起来。

这次来到这家未知的店铺,他心中已暗暗决定,即使最终不得不“慷慨解囊”,也要将这份无奈的牺牲独自承担下来。

他相信,只要事后将这段经历分享给工友们,下回选组长的时候,他的人气必然更胜一筹。

更不用提,如果陈厂长因此事对他刮目相看,或许还能成为他职业生涯晋升的一个良好契机。

两全其美之事,何乐而不为?

走进店内,出乎意料的是,那位名叫许秀芳的女子只向他收取了一块钱的修理费,并且热情洋溢地说:“修理费就收您一块,往后请您多多帮我宣传,今天这天气炎热,您跑这一趟实在不易,我这就切个西瓜给您解解渴。”

她那双明亮的眼眸里闪烁着生意人的精明,深知热情周到的服务能带来良好的口碑,名声一旦传开,自然财源滚滚。

许秀芳递过来一块切得整整齐齐的西瓜,只收取了一元,男子的嘴角不由得咧到了耳根,心情愉悦。

正当他付完款准备离开之际,目光不经意间被摆放在桌面上的一台老旧电视机和收音机所吸引,不禁好奇问道:“这些都是你帮忙修理的吗?”

许秀芳轻轻摇头,解释说:“这些是别人换新之后淘汰下来的,他们便送给了我。我正好可以转卖出去,虽然赚得不多,但也是一笔小收入。”

这名从城市来到此地的小组长,虽然在工厂里位不算低,每日辛劳所得也仅十块大洋左右。

家中孩子早已有购置电视机的愿望,但他一直犹豫不决,毕竟那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不是说拿就能拿出来的。

购买一台电视机,几乎等于消耗掉他一个多月的血汗钱。

就在他犹豫之时,随口问起那台电视机的价格,恰好许小花和李桂芳二人推门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