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父母在,不远游。
但很多人都不知晓,后面还有一句“游必有方”。
冬生爹娘正当壮年,身子骨还算硬朗,且他们也支持冬生出去闯荡一番。
自从冬生断了右臂后,性子便不如从前那般开朗。
幸好得宋恩人照拂,冬生才在庄子里寻得一份安稳生计。
如今能替宋恩人分忧解难,冬生爹娘高兴还来不及,直夸儿子有出息。
出发那天,爹娘将冬生送到村口,反复叮嘱他在外要照顾好自己。
冬生点头应着,踏上了南下的路途。
宋芫安排风侍卫一路护送冬生到宜州。
前些日子,县城送来一批已调教好的护院,负责作坊的守卫工作。
是以风乔两位侍卫在交接完毕后,便回到了庄子。
宋芫在挑选护送冬生前往宜州的侍卫时,风侍卫主动请缨,表示自己是宜州人,对那一带的地形和人情都十分熟悉,定能护冬生周全。
宋芫听了,略作思考,便应下了。
除了盘缠,宋芫还掏出自己压箱底的三千两银票,作为购置土地、雇佣人手以及打点各方关系所需的费用。
最后将一袋红薯、十斤玉米种子,以及橙子百香果等等,适宜亚热带气候种植的作物种子,交到冬生手上,并详细交代了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怕冬生记不住,宋芫将之前在小本本记录的注意事项也交给了他。
冬生虽不识字,但他聪明好学,又有风侍卫在一旁协助,定能将这些东西种好。
交代清楚后,宋芫才放心地让冬生和风侍卫出发。
从松州到宜州有千里之遥,一路山川纵横,河流交错,须翻山越岭,再渡江过河,到宜州时,只怕已是暮春之时,若走得快些,勉强还能赶上春播。
送走冬生后,宋芫的日子依旧如常,但心里总有些空落落的。
他时常会想起冬生腼腆又沉默的模样,想起他在庄子里默默劳作的身影。
冬生虽然话不多,但做事踏实认真,宋芫早已将他视为自己人。
如今冬生南下闯荡,宋芫虽为他高兴,却也难免有些牵挂。
阿牛仍不知晓冬生为啥突然要离开庄子,他还曾劝说过冬生留下来,毕竟庄子里的活计也不少,大家在一起也有个照应。
但冬生只是笑了笑,说想去外头看看,再替宋大哥办些事。
阿牛见他心意已决,便不再多劝,只是叮嘱他路上小心,日后常联系。
自冬生离开,田地的一切事物都落到阿牛身上,宋芫便顺理成章的给阿牛涨了工钱,从每月一两银子涨到了一两半。
阿牛自是满心感激,干活也更加卖力。
为不辜负宋大哥对他的信任,每日起早贪黑,将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条。
从翻地、播种、灌溉、施肥到除草、除虫,阿牛都亲力亲为,精心照料着一百亩地的庄稼。
今年依旧种了二十五亩地的花生,土豆的种植面积增加到了四十亩,另外多划出二十亩地种植棉花,其余几亩地则种上了小麦等庄稼。
西瓜仅种了五亩,只供应给悦茶制作冰饮,暂且不计划对外销售。
去年卖出去几万个西瓜,估计今年有不少人得了种子,也跟着种瓜,是以今年西瓜肯定卖不上去年的价钱了,还不如另辟蹊径,将草莓伺候好了,说不定还能大赚一笔。
只是草莓娇贵,不适宜长途运输,宋芫只能把销售的范围局限在附近的县城。
县城的购买力有限,如此一来,也怕是卖不上太高的价钱。
宋芫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就暂且按捺住心思,待明年扩大种植规模,再看看如何将草莓运到更远的地方售卖。
过完年后,魔芋爽全部售罄,不少顾客得知短期内无法补货,纷纷表示惋惜,并询问啥时候才能再次买到。
此时早已过了魔芋的最佳采挖季节,只能等秋季魔芋长成了,才能重新开始制作魔芋爽。
此外,从南边挖了魔芋再运回来,终究是路途遥远,成本颇高。
宋芫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在庄子后面的矮山种上一片魔芋。
那座矮山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且处于半阴环境,正适合魔芋生长。
说干就干,宋芫让人去南边挖了些成熟的魔芋当作种苗带回来。
种苗一到,宋芫立刻召集阿牛和短工们将魔芋种在了山头上。
为防止附近村民误食魔芋,宋芫还花了银子,将这座矮山买了下来,正式把它纳入庄子产业。
再交代侍卫在矮山周围多巡逻,立上警示牌,提醒大家注意。
魔芋种下后,宋芫隔三差五便上山转转,顺便捡点蘑菇,挖些野菜,或是看看魔芋的生长态势。
入春以来,喜洋洋的销售情况一直不温不火,少了魔芋爽这款招牌产品,营收明显下滑。
宋芫琢磨着也该是时候上辣皮和干脆面了。
辣皮多用豆皮制作,再加上特制的香辣调料,味道浓郁,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而干脆面则是选用小麦面粉,经过揉面、擀面和油炸等工序制作而成。每一根面条都金黄酥脆,咬起来嘎吱作响。
面条酥脆可口,再撒上调配的各种口味调料,有麻辣、香葱、番茄等多种选择,满足了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为延长干脆面的保质期,宋芫绞尽脑汁。他四处打听,咨询了不少有经验的老师傅。
终于,在尝试了多种方法后,发现用干燥的稻壳碾碎装袋放入包装,能有效防潮。
这个方法成本低廉又效果显着,宋芫当即让人去附近村庄大量收购稻壳,经严格筛选,剔除杂质和霉变部分,晾晒干燥后碾碎,装入特制小布袋,再放进干脆面包装。
包装袋则是用厚实且密封性良好的油纸,确保干脆面在售卖期间能保持最佳口感。
一番改进过后,干脆面的保质期能达到三个月之久,这简直超乎了宋芫的预期。
原本他还在为干脆面的保存期限发愁,担心时间一长口感和品质会受影响,如今这个难题迎刃而解,让他底气十足。
随后安排作坊大量生产干脆面,伙计不够,那就再多招些人手。
如今作坊已扩建了一番,新添了几座宽敞的工棚,石磨、炉灶、烤炉也添置齐全,完全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至于作为员工宿舍的后罩房,于半月前完工,魏陶儿、李丑等一众伙计兴高采烈地搬了进去。
宿舍以双人间为主,屋内窗明几净,两张木床相对摆放,床边还设有一个小巧的置物架,方便伙计们放置个人物品。
魏陶儿和李丑恰好分在同一间宿舍,两人兴奋得不得了,几乎是一夜未眠。
第二天清晨,两人顶着黑眼圈起来,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话说回来,干脆面一经推出就备受欢迎,尤其像钟会等长期外出行商的人,更是对干脆面赞不绝口。
他们常年奔波在路上,饮食时常不规律,有了这种方便携带又美味的干脆面,饿了随时撕开一包就能吃,极大地解决了旅途中的饱腹问题。
为此他还向作坊下了一笔大额订单,打算运到各州府的繁华市镇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