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露锋芒:创业起点与早期突破
2007 年,瀚川智能在苏州工业园区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诞生,彼时的它,就像一颗刚刚种下的种子,怀揣着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无限憧憬,踏上了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征程。公司创始人蔡昌蔚凭借着对行业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创业信念,为瀚川智能勾勒出了宏伟的发展蓝图。
创业初期,瀚川智能将目光聚焦于汽车电子领域,全力投入研发工作。就在成立当年,团队成功研发出第一台汽车连接器高速插针机。这一成果看似简单,却意义非凡。在当时,汽车电子行业对生产设备的精度和效率要求极高,而市场上的相关设备大多被国外企业垄断,价格昂贵且技术封锁严格。瀚川智能的这台高速插针机,以其自主研发的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这一领域的部分技术壁垒,虽然在性能和稳定性上可能还无法与国际顶尖设备相媲美,但它标志着瀚川智能正式踏入了汽车电子自动化设备制造的大门,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紧接着,2008 年,瀚川智能成功完成第一代 AbS\/ESp 线圈全自动产线的开发。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和 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作为汽车安全的关键系统,其生产设备的技术难度不言而喻。第一代 AbS\/ESp 线圈全自动产线的诞生,展现了瀚川智能在汽车电子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这条产线实现了从线圈生产到组装的全自动化流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精细化控制和自动化操作,减少了人工干预带来的误差,使得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显着提高。这一成果不仅满足了当时汽车电子市场对高品质 AbS\/ESp 线圈的需求,也让瀚川智能在汽车电子设备制造领域崭露头角,吸引了众多行业内企业的关注。
凭借着这两项重要的技术突破,瀚川智能在汽车电子领域逐渐积累起了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客户资源。一些国内的汽车电子零部件生产企业开始与瀚川智能合作,尝试使用其生产的设备。这些早期客户的认可和支持,为瀚川智能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和市场反馈。通过与客户的紧密合作,瀚川智能深入了解了客户的实际需求和痛点,不断对产品进行优化和改进,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适用性。在这个过程中,瀚川智能也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以技术创新和优质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在竞争激烈的汽车电子自动化设备市场中站稳了脚跟,为后续的快速发展打开了局面。
茁壮成长:业务拓展与市场布局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的席卷而来,瀚川智能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的变革趋势,开启了业务拓展与市场布局的新篇章。在这一关键时期,公司不仅仅满足于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成就,而是积极拓展业务边界,将触角延伸至汽车装备、新能源电池、充换电等多个领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系统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在汽车装备领域,瀚川智能凭借其在汽车电子自动化设备领域积累的技术和经验,迅速在汽车传感器、摄像头、激光雷达等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设备制造方面取得突破。为满足汽车行业对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的更高要求,公司投入大量研发资源,研发出一系列高精度、高效率的智能制造装备。这些装备能够实现从零部件的精密加工到组装、检测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例如,其研发的汽车摄像头全自动组装检测生产线,采用先进的机器视觉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算法,能够实现对摄像头镜片、传感器等微小零部件的高精度组装和快速检测,确保每一个摄像头产品都符合严格的质量标准,满足了汽车行业对智能化零部件日益增长的需求。
新能源电池领域也是瀚川智能重点布局的方向之一。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新能源电池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瀚川智能迅速响应市场需求,研发出适用于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等多种新能源电池生产的自动化设备。在锂电池生产设备方面,公司提供从电芯制造到电池模组组装的全套解决方案,涵盖了涂布机、卷绕机、注液机、化成分容设备等关键设备。这些设备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处理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对电池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提高电池的一致性和性能稳定性。同时,瀚川智能还注重设备的智能化升级,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了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和数据分析,帮助客户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市场布局方面,瀚川智能积极实施全球化战略,在国内多地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的同时,在海外设立了多个分支机构和服务中心。公司在苏州、深圳、赣州等地拥有现代化的生产制造基地,这些基地配备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确保产品的高质量生产和快速交付。在海外,瀚川智能先后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区设立了子公司或办事处,如德国子公司、墨西哥子公司、匈牙利子公司等,逐步构建起了全球化的销售和服务网络。通过本地化的团队,公司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及时、高效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优质的产品服务,瀚川智能赢得了众多全球知名企业的青睐,与泰科电子、大陆集团、博世、电装、莫仕、安波福、法雷奥等全球一线汽车零部件厂商,以及汇川技术、富临精工等国内优质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覆盖了全球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发展过程中,瀚川智能也收获了众多荣誉,进一步彰显了其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实力。公司荣获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认定,这是对其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的高度认可。被评为 “江苏省四星级上云企业”,体现了公司在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着成效。此外,瀚川智能还被认定为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型总部企业”,这不仅是对公司总部经济发展模式的肯定,也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在充换电领域,公司获得 “2023 中国换电技术创新大奖”,展示了其在充换电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这些荣誉的取得,激励着瀚川智能不断创新,持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推动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荣耀上市:登陆科创板的高光时刻
2019 年 7 月 22 日,这是一个被瀚川智能铭记的重要日子,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首批上市企业之一。这一成就,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瀚川智能的发展之路,也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了一阵波澜。
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定位于服务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瀚川智能能够成功跻身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之列,正是对其多年来坚持科技创新、在智能制造领域深耕细作的高度认可。在申请上市的过程中,瀚川智能历经多轮问询,面对监管部门对企业技术实力、业务模式、财务状况等多方面的严格审查,公司团队凭借扎实的工作和充分的准备,保证了披露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最终顺利通过审核,成功上市。
上市当日,瀚川智能迎来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公司股票代码为 ,发行价格为 25.79 元 \/ 股,发行市盈率为 44.36 倍,募集资金总额高达 6.96 亿元,募集资金净额为 6.21 亿元。这些资金的注入,如同一场及时雨,为瀚川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本支持。
从公司自身发展战略角度来看,上市带来的影响是深远而全面的。在技术研发方面,充足的资金使得瀚川智能有更多资源投入到核心技术的研发中。公司加大了在汽车电子、医疗、新能源、工业 4.0 软件等领域的研发力度,引进高端人才,进行更深层次的、原理性的研发。例如,在新能源电池设备研发上,公司利用募集资金购置先进的研发设备,组建了专业的研发团队,对电池化成分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成功研发出高精度电池化成分容电源,提升了电池生产设备的性能和精度,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新能源电池设备市场的竞争力。
在业务拓展方面,上市提升了瀚川智能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公司凭借上市公司的身份,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和认可,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这使得瀚川智能在与全球知名企业合作时更具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客户资源。同时,公司利用上市募集资金,积极布局国内外市场,在国内加大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的建设,在海外加强分支机构和服务中心的布局,不断完善全球销售和服务网络,为业务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上市也为瀚川智能的资本运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公司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活动,整合行业资源,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例如,公司可以通过并购具有相关技术或业务的企业,快速获取新技术、新市场,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加速实现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战略目标。
困境与转折:业绩波动与战略调整
2023 年下半年以来,瀚川智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公司发展进入了一段艰难的时期。2024 年 1 月 24 日晚间,瀚川智能披露的 2024 年度业绩预告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震惊了整个市场。公告显示,公司预计 2024 年归母净利润亏损 11.07 亿元,与上年同期亏损 8453.6 万元相比,亏损大幅增加 10.22 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 10.87 亿元,上年同期亏损 1.25 亿元,亏损增加 9.61 亿元 。这一巨额亏损数据的背后,是公司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所遭遇的诸多挑战。
从市场环境来看,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对瀚川智能的业务产生了显着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疲软,尤其是汽车装备业务,交付量及验收进度低于预期。在汽车终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客户对成本控制的要求愈发严格,导致公司在承接国内重要客户订单时,部分项目毛利率明显偏低,盈利能力受到严重挤压。
新能源业务方面,尽管公司积极布局,但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预期存在较大偏差。电池业务行业内卷严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充换电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市场需求增长缓慢,相关业务出现较大亏损,对公司的现金流和利润产生了负面影响。
面对这些困境,瀚川智能果断进行战略调整,以应对当前的挑战,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在战略和业务层面,公司明确回归汽车核心主业,对新能源业务进行战略性收缩调整。公司董事长蔡昌蔚重回技术和市场一线,担任 cto,牵头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以强化公司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的能力。公司及时收缩亏损的充换电和电池业务,合并成新能源事业部,聚焦松下、SK oN 等海外优质客户,致力于提高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公司还对各个子公司的业务进行审查,出售非核心业务,关停不盈利的子公司,以实现轻装上阵,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在组织和人事层面,瀚川智能对核心部门进行了精简和优化,重新梳理组织架构,提升组织效率。公司对高管团队进行系统性调整,原董事会秘书章敏、副总经理张春、徐杨,以及非独立董事金孝奇等因个人原因相继辞任。董事会免去何忠道副总经理及财务总监职务,由董事长蔡昌蔚暂代财务总监职责,确保过渡期财务体系稳健运行。同时,公司迅速搭建起一支精锐的核心领导团队,形成高效协同的 “核心作战群”。董事长兼执行总裁蔡昌蔚聚焦于产品管理与研发关键领域,董事长兼执行总裁特助孙凤霞全面统筹公司业务、营销、生产以及供应链等多元管理板块,董事兼副总经理郭诗斌挂帅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董事兼副总经理杭春华执掌汽车设备事业部,新任董事会秘书鄢志成负责资本运作与投资者关系,营销中心总经理胡书胜扎根市场前沿拓展客源,集团管理代表兼人力资源总监陈欣祺立足人才战略输送人才 。公司还对保留员工进行了全面复盘,启动了大规模职位晋升和调薪工作,平均薪资增长 10%,并推出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旨在打造一支高效能的团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瀚川智能还制定了严格的订单承接标准,对于项目毛利率、付款条件等均设置底线标准,保证每一个新接订单的盈利能力。公司将更多资源聚焦于海外业务和大客户业务,利用海外市场相对蓝海、订单毛利率较高的优势,提升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2024 年上半年,公司汽车装备海外订单占汽车装备整体订单比例已经过半,业务覆盖全球 20 多个国家,并计划加大开拓北美和欧洲等国际市场 。
这些战略调整举措对于瀚川智能来说是必要且关键的。在短期内,公司可能会面临业绩继续承压、调整成本增加等问题,但从长期来看,这些调整有助于公司聚焦核心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风险,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回归汽车核心主业,公司能够充分发挥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客户资源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市场份额。对新能源业务的收缩调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部分市场机会,但能够及时止损,避免亏损进一步扩大,使公司能够集中精力和资源发展优势业务。组织和人事层面的优化,有助于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严格的订单承接标准和对海外业务的聚焦,有望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业务的稳健增长。
瀚川智能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公司积极应对,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举措,努力寻求突破和转型。未来,公司能否成功实现困境反转,重回增长轨道,值得市场期待。
未来展望:新机遇与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智能制造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系列显着趋势正重塑着行业格局。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的深化应用,将使企业能够借助虚拟设计和数据建模,大幅加快研发进程,减少对传统研发经验和物理试错的依赖,推动基础材料、高端产品和先进工艺的创新突破。数字孪生工厂的兴起,通过将数字孪生建模、分析技术与物理工厂全生命周期深度融合,将彻底变革工厂设计、管理方式和体系架构,开创智能工厂建设与运营的全新模式。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将赋予智能制造系统更强的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智能化和自主化。供应链全环节网络化调度管控,依托 “平台 + 网络” 连接和调度产业链供应链的全业务环节,推动产业模式的系统性变革,优化全局资源配置和全价值链协同。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也将持续成为行业的重要方向,通过数字技术优化能源管理、减少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助力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瀚川智能凭借在智能汽车零部件制造和高速线束业务等方面的深厚积累,在这一蓬勃发展的行业趋势中占据了有利地位,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智能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加速推进,市场对智能汽车零部件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瀚川智能积极拓展智能汽车生产线业务,涵盖摄像头、激光雷达、传感器及扁线电机自动化生产线等,为智能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提供了关键支持。未来,公司有望进一步深化与全球一线汽车零部件厂商的合作,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设备,满足客户不断升级的需求,在智能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速线束业务也是瀚川智能的重要优势领域。高速传输线束作为智能驾驶实现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全球智能汽车数量的激增,市场需求难以估量。瀚川智能在高速线束及连接器自动化生产线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已成功完成 GemNet90° 和 180° 项目,攻克了高速传输线束的信号难题,提高了传输效率与可靠性。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性能,满足市场对高速线束更高的技术要求。基于底层技术和工艺的通用性,高速线束、连接器自动化生产线领域在其他万亿级别赛道,如 “人形机器人”“数据中心” 等,也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瀚川智能有望凭借其技术优势,拓展业务领域,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瀚川智能已取得显着成效,2024 年上半年汽车装备海外订单占汽车装备整体订单比例已经过半,业务覆盖全球 20 多个国家,并在欧洲、美洲、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建立子公司及分支机构。未来,公司计划加大开拓北美和欧洲等国际市场,充分利用海外市场相对蓝海、订单毛利率较高的优势,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通过不断优化全球销售和服务网络,加强本地化运营,瀚川智能将更好地满足海外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进一步巩固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瀚川智能还将持续坚持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将加大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与智能制造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产品及业务模式的标准化、平台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建立端到端的质量管控体系,确保产品功能和性能严格符合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同时,公司将积极关注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布局,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瀚川智能在智能制造行业的未来充满希望。通过充分发挥自身在智能汽车零部件制造、高速线束业务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持续创新和研发,公司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为推动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