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十一月、十二月京城波澜不惊。
朱由校又开始三点一线的生活,大多数时间都待在科学院。
自从8月科举会考过后,从整个大明搜罗出来300儒生,成功的通过科学院布置的考题。
这300多人作为新鲜血液注入科学院,让科学院焕发出更蓬勃的生机。
朱由校还特批了1000个名额,那些八股文落榜,格物试卷也不及格学子,只要愿意入京学习,由朝廷报销路费盘缠并提供学业所有的开支。
毕竟大明自古就对数算、物理不是很重视,那些不及格的学子,只要距离及格线差不多。
足以证明他们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兴趣或者投入一定的时间学习过。
进入科学院只要稍加引导,未来未必不会成为一个科学家。
特批的1000个名额中,有200人放弃了进科学院学习格物的事情。
在他们眼里只有通过正式会考上榜才能给文人长脸,才能光宗耀祖,说白了就是一群迂腐固执的人。
这种人朱由校还不稀罕呢!
朱由校的日子悠闲自在,朝堂却一直暗流涌动。
上次在朝会朱由校公然说出孔孟文学过于迂腐,想要改革加入格物考试。
这是对孔圣人的不敬,是对天下文人士子的侮辱。
好在朱由校当时刀子够快,麻溜的在菜市场砍了7000多脑袋,让原本想要闹事的文人只能暂时隐忍下来。
隐忍归隐忍,但是不代表他们不会有所行动。
温体仁是个人精,早已经看透了一切,近几个月私下的聚会全部都推脱了。
一些迂腐的文臣联系到山东曲阜孔家,将陛下公然侮辱圣人的言语透露给当代衍圣公孔衍植。
孔圣人在文人士子心目中的地位那可是相当高。
孔衍植听闻陛下在朝堂上公然诋毁先祖,立马就准备写奏折要求皇帝给孔圣人道歉。
奏折还没发出去就听闻陛下在京城斩了7000多贪官。
孔衍植感觉自己鲁莽了,压制住内心的躁动,连夜将自己写的奏折烧的一干二净。
奏折是烧干净了,但是心里堵着一口气,这让他很憋屈。
好在这个时候有不少迂腐的文臣和书生找到了他,要求联名上奏,让陛下取消科考中的格物题目。
孔衍植感觉自己又行了!
但是又不敢自己出头,告诉这些找上门的腐儒让他们大胆的去京城闹,他孔衍植给所有人做背书。
不过孔衍植要求他们多找点人,三五个肯定不行,至少也要找上百个人进京向陛下示威。
主题就一个圣人不容亵渎!
孔衍植这些小动作一直都在魏忠贤的监控下,自从上次陛下让他找民间大儒,特意提醒要排除孔家人。
魏忠贤就已经知道是怎么个回事了。
陛下这是看不惯孔家人啊!
那他就必须把孔家监控起来,找点小黑料,以后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世修降表的孔家在朱由校眼里现在已经成为小事,他只坚信教员的那句枪杆子里政权。
现在九边军镇、京营、白杆军、腾骧四卫、金吾卫都对他忠诚。
即便整个大明文人全部暴乱,他也有信心在短时间内镇压。
……
十二月份的福建。
北方已经冰天雪地,福建这边说不上炎热,只能说温度适宜。
郑芝龙自从京城返回来以后直接将自己的海盗集团做出切割。
和亲弟弟郑芝虎自导自演了一出政见不合叛出家门的戏码。
郑芝虎将那些刺头,对官兵天然厌恶的海盗全部带走。
郑芝虎带走的人有十八芝中杨六、杨七、何斌、郭怀一这些天然对朝廷没信任和归属感的人。
名义上是驱逐出家门,其实是让他们去吕宋打窝,在那边先稳住脚跟。
自己手底下十几万海盗,一下子一半都被郑芝虎带走。
郑芝虎离开后郑芝龙开始整顿兵马,朝廷源源不断的火药军械开始装配上船。
他现在可是陛下亲封的南海平寇大将军,自然要准备平叛福建、广东沿海的海寇。
天启四年十八芝结拜的人,如今除了李旦、颜思齐病故,剩余16人都还活着。
其中刘香老和李魁奇去年叛出十八芝,独立扛大旗当起了一方霸主。
两人的叛逃这让郑芝龙耿耿于怀。
因为蝴蝶效应的缘故,原本应该被李魁奇残害的杨天生、陈衷纪活了下来,两人自从去年朝廷招安郑芝龙后一直待在台湾替郑芝龙看守那边的产业。
并没有和叛逃的李魁奇相遇,躲过了一劫。
如今郑芝龙手握兵权,现在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出兵剿灭这两个反骨仔了。
平叛只是其一,还有一件事就是配合田尔耕开始抓海上走私。
不过郑芝龙还是有些许私心,已经暗地里告知常年和自己合作的商贾最近避避风头,所有的船不要出海。
冬季出海的商船不是很多,郑芝龙在整顿军备。
田尔耕也在调兵遣将,将南直隶的锦衣卫都朝着江浙、福建一带调动。
只等春节过后,阳春三月新茶上市,海商走私泛滥的时候再动手。
报纸经过三四月个的推广,已经覆盖大明6成的州县,当然这六成的州县也仅仅覆盖到县城。
县城下面的乡镇没有覆盖到,主要原因是百姓识字率不高,加上收入也不高,2文钱一份报纸,他们可以用来买两个大馒头了。
没有几个百姓愿意买报纸那玩意。
对于已经覆盖到的州县,普通百姓每个月就等着在酒楼听说书人讲《射雕》的故事。
一个汉人在宋末动荡的情况如何在蒙古成长,在面对蒙古铁骑欺压汉人的时候果断的选择返回大宋,报效朝廷。
这是潜移默化的培养百姓的爱国情怀,在朝堂危难的时候该如何选择。
一些已经读书识字的小年轻一个个都是愤青,恨宋朝朝廷不争气,甚至在一些公开的场合已经开始讨论这种话题。
这种行为已经算是妄议朝政,一些当地官员还派出捕快捉拿过几个读书人。
这种敏感时期锦衣卫自然是要上报京城的。
朱由校对此的的回复是,放了那些学子,除非那些学子有明显煽动蛊惑百姓对抗朝廷的行为再进行抓捕。
朱由校这是给百官释放一个信号,解放思想!
新思想萌生,和旧观念之间早晚会发生冲突。
不过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用时间去慢慢验证。
报纸上关于数算、格物的题目看着周边有许多人真真实实的领到赏银。
许多学子已经开始主动学习数算、物理,唯一的可惜的是他们身边的教材太少了。
好在进入十二月份后报纸上会有专门一个版面,讲解以前刊登题目的演算过程。
这让这些学子如获珍宝,对于数算、物理终于有了学习引路人。
这种变化润物细无声,百姓没有感受到多大变化。
但是那些腐儒此时已经快爆炸了,他们固步自封冥顽不灵,害怕新的文化冲击了他们现有的社会地位。
报纸上关于倭岛200多年来对我大明沿海的袭扰造成的损失一经刊登,引起沿海百姓的共鸣。
尤其是我大明派使者出使倭岛,5.4亿的赔偿金,倭岛只愿意赔偿230万两。
如果说朝廷派使者出使倭岛索要赔偿金已经颠覆了大多数百姓对朝廷的认知。
那么要回来230万两白银,让百姓感觉大明要崛起了。
倭岛海寇骚扰大明几百年了,还真没听说哪一个皇帝能让倭岛赔钱。
随后的一期报纸更是炸裂,皇帝亲自下令,将倭岛赔偿的230万两白银,全部用以招募那些曾经被倭寇袭扰幸存的百姓组成抗倭军。
一旦被招募,每人安家费100两!
100两是什么概念?
普通的5-6口渔民之家一年的收入勉强能到15两。
100两银子就是5口之家5-6年的收入,一时间沿海一带纷纷有百姓青壮报名。
招募官员对于招募规则也讲的很清楚,出海作战九死一生,让想要加入抗倭军的百姓考虑清楚。
一时间打退堂鼓人纷纷放弃报名,那100两的安家费说白了就是买命钱啊。
不过能留下来要不是意志坚定之人,要不是穷苦渔民家里子女众多,揭不开锅的那种。
报纸发现不到一个月,2万多抗倭军已经招募完成。
田尔耕向郑芝龙借了几个海战经验丰富的手下在舟山一带对抗倭军进行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