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们可曾听说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们可曾听说过......

“......”

办公室内。

听到从李觉嘴里冒出来的这番话。

徐云的脸上瞬间冒出了一个地铁老人手机.jpg的表情包:

“??????”

够一万人过冬的粮食?

这tmd什么鬼?

真把哥们儿当多啦A梦了是吧?

过了片刻。

徐云方才回过了神,眨了眨眼,对李觉问道:

“厂长,不好意思,您这话恕我有点难理解....”

“啥叫一万人过冬的粮食?莫非是....咱们基地缺粮了?”

目前整个基地大概有一万两千人左右,如今的时间也差不多快到冬天了。

加之李觉的身份一般不会提及基地以外的事情,所以他说的情况多半便是与基地有关——再不济也是马兰或者504厂。

果不其然。

李觉闻言,眼中立马闪过了一丝阴翳。

随后他转身看了眼一旁的老郭等人,有些无奈的点了点头:

“韩立同志,你现在也算是基地的核心人员,对一些重大机密有知情权。”

“没错,基地.....缺粮了。”

说罢。

李觉便胸口一鼓,整个人呼出了一口浊气。

徐云的心中则闪过了一丝意外。

还真是基地缺粮?

这啥情况?

要知道。

根据后世解密的一些信息来看,核武器的研制过程中,三大基地确实都出现过物资紧缺的情况。

在物资最贵乏的时候。

别说普通工人了。

就连老郭这样的中科院学部委员、堂堂九院副院长、基地负责人之一都没多少配额。

还有陆光达。

由于缺乏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陆光达的左脚出现了严重的肿块,以至于后来他走路都有些晃悠。

但另一方面。

这种物资贵乏大多发生在基地成立早期,而且时间段往往都是春夏时节。

毕竟秋天是秋收的季节,农作物再怎么样都有些收成,所以秋冬两季相对是不怎么缺粮的。

况且以首都方面的眼光和沟壑,不可能不提前备好过冬的物资。

莫非.....

这背后发生了什么事?

好在李觉是个直性子人,没有染上徐云断章的毛病,很快便解释道:

“韩立同志,睢城这个地方你应该听说过吧?”

徐云轻轻点了点头:

“当然听说过,睢城从古时候起就是供应西北道的主要粮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所以睢城又被称为髓城,寓意是西北道的骨髓与命脉。”

随后徐云眨了眨眼,似有所悟道:

“厂长,莫非.....睢城那边出了状况?”

李觉闷闷的嗯了一声,无比痛心的说道:

“没错,大概在一周前吧,也就是咱们基地在研究诛仙项目的那段时间。”

“当时一些敌特潜入城中,对睢城粮仓进行了极其恶劣的纵火焚烧,粮仓内为咱们基地准备的粮食焚毁率超过了90%。”

“目前那些敌特已经被当场击毙或者抓捕归桉,但是被烧毁的粮食却再也回不来了.......”

“.......”

徐云这才心下了然。

原理如此.....

他就说上头怎么会这时候才考虑过冬粮食的事儿呢,原来是因为睢城那边出了这么个意外。

这种事件和科研领域没有太大关系,加之哪怕是后世也不会刻意被公开化,所以徐云事先不了解来龙去脉倒也正常。

过了片刻。

李觉拿起茶杯抿了口水,润了润嗓子,说道:

“韩立同志,不瞒你说。”

“睢城的失火虽然让我们有些被动,不过组织上还是准备有某些后手的,基地无论如何都不至于挨饿。”

“但问题是这种后手是咱们真正的底牌,一旦把它掀开,那咱们可就连条裤衩子都不剩了。”

“所以韩立同志,组织上想问问你,在这件事情上有没有什么好点子或者好建议。”

“当然了,你也别有太大的心理负担,组织上肯定不会强迫你做些什么的。”

听到李觉这番话。

徐云不由陷入了沉思。

诚然。

正如李觉所说的那样。

这件事情显然不是...也不应该是他个人需要解决的范畴,组织上显然也没真把宝压在他的身上。

但是......

说句实话。

在李觉解释完前因后果的时候。

徐云便把这件事看成了自己应该解决的‘义务’。

毕竟作为一名后世的华夏穿越者,面对这种问题,徐云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呢?

穿越之前国家要掀裤衩子,穿越之后国家还要掀裤衩子,那他tmd不是白穿越了么?

那也太丢脸了!

当然了。

情感归情感。

实际上思考起来的时候,徐云便发现.....

这事儿还真挺难的。

毕竟李觉说的很清楚,这是为了今年过冬准备的粮食。

如今是八月底,距离过冬也就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了。

换而言之。

后世一些增产甚至改良农作物的方法——且不说徐云压根没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即便是有相关储备,这时候也是用不上的。

除此以外。

什么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操作也别想:

这玩意儿不说需要的设备仪器吧,光是使用的催化剂就比黄金还贵了......

真有那财力搞合成淀粉,还不如直接买粮食呢。

所以他必须要拿出一个短时间可操作、而且成本不高的方案......

想到这里。

徐云的眉头愈发紧蹙了几分,面露些许难色。

见此情形。

李觉的眼中不由闪过了一丝失望。

果然。

面对万人需要的粮食,即便是这位神奇的七分熟也没什么办法。

于是他顿了顿,准备再换个话题:

“韩立同志,要是真想不出办法也没事儿,毕竟这本就不是一个人的.......”

结果李觉话没说完。

徐云便忽然欸了一声,缓缓抬起头,打断了他的后半截话:

“厂长,关于粮食缺乏的问题,我倒是有个浅薄的想法......”

李觉顿时一怔,后半句话生生止在了喉咙里。

数秒钟后。

反倒是老郭先一步反应了过来。

唰——

只见他勐然从桌上站起了身,目光死死的盯着徐云:

“小韩,你说什么?你真的有办法?——这可是一万人过冬的粮食!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

徐云见状,并没有直接回答老郭。

而是在心中把自己的方案再次过了一遍,方才轻轻点了点头:

“唔....郭主任,我个人认为这是有一定操作性的方案——如果我的要求组织上都能做到的话。”

此时李觉也总算回过了神,连忙追问道:

“韩立同志,你的方案具体是什么样的?说来听听?”

此时此刻。

纵观整个现场。

几人中只有钱五师的表情相对澹定一些,但这位大老依旧有些惊讶。

毕竟正如老郭所说。

那可是一万人过冬的粮食啊......

早先提及过。

如今基地科研人员的月口粮配额是26斤,工人是22斤。

哪怕一万多人全按工人配额来计算,一个月都仍要25万斤的粮食消耗。

冬天三个月就是75万斤,也就是整整375吨的粮食,实际上还要更多一些......

这个数字在2023年可能算不上什么。

但对于眼下的兔子们来说,那可真就是骷髅打飞机——挤骨髓才能挤出来了。

“.......”

随后徐云顿了顿,深吸一口气,对李觉说道:

“厂长,您应该知道,一个人的机体想要保持健康,单纯靠吃米饭其实是不太合理的。”

“也就是正常情况下的营养配比,应当是主食加其他一些营养物质——比如说维生素,以及更多的蛋白质。”

李觉轻轻点了点头。

上过高中生物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蛋白质和维生素,它们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

虽然米饭中也含有蛋白质,主要还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但含量并不算高:

一百克米饭里头只含有七克左右的蛋白质。

不过对于目前的基地而言。

二者中的维生素相对简单一些,毕竟榆树叶的汤里头就能摄取到部分维生素。

虽然榆树叶的汤非常非常苦,但总好过没菜吃不是?

而除了维生素之外,蛋白质就非常困难了。

过去基地内的蛋白质主要靠少部分肉、火腿肠或者鸡蛋补充,合格肯定不至于,但勉勉强强算是及格。

然而如今随着睢城粮仓失火,这部分营养来源也就基本上腰斩大半了。

换而言之。

目前基地最需要的物资其实有两种:

主食和蛋白质。

待李觉想通这点后,徐云便继续说道:

“所以呢,厂长,我的这个想法也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补充蛋白质,另一部分则是补充大米小麦之类的粮食。”

老郭则跟上了他的节奏,很主动的做起了捧跟:

“小韩,那么蛋白质你是打算从哪儿弄出来?”

“莫非是....你有办法搞特殊化养殖?比如让母猪母牛一胎产四五个崽儿?”

徐云嘴角一抽:

“.......”

这话咋听的有些奇怪呢......

随后他连忙摆了摆手,解释道:

“郭工,您后半句有些高抬我了,我可没有那种本事。”

“不过您前半句话倒是没说错——是的,我准备搞养殖,不过养殖的并不是鸡鸭牛羊这些东西。”

老郭想了几秒钟,恍然道:

“哦,那就是养驴?”

徐云:

“????”

见此情形。

一旁的王老看不下去了,忍不住轻咳一声:

“好了好了,老郭,你就别添乱了。”

“小韩,你继续说吧,准备怎么变出这么多的蛋白质?”

或许是由于现实的交集。

徐云对于王老还是有些敬畏之心的,闻言便立马说道:

“厂长,郭工,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种叫做黑水虻的昆虫?”

“黑水虻?”

听到徐云嘴中冒出的这个词。

老郭、李觉、王老以及钱五师的脸上,齐齐冒出了一个问号:

这是啥?

随后徐云想了想。

从桌上取过纸笔,用勉强能握笔的手在图上画了个灵魂图示:

一片树叶上趴着一只火柴棍似的黑长昆虫,有点像苍蝇,但是颜值比苍蝇要高很多。

当然了。

虽然这图和写生相比区别很大,但还是不难看出这玩意儿是一种昆虫。

见此情形。

老郭不由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道:

“小韩,莫非你是指养这种黑水什么的虫子,然后把它拿来像蚂蚱蝗虫似的烤或者炸?”

有些昆虫的蛋白质含量高,这算是一个传播度很广的知识。

同时对于这年头的人来说。

吃昆虫倒还真不是啥稀奇的事情,哪怕是一些80后甚至90后在童年时也吃过烤蚂蚱来着。

像当初去贵德县的路上,蔡少辉见到一头屎壳郎都想着抓来吃呢。

没办法。

这年头的物资实在是太贵乏了。

然而令老郭有些意外的是。

徐云却认真的摇了摇头,解释道:

“你猜错了,郭工,我的意思不是吃成虫,而是吃......”

“黑水虻的幼虫——或者准确来说,是幼虫磨成的蛋白粉。”

黑水虻。

这是在后世非常有名的一种资源昆虫。

它是一种水虻科的扁角水虻属动物,英文名叫black Soldier Fly。

它的成虫形态与蜜蜂相似,无毒无害,体长13-22mm。

这是一种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以动物粪便、生活垃圾甚至杂草为食,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

例如在徐云穿越的后世。

很多地方便出台了相关养殖政策,全力扶持黑水虻养殖产业链。

而除了成虫用途多样,黑水虻的幼虫同样价值不菲。

首先。

黑水虻的幼虫是FAo....也就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指定资源昆虫之一。

它的蛋白质含量足足高达44%,仅次于大麦虫的51%,比面包虫和樱桃蟑螂还要高。

而且与大麦虫不同。

黑水虻的幼虫不含有致病菌,反倒是带有抗菌肽——这玩意儿还可以抵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病原菌。

201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可食用昆虫:食物和饲料保障的未来前景》中,黑水虻幼虫位列可食用前景的第一位。

诚然。

这种报告的前瞻性大于实用性,如今黑水虻幼虫制成的蛋白粉主要是动物饲料。

但FAo的权威性多少还是有些的,至少要比什么瑞典少女靠谱多了。

例如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

中州已经有官方的牧业机构在研究黑水虻幼虫蛋白肽的制备了,论文doi是i.2095-9737.2023.04.002。

又比如10.\/j.1002-2813.2022.12.015这篇论文,可是实打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

更关键的是.....

虽然黑水虻的发源地是美洲,但实际上这玩意儿早在19世纪就出现在国内了。

很多黑水虻介绍上的所谓【近些年引入国内】指的其实是黑水虻养殖技术,而非物种本身。

说来也巧。

黑水虻恰好是之前吡虫啉研究中的一个对照组,所以徐云当时还和裘生很深入的查过一些资料。

其中有一份资料记载的便是在今年的十一月份,华夏十万大山中的靖西市三叠岭瀑布附近,便有人发现了一处黑水虻的超大聚集点:

当时发现的黑水虻数量超过了十数万头,可惜很快便被靖西当地以处理蝗虫的方案清剿干净了,因为他们以为这是一群苍蝇.....

这件事还被记在了靖西的县志中,位于Gx人民出版社2000.2版的第778页。

当然了。

这也怪不了当时的政府负责人,毕竟眼下昆虫工业化养殖还远远不是一个成熟的行业——这个行业要等到1985年《昆虫饲养手册》问世后,才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此时此刻。

办公室内。

听完徐云介绍的这些信息,老郭等人的表情隐隐有些微妙。

过了片刻。

王老与老郭对视一眼,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小韩,我有个疑惑想请你解答一下。”

“如你所说,黑水虻幼虫的营养价值虽然高,但它的产量能负担得起基地内一万多人的日耗吗?”

听闻此言。

钱五师等人也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实话实说。

物资贵乏的时候吃昆虫。

这种方案过去其实也不是没有领导想到过。

不过这玩意儿用来解决一顿温饱还算可行,但长期供应.....至少蚂蚱或者蝗虫的生长周期是不太够的。

例如毛熊就曾经试过养殖西伯利亚蝗虫,结果发现这玩意儿的繁殖周期实在是太长了,还不如种玉米呢。

因此从徐云提及黑水虻的第一时刻起。

老郭也好,王老也罢,他们的心中便都有一个疑问:

吃虫子没啥,更别提磨成的粉了,只是......

这种昆虫真的能长期供应整个基地上万人的营养摄入吗?

“肯定可以。”

徐云却用力的点了点头,解释道:

“首先,黑水虻这种昆虫只要温度合适,它是不会有过冬行为的。”

“在繁殖期,一只黑水虻雌虫一次可以产出1000枚的卵,这些卵三天孵化,成长到二期幼虫就可以磨粉食用——这个周期是7天左右。”

“一头二期的黑水虻幼虫体长大概有接近两厘米,宽度是面包虫的两倍,单条虫重3克左右,蛋白质含量大概是1.5克。”

“而一名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大概在30克上下——我是指我们这个时代的摄入量。”

“也就是说扣除主食可以提供的10克蛋白质以外,每天吃15条虫的蛋白质粉就可以了。”

“整个基地一万两千人,只要每天的成虫能有接近20万条,便足够撑起基地的蛋白质摄入了。”

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

一名成年人正常的蛋白质摄入量是每千克体重1.2克,也就是每天70克左右。

但眼下这个时代处于建国初期,显然做不到这种标准。

别说国内了。

毛熊和海对面都没这水平呢。

当然了。

再过二十年就不一样了。

到时候的人均蛋白质摄入还会提高到120克,比2023年还要高.....

总而言之。

如今基地的人均蛋白质摄入量是22.8克,如果能达到30克,已经算是相当充沛的营养摄入了。

与此同时。

上辈子是黑水虻幼虫的同学应该知道。

黑水虻幼虫的孵化期一般是三天,接着会在四天内迅速进入幼虫的二期状态。

即便是在所有昆虫中,这种孵化周期都算是快的。

而在这种情况下,黑水虻幼虫的产量是多少呢?

以魔都老港生物能源再利用项目二期的黑水虻养殖基地为例。

整个基地每天投料30吨湿垃圾固渣,日产黑水虻鲜虫可达11吨,也就是37万头.....(见新民晚报12年11月17日报道,记者叫做金旻矣)

还有西泉镇的黑水虻养殖基地。

养殖大棚不过7424平方米,每天就可以产出4万头的黑水虻幼虫。

当然了。

看到这里,可能有同学会问:

不对啊,后世养殖黑水虻用的是厨余垃圾,眼下这个时代似乎很难提供这么多的垃圾量吧?

这就不得不提黑水虻的一种饮食习惯了:

它是会吃牧草的。

而221基地位于金银滩草原,末尾的草原二字意味着什么?

要知道。

金银滩草原的面积足足有1100平方公里,比后世最小的地级市铜陵还要大。

别说供养一个冬天的黑水虻了。

哪怕养到徐云穿越的2023年,估摸着草原都还剩下大半面积呢.....

因此随着徐云介绍的深入。

李觉等人的呼吸变得愈发急促了起来。

高营养、

无毒害、

繁殖快、

易养活......

现在限制徐云这个方案落实的条件,只剩下了十万大山能否找到那么多的黑水虻。

而根据徐云之前展现出的那些能力,这个情报为真的可能性......

很大很大!

“韩立同志。”

随后李觉又想到了徐云之前的那番话,对徐云说道:

“那么你说的第二点又是什么?”

早先徐云曾经说过。

他的方案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蛋白质摄入,二是主食。

虽然蛋白质摄入极其关键,但主食才是真正的核心重点。

“第二点嘛......”

徐云沉吟片刻,看向了一旁的老郭:

“郭工,还记得当初我和你说的那句话吗?”

老郭顿时一怔,下意识道:

“什么话?你想找个叫更三万的老婆?”

“......不是不是。”

徐云连忙摇了摇头,解释道:

“我是指当初的那句....不是能不能,而是......”

“你们敢不敢?”

“敢不敢?”

听到这三个字。

老郭的脑海中便又浮现出了当初徐云与他聋中对的场景......

当时徐云问了这句话后,便直接把目光投向了国内唯一一台静电加速器的静电分析模块上。

至于再后来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而这一次.....

他又要干些什么?

随后在老郭等人的注视下。

徐云嘴角微微翘起了一个弧度:

“郭工,您听说过伏特加般透明的肥宅快乐水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