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时戎军围关,末将直接让人将粮草送了过去。之后守将回报,这批的粮草饲养的军马要比之前强壮很多。

那场仗打得很辛苦,那批粮草几乎没有剩下来。末将也是在后来巡营之时,听到将士们谈论过。只是后来我再次向绥靖发文要粮草,再送来的粮草便与之前没有区别了。”

末将也曾经写信与末将的夫人问过此事,末将夫人对于此事也是所知不多,只说是与嫁妆铺子合作的农家送的。当时筹集粮草之时,那批粮草也是夹杂在别的粮草中一起送过去的。”

娄帅将自己知道的事情都讲了个明白,玉老听了有些明白了。他站起来向皇帝禀报,

“万岁,老臣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老师,请说。”

皇帝将目光看向玉老,

“那批粮草应该大致分为三样,就是奏折中玉米、红薯、高粱,这也是乱世之中灭绝的种子。据我所知,是由一对猎人夫妇在山林中偶然获得。他们其实也并不是太清楚,直接在家中试种,得知是吃食便种了。”

皇帝眼神亮得如明灯,看向玉老,

“老师,这样说的话是知道那对夫妇了?”

“万岁,其实这也不是毫不相干之人,就是今科状元的长姐与姐夫,探花的长兄与长嫂。”

“据朕所知,这两位乃是一家人。”

“万岁明察秋毫。”

玉老不大不小的夸了皇帝一句,皇帝看了一眼玉老,心下明白。

“宣今科状元的姐夫进宫吧。”

大牛是被一队太监带进宫的,一路过来他都看呆了。他连三进、四进带跨院的宅子都没见过,更别说如此恢宏的皇宫了。

一路上他是连头都不敢抬,大殿之上玉老咋想也觉得不行,

“万岁,那徐大牛就是最为普通的一名山村猎人。如今得见君颜,还是让老臣过去先安抚下。不然老臣担心他巩冲撞圣颜,耽误万岁了解事情。”

皇帝听了思索片刻点头同意下来,看了眼身边的万公公,就见万公公走下来,

“玉老,老奴领您过去。”

“大牛,这里是什么地方你知道不?”

大牛艰难的点点头,去叫他来的人已经非常明显了,并没有任何的掩饰,就是皇宫中的人。

“皇宫。”

虽然吐字结巴,玉老仔细观察着大牛的面部表情,

“还不错,总算还算镇定。一会儿当今万岁要见你,问你什么你照实说就可以。现在我要简单给你说下礼节,你能记多少便记多少。”

大牛点点头,可他心中的激动是压抑不下去的。

大牛在进门不远处便跪下了,

“见过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喊得极高显得他极为兴奋,而不是害怕。

皇帝向下打量,他有些好奇,一般的京城贵公子第一次见自己都会害怕。可他从大牛身上只感受到了兴奋,竟是没有半丝的害怕。

他摆摆手,殿内的无论太监、宫女,还是玉老、庞老、娄家两代将军,俱是退出了大殿,万公公领着一队小公公最后出去。

两位小公公无声的将殿门关上,随后低头略弯腰恭立在门两侧。

殿内皇帝起身从龙书案后转了出来,他在下面的一把椅子上坐下,

“你平身吧。”

大牛太过兴奋没听清,也没听明白,

“你起来,走过来。”

这话大牛听明白了,从地上爬了起来,小步小步往前挪到了皇帝面前二十步远的地方,他便再也不敢动了,他感受到了无比的压力。

皇帝微微一笑,指了一旁的绣墩,

“坐,陪我说说话。”

皇帝状似很随意,这个态度让大牛的兴奋减轻了些。

“我听人跟朕说,你家种出了玉米、高粱、红薯?”

大牛一下子吓得出光良溜到了地上,皇帝也没理他,

“你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大牛结巴了会,才慢慢的吐出话音,

“那不是小民发现的,是小民的娘子最早发现的。”

“你家娘子?”

大牛点头,想到是皇上连忙补话,

“是小民的娘子。小民的娘子是秀才的女儿,是遭了难只剩下姐弟二人,才嫁给了小民的。”

这倒与皇帝所了解的差不多,

“你娘子是怎么发现的?”

皇帝从椅子上起身,也席地而坐,随口问,

“小民的娘子与内弟刚到村子里没有吃食,也没有地只能去林子中寻找过冬的吃食,是在山林中寻到的。有了这红薯、玉米,那一年冬天我们才度过去。”

“你们不知朝廷有旨发现红薯、玉米,朝廷会有重奖?”

大牛摇摇头,

“小民不知。”

皇帝沉默了,这道旨意还是他的父皇当政末期发的。

“你先出去吧,会有人带你出宫的。”

皇帝看着大牛给自己磕头行礼,慢慢退着走出了大殿,才叫外面等待的大臣,

“你们都进来吧。”

皇上就那样坐在地上也没动,吓得第一个进殿玉老一下子跪在了门口不远处,后面的庞老、娄家两帅,太监、宫女门里门外跪了一地。

皇上看了一眼,又坐了一会才吩咐太监,

“扶我起来。”

他的腿有些麻了,

“你们平身吧。老师留下,你们退下吧。”

只有玉老被留了下来,皇帝重新走出龙书案后,拉着玉老一同坐在椅子上,

“老师,先皇的那道圣旨竟是被他们给忘了,不然朝中的粮仓早已被填满。”

皇帝有些伤感,

“万岁,这事儿是下面的人办事不力,可现在他们已经及时弥补了。据我所知整个黑山村,现在多数人家已经种植了不少的玉米、红薯。相信只要朝廷得力,将这些普及到绥靖州乃至全国,也是指日可待的。”

为了给皇帝定心丸,玉老只能抛出了欣欣,

“据我所知去年来京时,大牛与其娘子也是带了不少的玉米进京的。至于红薯普及起来会比玉米更快,万岁可以派农事官或是皇庄中的管事到黑山村。”

“就这么办。”

皇帝起身走到了龙书案后,展开纸张连刷了几道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