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宁努力撑起身子,她感觉全身酸痛,尤其是后背,疼得直冒冷汗。
“玩家子宁,触发隐藏任务、隐藏人物!隐藏任务:和母亲玉娘相认。隐藏人物:罗大郎。”大聪明也很无奈,玩家落水后就失去意识了,不过好在没有生命危险。
“原主母亲玉娘还活着,就在这里?”子宁惊呆了,这什么骚操作,难道她借尸还魂了?
“姑娘,你没事吧。怎么掉水里了。”因为刚刚那人的吆喝,呼啦啦围上来一群人,子宁晕乎乎的。
人群中,她看到了一个女人。她一下子就认出来,这个人就是玉娘。
她的衣着和周围的女人一样,头上带着一个粗布头巾,身着草绿麻衣,至于裤子什么的,看不清了。
她随着人群,只站在人群外围,没有凑得很前。
“娘,娘,我找到你了!”子宁双眼含泪,直直看着玉娘。
“罗成媳妇,这你女儿啊?”大家伙都朝着玉娘看去,看得玉娘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我……我……我不知道啊,我不认识她。”玉娘失去过记忆,在里头村之前的记忆,她都是没有的。
“我……你……啊——”她的头好疼,眼前的女孩,看着好眼熟,但是,又不认识,头好疼!
“大郎!快过来扶你娘回去,她头疼的不行。”众人瞧着玉娘的样子不像是装的,大声叫来一个少年。
那少年皮肤黝黑,一双眼睛又大又圆,很有精神。听到有人叫唤,很快就走近了人群,一把抱起玉娘,离去了。
“这姑娘……也送罗家去吧。她不是叫罗家的娘吗,送去吧。”谁家也不想莫名其妙多一张嘴,虽然好事爱凑热闹,但是多余的事情谁家也不想沾染。
“哎,这罗家的居然有个这么大的女儿,长得跟狐媚子一样,和罗家的真有七八分相像!”
“可不是吗,她来我们村子里的时候,除了她自己,什么都没有,要不是罗成疼媳妇,她不知道怎么活。”
“你说她前头的男人该不会也是她给克死的吧……”
子宁在众人的搀扶下,被送到了罗家,一路上还听了不少玉娘的八卦……
玉娘回到家中就睡去了,只剩下罗大郎一人招呼。
罗大郎服侍好母亲,手足无措的面对浑身湿透的子宁。
他不明白为什么要把人送他家来。但是看子宁浑身湿漉漉的,很是可怜,动了恻隐之心,给她拿了玉娘的衣服,又帮她烧了热水。
十一二岁的小少年,有些瘦,但是却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等到子宁收拾干净出来,玉娘也醒了。
三人打了一个照面,还挺尴尬的。
“你是阿奴吗……你是阿奴对吧!”玉娘全部都想起来了。
她是国公府的姨娘,有一个女儿叫阿奴,每日都被人欺负……她护不住自己的女儿,她恨自己无能,她恨主君的无情,她恨主母的恶毒……
“我是阿奴,娘,你还活着!”母女俩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玉娘把当年的事情讲了一遍。
原来,当年宋氏也给她下了上黄泉,不过,她那些日子肠胃不好,吃了就吐,那饭吃的少,吃进去没多久,又全吐了出来。
宋氏以为她死了,把她丢到乱葬岗去了。她醒来后,没走几步路就晕倒了,被罗成给救了,带到了里头村。
救命之恩,以身相许,她就跟着罗成过日子。日子虽然紧巴,但是舒心有人气,她过的满足。没过多久就有了罗大郎,之后就是一家三口的小日子。
玉娘叫来了罗大郎,让他和子宁相认了一下。罗大郎说不出来是什么心情,一个突然蹦出来的姐姐,还有她母亲的身世……
“阿奴,你呢,怎么跑到这来了?还是落了河……是不是那恶毒的母女……”
接着子宁又说了一遍自己这些年的日子,玉娘听了眼泪直流,鼻子都堵的无法呼吸了。
罗大郎听了母亲和姐姐过去的日子,心中也是心疼不已。那些富贵人家,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
谁能想到,出身高门的姐姐过的居然是这样的日子。
“儿啊!都是我这个当娘的对不起你!叫你受了这样的苦!呜呜呜……”玉娘泣不成声,她心痛不已,对于这个女儿,她一直心怀愧疚,所以在看到她的第一眼,过去的事情都想了起来。
“娘,您别自责了。要怪就怪张震无情,我已经叫她把我们母女俩的名字都添到族谱了,娘,你现在可是镇国公的平妻,那可是一笔一划记着的呢!”
玉娘听了惊讶不已,又仔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她发现女儿和自己不同,这么多年,她的性子变得强势,和自己不一样。还好自己离开的早,不然,她真怕女儿和自己一样柔弱。
“娘,小弟是谁的孩子?”子宁听玉娘的描述,她假死那些症状,像极了怀孕。何况,上黄泉,那可是顷刻毙命的药,就算吐出来了,也不可能活命,除非……
玉娘脸红,她不想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些,但是,又怕两个孩子心里都留下疙瘩,索性把话说开了。
“当年,我确实怀过一个孩子。但是很快就小产了。我当年,在乱葬岗醒来,身下又见了红,整个人害怕不已,没走几里地就倒了。还好遇到上京卖猎物的成哥,他救了我。
他把我带回家,帮我叫了郎中,收留了我。他不嫌弃的的身子,不嫌弃我是再嫁之身,顶着压力娶了我,他的恩情我一辈子报答不完!呜呜呜……成哥……”
玉娘又呜呜大哭起来,看得出来她和罗成的感情很好。
子宁唏嘘不已,高门贵子薄情,乡间汉子有义,玉娘虽然前半生波折不已,现在也算是苦尽甘来。
“但是成哥前两年去了,他上山打猎,被……呜呜呜……”
子宁:我该说什么好。
“娘,您跟着小弟和我回国公府去吧。您现在可是国公府平妻,何必再带着小弟在乡下受苦。何况小弟渐长,要上学堂,去京城能接受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