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远山深处有人家 > 第184章 开了眼界的村里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妮家除了刚开始烧制出来的第一台成品,又让铺子里的师傅打造了好几台。

毕竟她家是三进院子,那每个院子的堂屋自然都要配备一台。

虽然一家人白天都在杨氏她们的堂屋,但那这么好的东西,自家的院子里,自然也要摆上一个的。

等回自家院子里了,屋里烧得暖烘烘的,烤暖和了,再在睡觉前烧上汤婆子,往被窝里一放,那从里到外的,都散发着暖意,自然就不会冻着了。

再或者,到了过年的时候,外婆家来人了,等回到自家的院子里时,烧的暖烘烘的堂屋,她娘和外婆舅妈们说话,那也不怕冷了。

火炉上,随时烧上一壶热水,不管是泡茶,还是需要用水的时候,都非常方便。

赵妮是这么计划的,自然也是这么落实的。

她们家就要准备三台,就是杨氏她们院里的那台最大,至少能供她家十几口人围坐着吃饭的。

而大伯他们院子和自家院子的就是常规的尺寸,够一家四五口人围着取暖,足够能把堂屋烘暖就成。

除了自家人,还给外婆家安排了一个大的火炉子,外婆家不像自家这么大的院子,一个火炉子就足够了。

自己亲娘的娘家都有了,那大伯母的娘家自然也不能落下。

然后还有小姑家。

心思细腻的赵妮,面面俱到的把最亲的亲人们都照顾到了。

最后还想到了村长。

别的不说,他家在村里能得到一村子人的敬重,这其中的原因可不只是因为自家家底越来越厚,让村里人不敢轻易招惹,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村长在中间帮忙周旋调和。

正是因为有了村长,他家才能安安心心地按照赵妮的规划和节奏发展,而对于明年又有新的计划,届时、自然也需要村长多多费心和帮忙。

而且,反正过年的时候也是要给村长家送年礼的,所以还不如干脆就送一个标准尺寸、足够村长家几口人使用的火炉子呢。

这样一来,既表达了对村长的感谢之情,又满足了实际需求,可谓一举两得。

最主要是,这东西金贵啊,还非常实用。

这送出去,面子里子都是个顶个的足,那村长不得记得赵家这天大的礼物,再加上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就会时时刻刻的维护着赵家。

就这样,赵妮她们从县城回去半个月后,铺子里打造的火炉子就连带着她家定的,以及王叔叔家的就都送来了云霞镇。

而外婆家和朵儿外婆家的,以及小姑家的,就由赵阳亲自负责安排人,一并给送了过去。

并且,还教会了他们如何使用。

除王地主家用的铁打造的烟囱,就赵妮家都没有奢侈的打造铁烟囱。

而是和其他几家一样,找人用砖头堆砌的烟囱。

农家人,基本上这种小活都会干,自然也不用请别人,自家人半天时间就把烟囱砌好,两三天烟囱风干稳固后,就把火炉子给安装好了。

家里有了这么一个金贵的家伙什儿,自然是要第一时间验证的。

还当真如自家外甥、侄儿所说的,烧上柴火,这时间一长,当真是整个屋子都暖烘烘的。

这可把三家人都老老少少的高兴得不得了,连带着小姑在婆家的腰杆都越挺越直。

并且,几家人也陆陆续续的亲自派了代表来了一趟赵家。

一来感谢亲家给的这么好,这么使用的火炉子,二来也是这东西金贵,虽然没有同等价值的东西作为回报,那都是将心比心的,自然要拿出诚意,亲自来感谢一番才能聊表谢意。

村长家也不例外,看着赵大年和赵大山两人用牛车拉去的铁疙瘩,就已经惊得不行了。

在得知这火炉子的妙用,并安装好,再真切地感受到了散发出来的暖意将他家小小得堂屋烘烤得暖烘烘的时候后,他心里那叫一个美啊。

用上火炉子的当天晚上,还学着赵家把家里的铁锅按上去做了饭,一家人围着火炉子第一次吃到了,煮在锅里,还咕噜噜热气腾腾的菜时,全家老小,没有一个不感谢赵家的。

村长媳妇儿,第二天就抓了好几只鸡和家里攒的两篮子鸡蛋,觉得还不够,连带着家里种的各种菜都扯了不少给赵家送去。

他们自然知道这东西金贵,平白得了人家这么大的礼,尽管他们手里的东西赵家都不缺,但这也是自家能拿出来顶好的回礼了。

赵家人自然也知道村长媳妇是诚心的要给回礼,也不过多推辞,便也就大大方方地收下了。

看着如今早已翻天覆地的赵家人,不嫌弃她的回礼寒酸,还十分高兴的收下,村长媳妇这叫一个欢喜。

喜滋滋的在赵家喝了从没喝过的花茶,吃了从未吃过的糕点,才带着一同而来的小孙子,大儿媳妇回家去。

就这样,村里赵妮家有个烧火特别暖和的铁炉子就在村里传开了。

而且还大手笔的送给村长家一个,这可是着实羡煞了旁人。

就因为这个火炉子的原因,不少人抑制不住心中的好奇,有跟赵家人相处得好的,特地来串门,就为了瞧一瞧这火炉子啥样。

有的觉得赵家高门大户,不好意思上门的,就跑去了村长家。

虽然村长家大家也犯怵,但跟赵家比起来,他们会觉得村长家与他们这些泥腿子没有多大的差别。

于是乎,赵家和村长家,从冬天大家开始猫冬时起,没啥活干的村里人,连着大半月都在赵家或者村长家来回串门子。

每天中午吃完午饭,大家跟约好了似的,三三两两组队,准时上门,再待全身烤的暖烘烘的了,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小小的火炉子耀武扬威的发挥着它的威力,把整个堂屋都烧的暖烘烘的。

没见识过的村里人,这下可算是真的开了眼界,这东西,当真是既暖和,又干净。

可比他们家里的露天火膛舒服多了。

只需用火钩子把盖子一揭开,放入几根柴火,或者木炭,就能烧上半天。

烤的所有人从脚到头都暖烘烘的,十分舒适。

王地主很贴心,在临下雪的前几日,还给赵家送来了好几车煤,就是铁铺里打铁烧制的煤炭。

这下可给赵家省了不少事,不过他家也不会故意炫耀,只要是有村里人来,就都烧柴或者木炭。

赵老头在跟赵妮“请示”过后,又征得了自家老婆子的同意,装了大半口袋的煤某天傍晚,悄摸摸的给村长家送去。

而两个儿媳的娘家,和自己的闺女那,杨氏和家里人商议后,由赵大年兄弟俩,赶着马车,每家给送了一口袋。

村长自然知道这煤是他们这些泥腿子一辈子想都不敢想的金贵东西,眼下又得了这了不得的好东西,也悄摸摸的放着。

在经过赵老头的演示过后,这煤在火炉子里可烧的更旺盛,更持久了。

余下的,他可一点都舍不得用,特地留着,等着过年那天再奢侈一把,烧上一点。

自从有了火炉子,赵妮可谓是极大的发挥着它的用处。

特别是做饭这一事,她也是尽情的在发挥。

冬天适合吃的火锅、干锅、铁锅炖、就连烧烤,她都没放过。

这火炉子在赵妮的操作下,可谓是被施展得淋漓尽致。

哪像跟它同一批生产出来的兄弟们啊,除了王地主家吃饭时会架上锅煮点菜,其余时间都是作为御寒,烤火的工具。

时不时的还会烧上那么一壶热水,供家里人品品茶。

而其余的几家,跟村长家一样,爱惜得不得了,每天吃完饭了,都要把炉盘擦得铮亮才算没有糟蹋这金贵的大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