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叶庆可是个穿越小说的老手,这类题材对他来说简直是门儿清,讲述起来一套一套的,对于曹操、陈宫他们这群所谓的群体穿越者而言,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行了,今天就先说到这儿吧。”叶庆挥挥手,笑着说,“穿越这种事情纯属扯淡,大家听听乐呵乐呵就好,别太认真。”

提起故事,曹操和陈宫立刻精神焕发,迫切想知道被困的赵云结局如何——他是否能在乱军中丧命,或者单枪匹马突围而出?

叶庆接着讲道:“上次讲到赵云为了救刘禅,被曹军重重包围……曹洪的手下晏明被赵云一枪挑落马下,赵云杀散敌人,开辟出一条出路。刚想离开,前方又出现一支军队拦截。为首的将军旗帜鲜明,上面写着‘河间张合’!”

“赵云与张合激战十多个回合,突然赵云连人带马陷进了土坑里。张合正准备刺下去,土坑中突然窜出一道红光,赵云的马竟然凭空跳了出来。

张合吓得目瞪口呆,站在原地发懵。此时,赵云跃马冲杀出来,身后两位将领大喊‘赵云休走!’同时,前方又有两位将领持兵器挡住去路:后面的马延、张顗是袁绍投降过来的将领,前面的焦触、张南也是。赵云力战四位将领,曹军蜂拥而上。赵云拔出青釭剑,随手一挥,刀光剑影之间,敌人如同割麦一般倒下,血流如注。赵云杀出重围,一路疾驰而去……”

真是英勇非凡啊!难怪能在排行榜上位列第二。

曹操和陈宫等人都不禁露出钦佩之情。曹操惊叹于赵云的勇猛,问:“那是哪位将领如此英勇?”

曹洪骑马冲下山坡大声问道:“军中那位壮士留下名讳!”

赵云回应:“我是常山赵子龙!”曹操见状心中欢喜不已,立刻下令不准乱射冷箭伤及赵云。结果,赵云借此机会杀出血路,直至遇到板坡,文聘领军追击而来。这时的赵云已是疲惫不堪,幸亏张飞断后救援,才得以逃生。

大家都把目光转向曹操,赵云之所以能够安然撤离,竟然是因为曹操太过欣赏他,无意中做了放虎归山的事情。

“后来,刘备通过摔儿子刘禅这一举动,成功笼络了赵云以及众多溃兵,一场精彩的表演赢得了众多忠诚效忠,并重新凝聚了低迷的人心。”叶庆感慨地说。

接下来,他讲到孙权派鲁肃前往荆州打探消息,然后又请诸葛亮前往江东,孙权的大臣们大部分主张投降曹操,但忌惮曹操的强大兵力。诸葛亮舌战群儒,明确指出任何人都可以投降曹操,唯独孙权不能。因为只有孙权投降,孙氏一族才会遭到灭顶之灾。

最后孙权召集了四部将领和周瑜商议,决定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周瑜见诸葛亮智谋超群,欲将其铲除,然而孙权并未答应。但周瑜并没有放弃加害诸葛亮的念头,于是出了一个难题,逼迫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巧施妙计,借来曹操的十万支箭矢。周瑜反将一军,利用蒋干盗书之机,最终设计杀害了蔡瑁和张允,使得曹操麾下最擅长水战的两大将领陨落。

“这诸葛亮果真是个奇才啊,轻而易举就借到了十万支箭矢!”

“这周瑜也不简单,就这样轻易诱使曹操杀害了蔡瑁和张允!”

众人的眼神不由得有些奇怪地看着曹操,感觉这位大哥每次遇到诸葛亮和周瑜总是被骗得团团转。

“陈公瑾,你说这究竟是因为他们二人太过狡猾呢,还是曹操占领荆州之后变得过于骄傲自满了?”陈宫忍不住扶额感叹。

支持曹操成就霸业实在是艰难,不是这里出现问题,就是那里出现麻烦。

叶庆哈哈一笑:“陈会计,这个问题嘛,我想两者兼有吧。不过不说曹操了,咱们继续往下讲故事……为了实施火烧曹军,摧毁荆州无数船只的计划,周瑜找上了黄盖演了一出苦肉计,并让阚泽潜入曹营献上诈降书。紧接着,凤雏庞统假装投靠曹操,献上了铁索连环计……”

听完这些,陈宫和曹操瞬间明白诸葛亮和周瑜的险恶用心。一旦曹操采纳了铁索连环计,一旦有一艘船失火,整条船队都将陷入火海之中。

“先生,看样子曹操这次是要败了吧?”曹洪忧心忡忡地问道。

叶庆微微一笑:“还记得我之前说过,官渡之战是曹操的巅峰之战吗?”

这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曹操在北方官渡以少胜多,如今来到南方,恐怕不会再像以往那样顺风顺水了。

“后来,曹操自以为江东之地唾手可得,拿下扬州更是不在话下,因此设宴款待众人,饮酒作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叶庆话锋一转,提问:“周瑜想要火烧曹军,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才能成功,你们谁能猜出是什么?”

曹洪、许褚、典韦等人面面相觑,挠着脑袋。陈宫似乎想到了什么,但随后又摇了摇头。

李进而答道:“要想火势旺盛,怎能少了风。火借风势,风助火威,这样才能将沿岸的船只乃至陆地全部点燃。”

“而且这风必须定向,可不容易把控。诸葛亮和周瑜的火烧连环船之计,恐怕难以如愿啊!”曹操并不相信自己会栽在这两个年轻人手里。自己的几十万大军,横扫天下的实力,就这么被他们瓦解了吗?

尽管他知道最终会出现三分汉室,三足鼎立的局面,但他依然不愿接受这一仗失败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