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看着他笑了好几下,眼底似乎漾溢着盎然春色,“好,赵立行最好了。”
赵老四将她压在柜子边,也笑了一声,“敷衍。”
“这可没有。”杨氏抽出手从柜里拿出了县里铺子的地契,“三嫂准备三天后开张,你找店小二学着点。”
“我是店小二,那你是什么?”
“我自然是掌柜。”
“那我就是掌柜老爷。”
杨氏没忍住轻笑一声,“胡说,哪有这样叫的。”
“那你就是店小二夫人。”
院门口趴着几双亮晶晶的眸子,晴姐听着两人打情骂俏的话,牙酸的很,趁还没被赵老四发现,赶忙轻手轻脚的把几人拉走。
晴姐“啧啧”两声,“四叔也太……”
以前在老屋的时候还不常见这种场面,那会子屋子小,人又多,就算是赵老四这种厚脸皮的人也不敢当着爹娘哥嫂的面腻着杨氏。
如今一搬出来,可算是给他找到好机会了,不是说骚话,就是动手动脚。
“你别……”门外走路的动静那么大,杨氏想当做没听到都不行,她把赵老四推开,从家里翻出好多字画挂到墙上去。
不是什么名贵东西,有杨文礼送的两幅山水画,旁边龙飞凤舞的提着两句诗,都正挂在书房。
也有赵六郎从府城带过来的书房联,字体行间虽有两分青涩,但更多的是冲天而起的恢宏锐利,杨氏一看就觉得喜欢,书房、堂屋、卧房各挂一副。
其余一些题字也都没浪费,寻个好看的地方挂起来,这么一收拾,还真有几分书香味。
家里放东西的架子上也有木头摆件和瓷瓶,她上段时间绣好的那个大屏风摆在书房,将书架和书案隔开,桌上又添了新的文房四宝和烛台。
杨氏站在门口看了半天,觉得还是少了点东西,就又从箱子里倒腾出好看的砚盘笔架放在空着的架子上。
瓷瓶瓷瓶可不敢放,但有不少小孩子玩的泥人和彩瓷娃娃,木雕也有不少,这些东西都摆进来,才感觉有几分人气。
书案旁边还放着一个青花瓷缸,里面搁置着不少书卷,是从杨家搬过来的,杨氏跟赵老四一一打开看过,都是闲来随手之作,有院庭小景,也有崖山瀑布,侧面没有题诗,也没有章印。
杨氏看的心痒,也提笔写了几个字,被赵老四一卷就拿到了正房,明天进城的时候顺便找书肆帮忙婊起来。
蓉宝嘉宝吃完饭后回到家人都傻了,怎么出去一小会,屋子里就大变样了,她们像是寻宝一样,把家里所有新添的东西都看一遍。
其中书房的布置自然是最得两人喜欢的,蓉宝嘉宝蹲在大屏风前面看了半天,指着对方笑的牙不见眼。
一洗漱完就拿着书坐在书房看,嫌凳子坐的不舒服,还搬了两个草席帘子,盘腿坐在地上看书。
三柱油灯也挑的极亮,约摸一个时辰后,赵老四就来把两人拎回房间睡觉。
蓉宝的兴奋劲压不下来,“娘,等我以后会写字了也要挂上去。”
这点小事,杨氏自然是点头说“好。”
嘉宝出声,“跟舅舅家的书房好像。”
赵老四心道,能不像吗,很多东西都是二舅哥那里搬过来的,除了摆设,还拿几十卷书,都是难得的手抄本,光是这些东西,在外面都是有市无价。
难怪大户人家的娶妻都注重门第和底蕴,钱反而次要。
赵老四次日一早就跟赵老三驾车进城,以前答应帮林二婶家买驴子的事一直没有办妥,眼看就要入冬,林家堆积的木炭也要开始慢慢往外卖,早买早方便。
赵家大房二房买牛的事也商量了好久,以前还没搬家,赵老三赵老四也不需要用到两辆车。
如今事多,有点空不出手,赵大郎赵二郎进城也很不方便。
牛市位于花溪县的西城,除了卖各种牲口,还有好几个牙行盘踞,买卖房产、田地、奴仆都在这一块交易。
赵老三一行人刚进市场就围上来好几个人牙子,眼带精光,口齿伶俐,“几位老爷想买什么牲口,我在这带与人介绍了三十多年,东西合用,价钱公道,就没有一个客人不满意的。”
这些都是牵线搭桥的牙人,他们主要挣两份钱,一个是卖家的带路钱,还有一个买家的介绍钱,有他们在虽然能避免很多坑,但也要花费一笔额外的银钱,一个弄不好,还会被黑心牙子坑。
赵老三摇了摇表示拒绝,自己慢慢看就行,在县里混了这么多年,基本的物价还是能弄清。
一路看过去,问了好几家,都是健壮精神的好黄牛,最贵的一头要九两三钱才肯卖,跟摊主讲讲价,八两多银子就能拿下,比赵老三以前买的大花好多了。
赵大郎看的眼热,手在光滑的牛背上摸来摸去,显然是很中意,他没有出声,就在一旁看赵老三赵老四跟人交涉。
无非是挑出一些不好的地方叫主人家折价,最后花了八两五钱买到手,并不能直接牵回家,还得去衙门登记。
牛不允许随意宰杀,就算是死的老牛也得去衙门报备后才能吃肉,牛角跟牛皮都得卖给衙门。
牛贩子满脸喜色,“满市的牛就数我家的最精神,眼睛光亮皮色也好,性子温顺,老爷买回去养段时日,地里干活的一把好手。”
赵老三掰开牛嘴看了看牙齿,见确实是一头七年的牛才笑道:“好不好也不是嘴上的事,到时下地才能看出来合不合用,东西是从你这买的,要是牵回家出了毛病,我照样牵回来。”
牛贩子拍着胸脯保证,“哎呦,老爷放心,我可从来不做这种亏心事。我家养了十几年的牛,每年都要卖几十头,常年在这一块做生意,绝对对的起自己的良心。说句不好听的,这做生意的人,也不会傻到为了这么点钱砸自己的饭碗。”
他的态度十分谦逊有礼,赵老三一行人听的心里发堵,一年卖这么多牛,究竟谁才是老爷啊!难怪村里人把养牛的人家叫大户,这家底可不是一般的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