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常山赵子龙 > 第313章 上党郡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徐晃将七千贼兵押到长子城,已经是十月初了。

不知不觉中,赵云在上党又待了快一个月。

农历十月,在河北大地,已经很冷,空中下起了碎雪……

这一个月,上党各县县令、县长陆陆续续到长子城述职,如实上交各县户籍,以及各县耕地数量。(汉承秦制,县辖万户以上为县令,不足万户为县长)

掌握了各县户籍,以及土地,这才算基本抓住了上党郡。

最近,高顺在上党募了五千新兵,募兵待遇与赵云在代郡施行的政策一样,家中一人参军,减免一半赋税,也就是六十税一,同时力役减半。

上党虽然有不少良田被当地世家兼并,但上党人口流失严重,地广人稀,仍旧有大片的土地,暂时不会出现耕地不足的现象。

徐晃押回来的七千贼兵,赵云交给了高顺,让高顺汰除老弱,同五千新兵一起组建上党军。

上党政令逐渐通畅,赵云再次归心似箭。

从六月下旬启程北归,到现在已经整整三个多月;如今十月了,再不赶回代城,大雪一来,阻隔道路,今年就回不了代城了。

夜色降临…….

赵云在郡府设宴,并把贾诩、徐晃、方悦的家人都请了过来,男宾在郡府客堂,女眷由甄脱几女招呼,去了后院。

宽阔明亮的客堂内,高顺、贾诩、蔡邕、甄豫、徐晃等人,各自落座。

贾诩身后三个席位,分别是贾穆、贾玑、贾访三兄弟,贾诩长子贾穆,今年已经二十岁,最小的贾访也有十四五岁,三兄弟穿着很朴素,一身儒雅气息,显得文质彬彬。

蔡邕与徐晃席位挨着,在二人身侧各有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分别是方悦之子方维,以及徐晃之子徐盖。

自从徐晃、方悦跟随赵云,这两个年岁相近的小家伙,就玩到了一起;方悦驻守在壶关,方悦妻子是女眷去了后院,方维就由蔡邕带着。

两个小家伙东张西望,不时瞟堂上赵云一眼,他俩很想问:肉怎么还不端上来?

赵云看向贾诩身后文质彬彬的贾穆,亲和道:“伯敬才智过人,有汝父之风,可愿入仕历练一番?”

贾穆闻言,精神一振,连忙望向贾诩,年轻人自然有一展才学的渴望,但他也要听从父亲的意思。

“文和,伯敬这是要你表态!”

赵云对贾诩笑道;贾诩的三个儿子,在历史上虽然没有贾诩那么出名,但贾穆也官至驸马都尉、历任郡太守,可见还是有才能的。

这样的人才,赵云怎会视而不见?

贾诩对赵云拱手一礼,向后侧首对贾穆斥声道:“汝已加冠,应有主见!”

虽然是训斥,但贾穆大喜,父亲这是让他自己拿主意!

只见贾穆连忙起身,对赵云一拜道:“主公垂爱,穆敢不效死!”

赵云大笑道:“上党郡丞一职悬空,望伯敬为吾解忧!”

此言一出,贾诩都是一惊,主公居然任命毫无为政经验的贾穆,为上党郡丞?

这场小宴,其实是赵云专门为贾穆而设,上党郡丞一职很重要,赵云绝不可能许予上党任何豪族,那么上党郡丞只能在自己人里选!

贾诩这样的大才,留在上党自然是大材小用,排除贾诩,赵云身边就只剩两个文人,一个老丈人蔡邕,一个小舅子甄豫,老丈人是名望大儒,怎么可能出任上党郡丞!

至于小舅子甄豫,赵云还有其他的安排。

最后,赵云的目光,锁定在贾诩长子贾穆身上。

对赵云来说,贾穆没有为政经验,就慢慢摸索,慢慢积累。

同时,这也是赵云对贾诩的一种肯定,以及牢牢将贾诩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贾穆很振奋,这可是一郡二把手,是他一展胸中才学的机会,再拜道:“必为主公效死!

赵云又看向右首正襟危坐的高顺,喜道:“上党有孝父和伯敬,吾无忧矣!”

闻言,高顺、贾穆二人躬身揖礼。

没一会儿,徐盖、方维两个小家伙望眼欲穿的肉食,终于端上来了。

闻着香气浓郁的羊排,两个小家伙口水长流,方维望向赵云:“主公,可以吃了不?”

方维虽然不知道喊主公是什么意思,但大家都这么称呼赵云,他也跟着喊。

“当然可以,管够!”

赵云很喜欢这两个小家伙,虎头虎脑,骨架粗大,长大了也是猛将。

“管够?”

徐晃身旁的徐盖,惊呼一声,抓起羊排啃得满嘴是油。

这个时代,吃肉是非常奢侈的,普通百姓数年不知肉味者比比皆是,徐盖、方维虽然有大将老爹,但也很少吃肉。

一句管够,就是两个小家伙最开心的事。

两个小家伙大快朵颐,赵云等人觥筹交错,热闹非凡。

宴会持续了一个时辰的样子,两个小家伙实在吃不进去了,歪斜的坐在席上,摸着滚圆的肚子,饱嗝不断,一脸满足。

宴会结束,自然是各回各家,两个小家伙临走前问赵云,什么时候还能这样!

惹得哄堂大笑。

…………….

翌日,清晨。

郡府后院,甄脱几女一大早开始收拾行李,数名俏丽侍女正进进出出,将行李装上马车。

城中,蔡邕、贾诩、徐晃等人居住的宅子内,也是一派收拾行李的忙碌景象。

蔡邕的东西最多,有点孔夫子搬家的感觉,一什白袍甲士,正抬着一箱箱沉重的简牍,装上牛车。

房屋里,蔡邕四下游巡,看看有没有遗漏的书籍;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跟在他屁股后面,一脸不舍道:

“蔡公,我有点舍不得您!”

蔡邕回头看了一眼方维,说道:“那你跟老夫去代城!”

“但我阿父又不能走!”

方维一脸为难,在长子待这两三个月,方维不仅和徐盖成了玩伴,蔡邕闲来无事,也教两个小孩子识字,虽然效果不好,但两个小孩子对蔡邕有了亲近感。

蔡邕马上要跟着赵云启程北上,因上党军刚刚组建,壶关、壶口关、天井关、高平关四处要塞,都需要白袍军驻守,方悦、杨成、魏越、李敢四将,都会留在上党驻守四关。

方悦不能走,方悦的妻儿,也就会留在上党。

“那就好好待在这里!”

蔡邕慈祥地摸了摸方维小脑瓜,嘱咐道:“老夫走后,可不能荒废了学业!”

一说学业,方维缩缩脖子,嘟囔道:“知道了!”

“阿翁!”

这时,屋外传来了蔡琰的声音;显然是来看看父亲蔡邕有没有收拾好东西。

方维一听蔡琰的声音,两眼放光,欣喜地跑了出来,喊道:“蔡姑姑!”

“阿维真乖!”

蔡琰宠溺地捏了捏方维的小脸蛋,对身后两名俏丽侍女笑道:

“阿维叫的这么甜,肯定是想吃蜜煎了!”

两名侍女掩嘴一笑,其中一名侍女将手中一盒蜜煎递给方维,说道:“这可是夫人跑了几家店,才给你买的杏蜜!”

蜜煎,其实就是蜜饯,一般用桃、杏、李、枣或冬瓜、生姜等果蔬为原料,放在蜂蜜中煎煮浓缩,除去果品中大量水分,增进风味,以利于久存而得其名。

在汉时,蜜饯是一种流行于上流阶层的零食。

而甜食自古就是小孩子最喜爱的,方维、徐盖两个小家伙自然也不例外,在上党这段时间,蔡琰可没少给两个小家伙送蜜煎。

这也是,方维听到蔡琰的声音,就双眼放光,连忙跑出来的原因。

方维笑嘻嘻地接过盒子,急不可待的扒开盖子,拾起一枚杏蜜,喜滋滋的品尝了起来,对蔡琰道:

“蔡姑姑对阿维最好了!”

“好吃吗?”

“嗯!”

方维忙不迭地点头,死死抱着怀中盒子,生怕别人抢似的。

蔡琰嫣然一笑,走向屋中,见父亲蔡邕趴在地上,一手伸向空荡荡的书架地下,好似在捡什么东西。

“阿翁!”

蔡琰又唤了一声,父亲这趴在地上捡东西的样子,像个老小孩。

“有卷书掉里面去了,架底太窄,快把阿维叫来!”

蔡邕爱书成痴,伸手在架底探了半天,还是捡不到,他很想爬进书架底,可是架底太窄,他又爬不进去。

坐在屋外台阶上,品尝杏蜜的方维,听到蔡邕叫他进来,连忙抱着盒子跑了进来。

方维一见,将蜜盒让蔡琰给他拿着:

“蔡公,放开那书架,让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