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齐皱眉道:“可师父既把他接来,想必心里另有安排。放任下去,只怕扰乱师父的计划。”
贾蓉不悦道:“他自己不争气,还能怪得了谁。这些日子祖父忙,就这样吧。”
这回听说尤清之送灯油,还不忘了贾琏,更是觉得一片好心喂了狗。
银蝶送灯油到贾琏房里时,贾琏正在看“《孟子》”。
听说大嫂子让人送东西过来,连忙出来道谢。
银蝶笑道:“二爷读书辛苦了,奶奶听说二爷最近挑灯夜读,怕您坏了眼睛,特送了枸杞子灯油过来。”
贾琏:挑灯夜读?我?
“二爷?”
贾琏回过神来,道:“是是是,银蝶姑娘替我多谢大嫂子。”
银蝶笑道:“二爷忙,我先下去了。”
“兴儿,替我送送银蝶姑娘。”
等银蝶一走,看着桌上摆着的灯油,贾琏这才有点子心虚。
这些时日自己沉迷于话本,把读书都抛到脑后了。
伯父和大嫂子都是好心,还想着自己。
贾琏此后渐渐又好了些,只是过不了多久就故复萌态。
林齐和贾琏不说,贾敬其实也知道。
只是今年林齐和贾蓉要考童生,家塾里又有几个小子要下场,贾敬才放过了他,只等着秋后与他算账。
黄氏又改了几次方子,才终于定了下来。
听了尤清之的建议,做了几种香味。
尤清之让人购置了一批白瓷胭脂盒,是什么香味,白瓷上就是什么图案。
就在医馆旁边租了个铺子,又招了个掌柜。
借了医馆的名声,倒是引来不少客源。
虽不十分火爆,但生意稳当,每日的收益都差不了多少。
且有许多还是老主顾,可见这膏脂确实十分有用。
有了市场,生产力却跟不上来。
黄氏才一双手,能做得了多少。
温季林见妻子为了弄膏脂,费神费力,十分辛苦。
劝道:“钱是挣不完的,每日做上一回也就够了。”
黄氏叹道:“我哪里想把时光都花在这上头,不过这也不独是我们的铺子,尤大奶奶出的大头,总要让人家回本才行吧。”
温季林皱眉道:“要不我去回了尤大奶奶,就说我们仍是卖方子,让她另找人来做吧。”
黄氏往常除了在医馆里偶尔帮下忙,大多时间都花在了看医书上,自己喜欢的事,再多也不会累。
研制方子时黄氏还觉得有些趣味,如今做了几回,便觉得有些耽误自己看书了。
听了温季林的话,叹道:“只好如此。”
尤清之听她说了此事,笑道:“你也太实诚了些,谁让你这么使劲做了?”
黄氏道:“我也是怕耽误了奶奶挣钱。”
“就像温大夫的话,你一个人,能做得了多少?光是杏花庄二百多个姑娘,你就顾不上来了,更何况还要开铺子。”
“奶奶是想?”
尤清之笑道:“你就对外说,这膏脂难弄,每日只卖五罐,人家再求,你也不要松口。我这头已经准备找人做了。”
黄氏笑道:“奶奶有主意就好。”
“你放心就是,方子制好了,你只管干自己的事去,别再费心了。”
黄氏笑道:“若我不出力,钱拿着烫手呢。”
尤清之摇头道:“你如今能配制出好方子,多亏了从前用心钻研医书,这才是你最值钱的东西。再说了,以后店铺只卖这一样不成,我还望着你多捣鼓些方子出来。”
“既如此,我以后不再制膏脂了?”
“这才对呢。”
送走黄氏,莫嬷嬷问道:“奶奶打算找哪些人做呢?”
尤清之笑道:“嬷嬷别急,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正说着,鸾秀来回:“奶奶,三太奶奶到了。”
“快请。”
尤清之下榻,一面走一面笑道:“我等叔祖母多时了。”
说完迎了三太奶奶坐下。
三太奶奶笑道:“怪道我说今日屋外头有喜鹊叫,原来应在了这里。快说,这次又有什么好事?”
尤清之道:“这回还真是好事儿。我预备开个作坊,正不知去哪里招人。叔祖母能不能帮我问问。”
三太奶奶笑道:“族里别的不多,小伙子最多。如今还不到秋收的时候,正闲在家里呢。你三叔祖看着都心烦,若托给了你,真是谢天谢地。”
尤清之笑道:“叔祖母别忙,我还没说完呢。这次不用小伙子,烦请叔祖母帮我问问族里的妯娌侄女儿们,愿不愿意过来?”
“女人的活儿?”
尤清之点头,道:“并不怎么累的,一天也只需要上午、下午各做两个时辰。”
“真不要小伙子?”
尤清之笑道:“叔祖母,就要女人。”
三叔祖母拍拍她的手,叹道:“你别怪我多嘴,若传出去,只怕族里还有话说。”
“我不怕。”
“这就好,”三太奶奶笑道:“你和我说说,是做些什么?”
尤清之便道:“我这儿有个膏脂方子,已给许多人用了,都说好。已经在城里开了一间铺子,生意也还行。
只是生意太好,供货倒供不上了。便想着自己开个作坊,请族里的妯娌姐妹们来做工,每日不过做些磨药粉、装瓶的活。”
“有什么要求?”
“年轻些的,平日爱干净的就行。叔祖母,族里的妯娌姐妹们会愿意来吗?”
“怎么不愿意?”三太奶奶道:“你们这样的高门大户,看重什么女人不能抛头露面的规矩,我们这些人,哪管得了这些。钱是人的胆,也是我年纪大了,不然我也想来。”
尤清之笑道:“这就好,还麻烦叔祖母帮我回去传话。”
三太奶奶笑着说:“哪是什么麻烦,到时候众人还要来谢你。”
尤清之摇头叹道:“只要不骂我就行了。”
尤清之又让鸾秀拿了几罐膏脂送给三太奶奶,笑道:“这就是了,叔祖母拿回去每日睡前涂上一层,过一段时间,保管你的手又滑又嫩。”
三太奶奶笑道:“那我还不成妖精了。”
众人都笑。
三太奶奶临走时,又轻声问了一句:“你们家枸杞收到几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