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 第76章 仙门巨头间的争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面对修炼资源赞助契书,张寂宗主连看都没看一眼,只吐出一个字:

“允——”

直到此刻,房崇古才意识到失策所在。

原来在千年妖府之主面前,宗主张寂依然是一位严厉的父亲。

为了弥补这一过失,张寂定会点头同意。

如今已成定局,无可更改。

接下来,便是商议《仙途日报》创刊号的内容细节,对此,张灵虚也给出了详尽的指导与建议。

政治版块,拟邀请朝中巨头各抒己见。

首期刊载,便发起舆论攻势,讨伐朔方之地叛逆梁师都……

几位修真界的巨头微微点头,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灵石产业版块,详尽论述了大唐的修炼资源策略,以农业灵田为基础,同时也积极促进贸易交流。而且,减轻修士的修炼资源税负,减轻世俗人民的生活负担。

同样地,无人表示反对。

至于文化和民俗部分,则重点描绘了李唐皇族的服饰风格,其主旨只用一句话便可概括——李唐皇族乃是正宗传承的汉家修士血脉。

张寂对此深感欣慰。

此刻的大唐境内,以五行奇王为首的一部分修真势力,时常质疑李唐皇族的血脉纯正性。

即便李渊尊认老子为远古祖先,但在众多读书人看来并不足以信服。这些饱读诗书的修士一旦不认同,那么世俗众生也就难以接受。毕竟,修士的观念与言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唐的整体风气走向。

提及血脉纯正性,实际上源于长孙皇后身上流淌的鲜卑族修士血脉。

张寂无辜地成了靶子。然而,一旦舆论形成,又有谁还会去追究事实真相?

身为大唐仙帝的张寂明白这一道理。此刻,他的亲生子张家圣已准备在第一期天篆报上阐明张寂仙帝血脉的正统地位。

嗯!

果然是朕的出色嗣子。

几位朝廷重臣不敢有任何异议。他们的荣辱与仙帝紧密相连,自当全力为仙帝宣扬护航。

然而,在内心深处,他们却纷纷腹诽这位万年县男,拍马屁的功夫堪称一流。

唯独魏征、房玄龄两位贤臣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坚信张家圣确系仙帝亲子,身为亲子为其父正名,本就是顺理成章之事。

难不成还要亲手推翻自家的基业吗?

最后一个议题,引发了众巨头们的激烈争论。

那便是关于乡村逸闻的版块。

由于目前缺乏合适的修炼秘闻素材,暂且以一部广受欢迎却又突然断更的《隋唐修真传奇》小说替代。

这部小说,在诸多修真流派中曾风光一时。

正如班固在其着作《汉书·艺文志》中所述:“小说家一门,源出稗官,收集街头巷尾、道听途说之事而成。

”这意味着小说家的主要职责在于搜集民间传说并上报给上级。

然而遗憾的是,尽管小说家自成一家,但却被世人视为末流,因而有了“九流十家”的说法。

《大唐仙报》源于朝廷邸报,如今要在其中刊载小说内容,此举无疑是对仙廷权威的一种亵渎。

然而,张寂沉思片刻后回应:“朕以为可行。”

此言一出,几位巨头心中愤慨,还未及发表意见,身为唯一一位凭借武修身份加入讨论的程咬金立刻起身,坚定地支持仙帝的决定。

“老夫程咬金以为可行,刊登《隋唐修真传奇》,那里面的故事多么动听,与众仙民一同分享,又有何不可呢?”

众人一听,皆感其言语虽直率,却也有其道理。

性格古板的魏征竟也罕见地表示赞同:“仙帝,微臣以为,《隋唐修真传奇》确实应该刊载。”

“各位同僚试想,如今大唐境内的修士能通读文字者又有多少呢?”

答案自然是寥寥无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魏征接着说道:“普通修士们,所求无非温饱修炼而已,无论是朝廷的重大变革还是王朝的更迭变迁,对他们而言又能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呢?”

此言一出,令人心惊之余亦觉实在。

细细思量,的确是实情所在。自古以来,王朝兴衰更替,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每日修行三次,依然依凭大地灵力修炼生活。赋税与徭役,对于修真者而言,亦是不可或缺的修行历练。唯一与众不同的或许便是遇到了一位通达玄理的贤明君主,使得诸多无谓的修炼资源消耗得以减少。

对此,几位修炼界的巨头心知肚明。敢于直言不讳之人,唯有那位坚毅如铁的魏征,他敢于直面仙凡间的规则。

身为散修,鲜有人愿承受这份孤臣之名,毕竟此举犹如逆天行事,稍有不慎便会修为尽失。刚才魏征所言,换作其他修行界领袖,恐怕早已引来杀身之祸。

即便如此,张寂这位出身修真世家的公子张寂闻之亦不由得嘴角微微抽搐。那些出自他口中的大胆言论,若要让朝廷高层接受隋唐演义的刊印,就必须给出一个令人信服至极的理由。

于是,张寂便将他儿子张家长老的那一套理论直接引用出来:“依朕看来,刊印《隋唐演义》并非不可行之事。”

“此书虽属演绎之作,却以吾大唐为主脉,视他人为邪魔外道。且书中所述,正是我大唐开国功勋们的修真历程。尽管含有部分虚构情节,但总体来说,并无不妥之处。”

“我大唐诸多开国功勋,曾为了大唐疆域的稳固而抛颅洒血,修真之路艰难无比。倘若通过《隋唐演义》,能让黎民百姓知晓他们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并从中领悟到大唐建立之艰辛,以及和平岁月之珍贵,那么刊印此书又有何不可呢?”

张寂的这席话语,顿时引发了众修士的深思。甚至有人揣测,《隋唐演义》会不会是张寂私下授意他人编纂而成?

果真如此的话,张寂无疑是铁了心要将其刊印。作为忠贞之臣及朝廷重臣,此刻已不宜再与其唱反调。于是,刊印《隋唐演义》之事就此敲定。

魏征随后表示,《隋唐演义》的真正作者他心中有数,一切事宜由他负责处理即可。

此外还有一条,即在《大唐日报》的边角处,有一块极其不起眼的空间被命名为“灵识传音”。简单来说,这里可供修士们付费发布信息。

然而,前提是确保所发布的消息真实可靠,不得掺杂丝毫虚假成分。否则,必遭大唐仙法规则之制裁。

此举一经提出,包括魏征在内的众多巨头纷纷表示震惊。甚至就连张寂本人也开始犹豫不决——如此一来,《大唐日报》岂不是沾染了俗世铜臭,其神圣威严又该如何维系?

正当众人皆欲反对之时,竟有一位意想不到的人物表示支持。唐俭突然站了出来,道:“陛下,微臣认为设立赞助商之举确实可行。”

无需多言,唐俭深知户部的经济压力。他并未给他人插嘴的机会,继续说道:“陛下,不出一年,朝廷必将兵指朔方,并一举荡平突厥之患。”

“此战关乎钱粮供应,若无充足的资源支撑,朝廷又如何能有所作为?”

此言如同当头棒喝,无疑揭示了那些未能有效治理国家经济的大佬们的无能。不然,朝廷怎会陷入如此困窘之地步?

唐俭接着阐述他的计划:“陛下,倘若《大唐日报》确有可行之处,今后的‘灵识传音’栏目,大唐日报社可进行细分,制定不同等级的广告费用。”

至此,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户部尚书唐俭竟是将《大唐日报》视为一门经营之道……

唐俭面上毫无羞愧之意,仍旧从容不迫地论道。

“诸位仙友是否领悟到,为何万年县令提议将太乙日报社置于朝廷监管之下,但其财权却又独立于朝堂之外呢?”

几位仙界巨头皆陷入了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