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打工,那是不可能的 > 第133章 迷雾重重的东尤 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华誉油气集团在初步搞定了“额外的原油配额”后,野心不断膨胀,他们甚至想染指油气上游产业,拥有自己油田和天然气田进行自给自足。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此时的华夏并没有放开民营资本经营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的权限。

华夏所有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权利都掌握在国营石油天然气公司手中。

正当两人要放弃的时候,他们经张文正介绍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这位贵人无名无姓,很是神秘,只知道在油气圈内手眼通天,大家都尊称他为“勇公子”。

尤氏兄弟自从拜于此人门下,便在油气圈所向披靡。

经勇公子斡旋,华东油田一个区块的十几口高产油井,愣是被活生生评估成了“报废井”,低价转让给了华誉油气集团。

不久之后,西南气田一个区块的十余口天然气井也被评估成“报废井”转让给了华誉油气集团。

不仅如此,华誉油气集团对内能够顺利中标各油田区块的合作项目,对外能够财大气粗地并购海外油气田。

坊间传言,尤氏兄弟自从归入勇公子名下后,华誉油气集团的实控人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尤通和尤达虽然名义上为集团的第一、二把手,但是实际上勇公子才是华誉油气集团幕后真正的实控人。

那么,这个勇公子到底是谁?又有怎样的背景?尤氏兄弟为何甘愿俯首称臣,将华誉油气集团拱手相让?

答案无从知晓,这也使得“东尤”充满了神秘和疑团。

一方面在华夏期货市场无法实现对石油天然气期货的操控,另一方面在公司控制权上又受制于“外人”勇公子,尤家虽然看起来家大业大,但是实际上却是最为窝囊的家族之一。

在华夏原油、高低硫燃料油等期货上,尤家只是跟着华夏石油天然气、华夏石油化工等巨头在交割和仓单量上动一动手脚,抱一抱大腿。

倒是一些油制的化工品,如苯乙烯、px、ptA等期货品种,尤家能够进行较大程度地控盘。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尤家在燃料油内外套利上做得相当专业。

所谓燃料油的内外价格套利就是,当新加坡的价格明显低于华夏时,则采取在新加坡采购燃料油运回华夏卖出,进而赚取差价。

反之若华夏的价格明显低于新加坡,则买入国内的燃料油运到价格较高的新加坡进行售卖,兑现利润。

除了开展燃料油的内外套利,尤家还经营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品种的内外套利。

不得不说,这种内外盘跨区套利的策略确实不错,虽然不像单纯撸盘面那样刺激痛快,但是却是十分稳健,不具备特别大的风险。

除此之外,尤家还从国外采购相对廉价的炼厂原料,如相对便宜的石油、燃料油等,然后转手倒卖给原油配额不充足的其他地方民营炼厂赚取差价,以确保他们有米下锅。

尤家另一个神秘的地方就是税收。曾几何时,华夏成品油市场上,存在很多“隐性”的成品油。

所谓“隐性成品油”,是指未被纳入官方统计范围内的成品油。

这些汽油和柴油,往往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规避,偷逃了大量成品油消费税,并在非法加油站甚至一些正规的加油站销售。

这类问题油品的存在,直接导致华夏每年数以千亿的财政流失,同时严重扰乱了成品油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尤其是老实巴交的国营炼厂根本竞争不过精明算计的民营炼厂。

根据税法规定,成品油生产环节(即炼油环节)要征收消费税。税务机关可以发现存在炼油环节的重要线索就是开出发票上的货物品名由化工产品变更成燃料油。

为了逃避消费税而不被税务机关发现,石化行业普遍采用油、票分离的销售模式。具体来说,油品卖方(可能是原油开采\/进口企业,也可能是石油贸易企业)联络好成品油最终采购企业,谈定交易价格,并最终向成品油买方交付货物。

在交易过程中,炼油的环节不开发票或仍开具化工产品发票(没有缴消费税),发票经由变票企业开具为燃料油发票,并最终开给成品油买方。

这就导致油品交易线上实际的油品交易主体与发票上载明的购销交易方出现偏离。

在严打走私柴油高压态势下,享受关税优惠政策大量进口的轻质循环油,在调和加工后形成非标柴油,以低价迅速挤占市场,扰乱成品油市场秩序,造成巨额税收流失。

与传统模式相比,这是一种成品油偷逃税的新模式。

首先具体谈谈传统模式。尤氏兄弟一般会采用油票分离的销售模式。

具体来说,油品卖方(可能是原油开采\/进口企业,也可能是石油贸易企业)联络好成品油最终采购企业,谈定交易价格,并最终向成品油买方交付货物。

在交易过程中,炼油的环节(包括原油开采\/进口企业完成炼油后直接对外销售成品油以及由炼厂将化工产品生产为成品油两类情况)不开发票或仍开具化工产品发票(没有缴消费税),发票经由变票企业开具为燃料油发票,并最终开给成品油买方。

这就导致油品交易线上实际的油品交易主体与发票上载明的购销交易方出现偏离。

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则是利用原料零关税进口,勾兑循环油以此来代替走私油成品油。

伴随有关部门对走私成品油的严打,尤氏兄弟以及沿海一些社会经营商,利用零关税口的轻质循环油加工调和非标成品油,并流入成品油市场。

轻质循环油(也叫催化柴油)是原油生产的一种中间循环物料,与航空煤油简单调和后即形成非标柴油,成本低廉、工艺简单。

轻质循环油大量从东盟国家、韩国等地进口,享受优惠税率甚至零关税。

于是乎,围绕此类非法油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第一步,贸易商进口再销售给调油商;

第二步,调油商调和成油卖给批发商;

第三步,批发商分销到建筑工地、厂矿企业或“自流黑”(即自设罐、流动加油车和黑油点);

第四步,“自流黑”再向终端车辆零售。

尤氏兄弟测算过,他们销售轻质循环油非标油的价格,整个产业链利润最高可达约50%。

具体来说,按照尤氏兄弟的手法,1吨成品柴油在炼化环节征消费税约1400元,销售环节征增值税约130元,还要缴纳其他税种,即使考虑部分非标油在销售环节已缴税,平均每吨流入市场的非标油在税收环节至少流失1500元。

轻质循环油非标油售价低、利润空间巨大,其实赚的就是税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