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打工,那是不可能的 > 第112章 桂糖局中局 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面对眼前如此年轻的唐科长,唐永星有点小小的激动。这也是唐白砂与唐永星第一次正式见面。

唐白砂与唐永星因“糖”结缘,而后因“糖”博弈,最后又因“糖”分道。

两人虽然亦友亦敌,但是始终惺惺相惜。

在唐白砂自我介绍后,唐永星也简单做了自我介绍。

随后,唐白砂直接切入主题。

唐白砂:“唐永星同学,虽然我对你上一次的面试表现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是对你的简历可是印象深刻,尤其是你发表的这些有关制糖工艺的改进以及如何提升出糖率的论文。”

唐永星有些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唐白砂:“你发表的这些论文我回去逐篇阅读了一下,受益匪浅。我想请教下,你觉得你这些方法可以落实到实际生产中么?你认为成功的概率能有多大?”

唐永星自信地点了点头,说道:“我觉得可以,保守估计成功概率在八成以上。对于实际生产的流程和设备,我在研究生期间跟着导师实地调研过。”

唐白砂:“那你们课题组为什么不和企业合作落实到实际生产呢?”

唐永星:“我导师也想落实在实际生产,但是奈何他尝试联系的都是国营糖厂,流程审批上可能有点漫长,而且万一失败了,领导们也担不起责任呀!”

唐白砂:“那假如你来桂宁制糖厂实施这项工艺改进,你愿意么?”

唐永星瞪大了眼睛,他不敢相信,这话竟是从一个国营糖厂的人事领导口中说出的。

唐白砂看着唐永星,笑了笑,说道:“唐同学,你不要用这个表情看着我,我是认真的哈。”

唐白砂:“现在这屋里就咱俩,实话跟你,你听听就行了,出了这个门我可不认账了哈。

唐白砂:“今年我们厂校招还剩下一个指标,这个指标就是生产工艺岗,现在有些关系户想尽办法把自己孩子往这个岗位塞,还说什么‘不就是个生产工艺岗吗?我儿子也能干!用谁不是用?’”

唐白砂:“说句实话,对于这种说辞我很不屑。其实,不论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亦或是科研教育等其他关键岗位,正是这句‘我儿子也能干!用谁不是用!’耽误了很多事儿,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发展。”

唐永星感觉唐白砂发言有些危险,他面无表情,不点头也不摇头,只是静静地听着。

唐白砂:“很多时候,看起来“用谁儿子”都差不多其实差很多。名言道,‘只有依靠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智慧,才能更好地发展’,那么如何充分调动呢?用人选人是关键。”

唐永星还是一言不发,说句实话,对于唐白砂说得这些言论,他还没有理解得很深刻,他不明白唐白砂为什么对自己说这些话。

唐白砂:“算了,不说了,以后你会明白的,毕竟有些事传承了千百年,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改变的,习惯就好,毕竟没有十全十美的。”

唐白砂:“总之,现在我们想录用你,你考虑下?”

唐永星终于坚定地点了点头。

后来,唐永星才知道,唐白砂之所以敢抵制关系户,主要源自于他的后台背景很硬。

而且,彼时尚且担任人事科科长的唐白砂,马上就要调任生产科科长,所以他需要提前为自己铺路,招揽生产方面真正的人才。

这样,生产科后续在他的领导下才能有更突出的业绩,以便于更上一层楼。

不过客观来说,一个年纪轻轻的唐白砂,能够在人事科、生产科等实权部门间任职锻炼,足以彰显其前途不可限量。

唐永星和唐白砂道别后,回到了宿舍。

“反正唐科长给了三天的思考时间,明天先见见天下梁仓的董事长再说。”唐永星盘算着。

第二天,在天下梁仓招聘展台。

马伯乐:“呦!唐永星同学来了!来来来,介绍下,这位是我们董事长梁文志先生。”

唐永星:“梁董好,幸会幸会!”

梁文志:“来来来,坐坐坐,咱们聊聊!”

梁文志:“我先问个简单的问题,你说说咱们国家的食堂情况吧,大体讲讲就行。”

唐永星:“好的,那我就挑几个重点说说。

华夏白糖具有季产年销的特点,在这一点上有利于期货投资。目前,华夏生产食糖的原料主要是甘蔗,其次是甜菜。

由于甘蔗喜热,甜菜喜冷,所以整体呈现北甜菜,南甘蔗的产业布局。”

梁文志:“不错,那你说说甘蔗和甜菜的比例大概是多少,知道么?没关系,就是闲聊。”

唐永星:“华夏甘蔗和甜菜榨糖比例约为15:1,所以我们主要以甘蔗为主。同时,从全球视角来看,甘蔗制糖的比例也高达70%,所以蔗糖是主流。

基于甘蔗本身的生长特点(一年种多年生),白糖通常呈现3年增产和3年减产的生产周期,再加上进口糖实施配额限制,所以华夏糖价整体跟随国产糖的增产或是减产呈现下跌或上涨。”

梁文志点了点头,他想听就是唐永星对于白糖基本面格局的理解,这样以便于后续培养唐永星介入白糖现货和期货交易。

梁文志:“不错。我还有个问题。”

唐永星:“您说。”

梁文志:“我看你发表了很多有关制糖工艺的改进以及如何提升出糖率的论文,这个可以落实到实际生产么?”

唐永星谨慎地回答道:“大体上是可以的,具体要看贵司糖厂的具体情况。”

随后,梁文志和唐永星又就“制糖工艺的改进以及如何提升出糖率”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梁文志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绝对堪称糖业人才,最起码对于天下梁仓来说是“难得的人才”。

“你现在有收到其他单位的offer么?待遇都咋样,方便说说不?”梁文志好奇地问道。

唐永星也不隐瞒,说道:“一家国营,桂宁制糖,第一年年薪可能有5万多;还有几家民营,年薪基本都是第一年7-8万左右。”

梁文志听了以后,心想:“国营嘛,主要是平台好,而且稳定,对于人才使用和重视程度独具风格,这个不好做评估。至于其他几个民企的报价,梁文志觉得要么就是他们没有发现唐同学的价值,要么就是想低价捡个大漏。”

梁文志思索几秒,随后说道:“我觉得你不错,很欣赏你,你如果来天下梁仓,我第一年给你20万,怎么样?”

唐永星怀疑自己听错了,不禁小声嘀咕道:“多少?20万?”

梁文志笑了笑,说道:“你没听错,20万年薪,不过要辛苦你帮我们的糖厂改良下工艺,提高点制糖率,如果有成果,第二年我就给你升职加薪。怎么样?考虑下?”

此时的唐永星,自信和尊严早已被求职找工作磨得一干二净,然后唐白砂和梁文志的知遇之恩,再次让他意识到自己还是有点价值的。

唐永星:“感谢梁董,容我考虑下,和家里商量下,可以么?”

正是唐永星的这次“考虑”,使得他在“桂糖局中局”中,扮演了截然相反的角色,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