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打工,那是不可能的 > 第106章 大豆陷阱与豆粕疯狂 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6章 大豆陷阱与豆粕疯狂 下

美国人为了逼迫华夏高价吃下大豆订单,不惜动用一切力量,硬是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翻了一倍,创下了美国大豆近三十年的新高。

与此同时,华夏大豆价格也从每吨1900元涨到2600元,而后又直接触及4500元\/吨的高位。

此时,很多人在做多豆粕期货这一波行情中产生了巨大的浮动盈利,而对于王云、文健、满悦等人来说,浮动盈利是不存在的,全部都已经变成了落袋盈利,毕竟他们的手法本身就是不拿隔夜单。

与那些中长线做趋势性行情的交易者相比,日内高频的交易者不仅不需要在国内收盘空档期中战战兢兢,也无需考虑行情何时走到尽头,何时止盈落袋。

最先得知行情可能走到尽头,该落袋跑路的是满悦和梁文志。

满悦从外公秦政口中得知华夏代表团已经完成任务,秦棋也将不日回国。

最为关键的是,秦政痛心疾首地对满悦说道:“万恶的美帝,设了这么大一个局就为了让我们高价买他们的大豆。等着吧,就凭他们的尿性,价格定下,则美豆价格也会跌的,什么天气影响,什么库存低位,都是扯淡的……”

满悦得知消息后,最先告诉了文健,文健又转告了王云和宿舍的兄弟们。

梁文志则稍微慢一点,他是从冯颖口中得知张晓平的父亲即将回国的消息。

对于梁文志,他有自己的想法,毕竟“强麦事件”后,他变得更加谨慎。

基于对美国操蛋德性的精准把控,梁文志断定,狗是改不了吃屎的品性的。结合之前获得的信息,梁文志推测,美国“玩报告”,“说天气”,“调库存”,“拉价格”……这一系列没节操没底线的操作都是了逼迫华夏被迫接受高价大豆。

现在目的达成,想必这高价也没有维持的必要了,毕竟维持高价也是需要烧钱的。

想到这里,梁文志第一时间通知梁平安排“老鼠仓”撤退,并着手开始清算此次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李木兰的哥哥也沾了梁平的光,经此豆粕一战,他一雪前耻,不仅回了本,还小有盈余。

可悲的是,李木兰哥哥却误以为是自己基本面供需研究得扎实,研判准确,尤其是参考了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大豆报告等。

于是,李木兰哥哥错失了一次宝贵的金盆洗手机会,转而因为过度膨胀进一步掉入“赌博”的深渊。

就在华夏代表团怀着沉重的心情踏上回归旅途时,华夏这边一群人正在忙着对豆粕多单进行平仓。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那么美国顶多算一个奸商。可惜美国终究是美国,它并不满足做一个只会做一锤子买卖的奸商。

它从一开始就算计好了一切,它的目的是华夏整个大豆压榨产业。

果不其然,美国开始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进攻。

首先,美国农业部突然再次满怀“科学严谨”的负责态度,不惜啪啪打响自己的脸,又发布了一份逻辑清晰,数据详实的大豆月度供需报告。

这份报告完全否定了两国签订合同前激发大豆价格拉涨的那2份大豆月度报告。

最新的这第三份报告“厚颜无耻”地指出,美国大豆不仅没有减产,还将迎来历史大丰收,美国大豆将面临供应大于需求的严峻局面。

随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大鳄们纷纷反手做空美豆,疯狂抛售的程度让一席吃瓜群众惊了个呆。

很快,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腰斩,华夏大豆、豆油和豆粕价格也大幅跳水。

其中,大豆由每吨4500元的高点迅速下跌到2200元。豆粕由近3700元\/吨又跌回了2100元\/吨。

华夏大豆危机由此爆发,正是在这次危机中,美国彻底赢得了华夏整个大豆产业链的控制权。

大豆危机给绝大多数大豆压榨厂带来重创。

据初步估算,一船大豆损失的金额就高达一亿元人民币。这一波华夏大豆轧制和进口企业合计损失高达150亿元人民币。

国内大豆压榨企业从原来妥妥地赚钱,转瞬间就变成了巨亏,大约1000多家大豆轧制企业破产,几乎全军覆没。

部分华夏大豆压榨企业无奈之下采取了洗船的办法,(所谓洗船,就是指以放弃已经支付定金为代价,拒绝接收已经采购的大豆,让船东另找大豆的买家)。

面对洗船,Abcd们似乎早已预料,他们毫不慌张,有条不紊地起诉华夏进口商毁约,并索要天价违约金。

随后,Abcd中的Amd便怂恿华尔街出具一份报告,以此宣称“资华夏大豆行业的机会到来了!”

匪首呐喊,应者云集,Abcd纷纷倾巢出动,趁势低价收购、参股华夏多家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很快就控制了华夏超过六成的大豆加工产能。华夏大豆产业链全面沦陷,从此彻底丧失大豆定价权。

在这次危机中,梁文志忽然发现,自己的天下梁仓控股居然成为了仅剩的几家民营民族农产品企业。

其他民营友商几乎都被外资控股。据不完全统计,在当时仍在开工的97家大豆压榨企业中,外商独资或参股的占到64家。

华夏前十大大豆加工企业仅剩一家华夏粮食集团(国营,简称华粮)苦苦支撑。

为了闷声赚大钱,迷惑华夏老百姓,避免激发爱国情绪导致遭受抵制,狡猾的外资仍然继续沿用本土品牌,巧妙地躲过了舆论讨伐。

如今市场上食用油看起来个顶个的长着一张华夏脸,其实80%都是外资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金马鱼牌食用油其实早就换了国籍和“爸爸”。

金马鱼其实还有个漂亮的妹妹叫“湖姬花”,他们有个共同的“爸爸”叫风益集团,是美国Adm与新加坡风益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华夏大豆市场运营主体,是行业内最大的外资企业。

风益的金马鱼(伪装者)、华粮的福临门(自己人)和山东的鲁花(自己人)三大食用油品牌占据了华夏食用油七成以上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