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无限流光 > 第117章 结婚几大件的改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秉昆问道:“娘,你和我爸结婚时都要什么物件的?那个玉镯也是你结婚时陪嫁的吗?”

李素华说道:“是啊!我和你爸结婚的时候长春还没有解放,结婚就是唢呐一吹,新娘子有钱的坐花轿,没钱的租头驴或用拉车,发发喜糖就很好了。现在国家要还债,虽然暂时困难,以后也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周秉昆由衷的赞同老娘说的话,没想到老娘虽然没念过什么书,对国家未来大势却有如此坚定的信心。

结婚或陪嫁的几大件,是传统婚俗,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也是当时经济发展方面的缩影。

结婚几大件的不断演变,也同时在反映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在50年代的时候,人民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结婚的三大件就是要有唢呐,喜糖和花轿,加上婚礼宴请,娶媳妇的花费可能只需要一个人几个月的收入。

而到了60年代,虽然我国综合实力有所提高,但刚刚经历了自然灾害和错误决策的影响,还处在艰难困苦当中,所以结婚三大件基本上就是家具,如床、桌椅和柜子,加上婚礼宴请,结婚也就相当于一个人一年左右的收入。

为了应对经济困难,自然灾害和生存危机,国家出台了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家在各方面生活条件都逐步越来越好。

所以到了70,80年代的时候,结婚的几大件就成了“三转一响”,手表就迅速变成了结婚三件套之一,另外的两样分别是自行车和缝纫机,还有一响,就是收音机,加上婚礼宴请大概需要一个人三至四年的收入。

而到了改革开放以后的90年代,结婚三大件变成了彩电、洗衣机和冰箱。在当时这三样东西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奢侈品,家电被赋予了较高的价值。

再往后,摩托车,轿车,商品房逐步都成为了结婚必需品,家电,家具都成了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直到后来娶个媳妇儿,一个人一辈子的正常收入也不够的。

这时,李素华说道:“时间差不多的了,你们几个赶紧吃饭吧,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别耽误了!”

几人围着餐桌坐下,依然是玉米糊就着老咸菜,多了几颗红薯作为干粮,即便是如此简单的早餐,却也都是一脸的满足。周秉昆当然不在此列,也不禁在心中暗自盘算,看来还是得想办法,把基本生活需要先改善了。

学校里学的那些小儿科的东西,当真是没有必要再学,可是作为八九岁的孩子,又不能不去学校念书,想想还真是让人发愁。

周秉昆到了学校,上了半节课,就找了个借口说自己拉肚子要去医院,就开溜了。

周秉昆独自一人来到上次的小河边,想学老爸周志刚摸些鱼来改善一下生活,却没想到自己力气有限,根本做不到周志刚那样,费了好大劲却是劳而无功,最终一无所获。看来这围堰抓鱼既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啊!

无奈何,周秉昆又从口袋里取出几只杀好的鸡,按照上次叫花鸡的做法,故技重施,烧烤起来,烧好之后又放回储物空间内。

然后到旁边的树林里,看看有没有什么老鼠洞松鼠洞兔子洞之类的,这些小动物都有储存粮食的习惯,即便没有也好,储物空间内的各种粮食也好找个由头,哪天老爸有空一起过来再取回去,也可以顺便帮一下未来的媳妇儿郑娟一家人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