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唐周坐镇开城整整待了半个月,

期间把三家不安分的人全部清洗了一遍,

到了目前,三家已经被唐周老老实实统合成了一个整体。

虽说整体内部必然还会存在着派系争斗,

可这三家明面上却再也不敢互相拖后腿,下绊子。

如此一来,海州、开城、黄州就彻底纳入了唐周的治下。

这三个地方发展模式也是各有特色,

其中海州主要依靠商业贸易,

便利的海运让海州能够轻易沟通魏国、鲜卑、朝日等地。

而开城则是矿产丰富,唐周充分发挥开城的优势,直接将开城打造成了一个大作坊,

用之前战斗俘虏的士兵作为开矿主力,日夜不停的熔炼着铁料铜料,供给唐周的兵工厂。

而黄州则是和江田差不多,

农业发达,是个产粮重镇。

黄州也被唐周作为新罗殖民地的后勤保障基地。

这三家统合以后,

名义上是由最先投降的崔氏作为主导,

郑氏、金氏两家为副。

虽然三家的住所仍然不变,

但官职却彻底打乱,

唐周充分采用了穿越前官场“异地任职”的先进经验,

将三家族人全部打乱任命在各地进行政务管理,

如此一来就斩断了某一家族继续把持当地事务的可能性。

原本唐周还想要继续坐镇开城,改造好自己的首个殖民地,

但一则消息的到来彻底打乱了唐周的计划。

这天,几艘运输船靠港海州。

在江田及武宁招募的海州驻防营军士终于到达海州。

唐周亲自去海港迎接了驻防营官兵。

从驻防营官兵的军容军貌来看,这些新兵们基础的训练应该是相当合格的,

已经能够严整的进行线列步兵的阵列变换,

但因为老兵不足,作战经验和能力对比主力营来看还差了许多。

不过并不要紧,在唐周的构想中,驻防营在新罗主要起一个“定海神针”的作用,让当地不稳定分子不敢造反。

新罗殖民地上主要的作战任务还是将由三家“伪军”来完成。

因此驻防营在新罗将有大把的时间在训练与战斗中提升自己的作战能力。

而且驻防营仍然全员配备火枪,另外还有唐周提供的2门12磅炮和2门6磅炮,

如此火力压制下,新罗本地的部队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新罗驻防营营长是当初张家沟青壮中的一员,名叫张华方。

张华方在整队完毕后,恭恭敬敬的向唐周递上了一封密信。

拆开密信看了一眼,唐周脸色直接变了。

贾羽在密信中只有短短的三句话:

【青州刺史已故】

【州城大乱】

【速归!】

青州刺史死了?

刺史在魏国可谓是绝对的封疆大吏,

尤其是在大魏江河日下的今天,一些强势刺史掌握着一州之内军民事宜,甚至称其为裂土之王也不为过,

如此人物故去必然会引发一系列权力争斗!

贾羽如此焦急让自己回去,必然是青州境内发生了大变故,不能再在新罗耽搁了!

当天傍晚,唐周在海州举办了一个欢迎宴会,

召集了三家家主作陪,向众人介绍刚刚到位的新罗驻防营,

同时在酒宴之上,唐周进一步安排了殖民地今后的发展规划。

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

【扩张】

唐周要求三家组建殖民地联军,

考虑到之前的战斗三家兵力折损大半,因此唐周给这三家定的联军总人数为3万人。

有这3万人加上新罗驻防营,足以在新罗攻城掠地了。

“诸位!如今三家联合已无后顾之忧,希望各位精诚合作,共谋大事!”

唐周说完,崔龙海第一个站了起来:

“主公放心!我们一定为主公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

金永恩坐在席位上龇牙咧嘴。

他娘的,好不容易表忠心的机会又让崔龙海这老儿抢了先!

唐周点了点头,

有了新罗这个殖民地,今后自己无论是在人口还是资源上都更有底气。

新罗驻防营被唐周安排在了开城,

开城位于三家正中,若有事无论支援海州还是支援黄州都会更加方便。

临行前,唐周将这两天加班加点赶制的军械都从随身仓库中拿了出来,

这批弹药足以让新罗驻防营进行十几场高强度战斗了,

若是没有特殊情况,驻防营在两年之内应当没有弹药短缺的问题。

第二天清晨,

唐周带领近卫营军士们赶赴海州港。

一个多月的新罗之行终于要结束,

数艘运输船正等着装载军士们。

看着那随着波浪上下起伏的船体,唐周牙龈都酸了。

又得经历数天晕船的痛苦!

下回再来新罗,老子绝不乘船!

……

三天后,

依稀薄雾笼罩着武宁港。

港口之上,以贾羽为首,唐周麾下重将们纷纷翘首以待。

高大船首划破雾霭,

几艘运输船缓缓靠港。

贾羽立即带人向旗舰围拢过去。

唐周脸颊苍白,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从船舱走出,

在关铁搀扶下慢慢下船。

贾羽一行看到唐周身影立即躬身下拜:

“恭迎主公得胜归来!”

唐周强打精神摆了摆手示意无需多礼,

随后看向贾羽问道:

“说说吧,如今州中是什么情况。”

贾羽叹了口气,这才开口:

“主公前去新罗不久,刺史陶然便暴病而亡。”

“青州刺史府立即表陶然长子陶琮为权知青州刺史。”

“陶氏在青州经营多年,众人皆以为朝廷会顺水推舟同意,却没想到…..”

唐周眉头一挑:“莫非朝中要在青州搞事?”

“没错!”贾羽点了点头,“朝廷竟然立陶然的小儿子陶阔为权知青州刺史!”

“荒谬!”唐周沉声说道,“陶阔年仅十四,焉能当得刺史大位?”

“主公可知,陶阔母族为何人?”

唐周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陶阔亲母名曰蔡堇,正是当朝宰相蔡护亲族!”

“原来如此!”唐周恍然大悟,“蔡氏想插手青州?”

“没错!”贾羽点点头,“收到朝廷诏书后,青州刺史府称蔡护矫诏,拒不奉诏。”

“而蔡氏也不是泥捏的,这么多年竟然也在州城拉拢了不少人。”

“如今陶琮一方与陶阔一方互称对方为叛逆,两方已在州城激战数日,双方都向各郡发了文书,要求各郡守起兵助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