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胡二赶着马车,带着一马车的银子来缴费,除去应该缴纳的电费,还白得了几百两的打赏。

抄表员,好工作。

关心胡二的冷若雪听到这里,更觉得这个胡二是个人才。

“胡二,郡主说你是第一个完成任务的,这个月的优秀奖给了你”

管事咬牙切齿,本来以为给胡二了一块骨头,结果人家弄了块肉。

地方已经分出去了,又在郡主那边过了目,想换个位置都不行了。

大门大户,都要脸,咬牙都把银子缴了。

小门小户的,知道精打细算,费用在自己的预算内,也没有什么问题。

供电局收银子收的手软,加上皇宫的电费,一个月的电费就收上来了二十多万两。

除去前期投入,一个月就回本了。

三天后,李公公给圣上看了电业局的报表。

清晰明了,“这个记账的法子好,以后可以在户部推广,让户部找冷郡主去学习”

“另外,各个地方的电业局可以建起来了,不要怕投入,需要什么铜铁杜若的,全力支持”

一个京城的收入就已经这么多了,那要是全国呢?

“郡主说了,京城电价高,所以才这么快就有收入了,地方不一样,电价也会不一样,有些地方可能就收的慢一点”

李公公按照冷若雪交代的,先给圣上打个预防针。

“没事,早晚都能收,去建”

“是,郡主说了,前一年电业局的收入都投入到修建电业局中去,这样一年后电业局才能有分红”

郡主说,有玻璃厂的收入,圣上应该会准许的。

“让她放心去做,电报局不也是电,一起做了,前期费用朕来出”

圣上看到了电业局的暴利,电报局估计以后的收入也不会小,就让冷若雪放心大胆去做就是了。

“怎么,还有问题?”

圣上看着李公公好像还有话说的样子。

“郡主说,怕下面的官员不配合,比如用地占山什么的,想问您要个圣旨什么的”

李公公看着圣上的脸色。

虽然这些都算是圣上的私产,但明面上,还是郡主在做。

皇商的名头,冷若雪说,要不要无所谓。

圣上想了一会儿,给了冷若雪一道圣旨。

“皇上诏曰:慧国郡主冷若雪所建电业局、电报局,惠国利民,所需人力物力,各部各地务必支持,不得以各种借口阻挠,违者以渎职罪处罚,钦此!”

冷若雪拿到这个圣旨,这才满意了,放开手去干。

电报局就不说了,信息传送快,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上报。

电业局,现在只是照明一用,以后可以用在提高生产力方面,而且,修建水力发电站,可以顺便帮助一些地方修建一下水库。

电业局、电报局,虽然也都有圣上的人,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所以,冷若雪把空间里的人打散了,安排到各个位置去。

既解决了这些人的生计问题,又解放了自己。

原空间一,已经修了公寓楼,能保持空间食物新鲜的地方,已经建起了高楼仓库。

原来空间除空间一的田地,后来开发的田地,全部种了水果树,万一以后空间没有恢复,果树也能有些收获,万一空间恢复成了原来的样子,果树爱怎么长,就怎么长吧。

鸡鸭也放了一些,牛羊怕把果树啃了,没放。

除了保留了一个铁匠铺子,把铁匠铺子挪到了空间一的地方,余下的地方就是在保留田地的情况下,建起了高楼。

罐头厂一层、香皂厂一层,这样就节省了不少的面积。

空间里的人,本来买了就没有几年,还处在服从阶段,对他们来说,不过就是换个劳作的地方而已。

而且,能吃饱穿暖,有个固定的收成,还被放了籍,自是对郡主感激涕零。

永明谷、永明县,都是个神秘的地方,问他们,他们也说不出来什么。

只有最早一批进入永明谷的人知道,永明谷没有黑夜,没有冬季,他们都被留下来了,被送出来的人只是听说,就当成是一个传说了。

留在里面的人,需要什么,冷若雪直接安排刘叔去买就是了。

刘叔看着皇庄里面出来的人,消失的物品,没啥问题,习惯了。

……。

三个月过去了,冷若雪做出了竹子电扇,京城里,电业局又多了个项目,电扇安装。

竹子扇叶是让推农官所在地的农民做的,运到京城,和在京城制作的价格一样。

那有什么关系呢,推农官管理的地方,帮助农民吃饱饭就是冷若雪要做的事情。

在还没有看到田地收获的时候,就要找点事情给他们挣口粮。

电机做出来了,只要安装上就行。

也没有别的款式,就是吊扇,而且,没有插线口,只有电业局的人过去,拉个电线,固定在屋顶,装个开关,就能用了。

电扇都不用推广,冷若雪的公寓里就最先装了一批,经过他们的宣传,电扇的好处就被大家知道了。

正好到了天热的季节,电扇虽然费点电,但比人工扇扇子强多了。

这个时候大家也接受了电费,额外加一些也没什么。

电报局比电业局还快运作起来了,毕竟需要建设的地方不多。

电报局推农官使用是免费的,主要就是怕他们遇见什么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当地官员,非重要公务,按民用收费。

除了地址收件人,一个字20文,贵吗?

不贵,老百姓都是给家里报个平安,捎个信都要二两银子起步。

而且送没送到,全凭信誉,电报局就不一样了,送到的,需要村长厅长什么的一起见证。

汇款收费1%,还保险,所以,电报局的业务很快就做了起来。

很快,就到了第一批粮食收获的季节,司农司还没有得到消息,冷若雪已经知道了,推农官们的成绩还是可以的。

各地的粮食产出都提高了不少,除去冷若雪垫付的种子、工具钱,农民的收入,除了交税,勉强够一年的口粮。

敞开吃是不可能的,但节省点,余粮能坚持到下一个粮食种植的时候。

抢到时间的地里,可以开始种植经济作物了,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