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人口最少的扶风村除名了,还剩下两镇六村。

五河镇下,王家村、冷家村、坎坎村、五支村。

冷家村过个冬天肯定没问题了。

三合镇下,扶风村、白地村、下河村、线合村。

就扶风村解决了。

冷家村抽调8个村民,衙役8个,刘大学士的学生8个,组成了8个三人组。

除了在六个村子安排村民打土坯、砍柴,还各修了一个养猪场,一个养鸡场,一个砖窑,猪粪鸡粪用来堆肥。

刘大学士的学生负责登记、记录,冷家村村民负责村子的摸底,修窑,衙役镇场子打杂跑腿。

镇子就是摸底了。

时间紧迫,冷若雪没有办法自己亲自去查看,只有先准备起来。

别看是个县城,总人口不到一万,除去县城镇子,六个村子的总人口3500人,平均一下,一家5口人,就是约700户。

按原本的物价,修个标准的青砖瓦房,100两一套,但自己烧砖,人工用村里的人,一套院子不过50两,这个钱冷若雪还是垫的起的。

要不是时间紧,冷若雪连瓦片什么的都会自己弄个窑烧了。

下河村和线合村、坎坎村的摸底情况,三天后完成了。

这三天,刘大通带回来了船、船工,经验丰富的修码头工人,码头就正式动工了。

临时码头有不少小渔船送了沙子过来,也都送到了工厂围墙里面。

工厂里的窑、炉子也修好了,正在通风晾干。

为了工厂的保密,都是外墙加内墙,仓库两开门,这样送材料的、取货的,可以不碰面就完成。

核心技术人员是空间里的人,这些他们在空间里都会做了,只要安保过关,就不怕有泄漏的风险。

府城买回来的50个劳动力被安排进了工厂,各自就位,没有意外,他们短时间内是不能出工厂的。

他们有意见吗?没有,有屋子住,能吃饱饭,辛苦劳动能换来温饱,梦寐以求的生活,失去点自由算什么?工厂可比村子里的家、田、山活动范围小不了多少。

三个村子里面没有几个大户,田地宅子规划也没有碰见问题,冷若雪就安排先给这三个村子买大梁瓦片,下水管。

有了冷家村的示范,这三个村子早早就在打谷场建了临时住处,加油做土坯打柴。

砖还没烧出来,村子里的人已经准备好了,冷若雪无奈,只好先安排他们拆房修路。

正好拆房的碎料可以用来垫底。

这次不管饭了,也不分段了,只按工换米,糙米20文一斤,可以用工分兑换,工分也可以直接换银钱。

土坯柴火都是记的工分,没有特殊照顾,反正不修路的人,可以用柴火土坯换工分,只要不懒,是饿不死的。

米价又比镇子县城便宜5文一斤,谁还会要银钱,都是够一斤米就换一斤米,后来还是衙役和村长说,现在房子没修好,米够吃就行,工分等房子修好后再换,大家才停止了囤米行为。

两天后,村里的砖窑开始烧砖了,村子里的人就分两批,一批人拆房子修路,一批人专心打土坯。

妇人孩子砍柴。

冷家村的工厂都开工了,除了沙子,还开始收树皮。

无主的山,砍柴可以,砍树是不允许的,树皮是可以的。

冷若雪已经很少自己出去收猪板油了,现在工厂要开工了,冷若雪就安排刘大通收猪油。

猪板油不好保存,但熬好的猪油可以保存,加上新有了河道,刘大通就安排了两个县城、两个府城的固定收猪板油的地方,收到猪板油,熬好了,连油带猪油渣一起运送回来。

猪油渣就放在村里小卖部,2文钱一斤出售。

冷泽瑾的士兵,冷若雪询问后,安排了修冷家村到县城的路。

白地村、王家村、五支村的大户有几个,冷若雪提出了补偿意见,能接受的,就按规划来,不能接受的,规划的时候直接绕开。

钉子户就王家村的一个,别的村子里的大户给补偿了挨着的院子就十分感谢,本来一个院子分家后就多有不便,现在正好有机会重新修院子,还有什么不乐意的。

王家村的人,感觉村风不正,居然想趁机要银钱加院子,冷若雪直接让衙役打出去了,没精力耗,她忙的很。

修院子的钱是县主垫付的,每户原来的院子都有个大概的评估,院子新的,不用欠银钱,院子旧的,少欠一些,茅草屋,全款欠,宅基地也根据大小有折算。

欠的银钱,从村子里养猪场、养鸡场和秋收后租用他们田地的费用里扣除。

5年扣除不完的,屋子收回来,村里另外给一块宅基地。

虽然很多人觉得,自己一辈子都挣不到青砖瓦房,但县主这是强制的,大家也没有办法,最少能住5年不是,5年后,还给一块宅基地的。

所有村民怀着忐忑的心,期待新房子,又担心债务,心情复杂。

那些条件好一些的,自己养了猪的,看了新屋子,没有养猪的地方,也找机会把猪处理了。

鸡还是能养的,去养鸡场看了养鸡场的养鸡方法,都暗戳戳准备搬了新屋子,也开始养虫子喂鸡。

一切都按照冷若雪的计划进行着,第一块玻璃出来了,第一卷手纸出来了,第一袋水泥出来了……。

然后各个村子就争先恐后的开始起屋子了。

赶在10月份前,码头完工,村子屋子路完工,迎来了大家期待已久的“秋收”。

平均亩产30斤的产量惊呆了众人,住进新屋子的喜悦一下子就被压下去了。

还没来得及悲伤,就被安排,犁地、追肥、修大棚。

土坯收购停止,加大柴火树皮的收购。

南宫逸也买了一条船,时不时坐船出去一趟,冷若雪也顾不上他。

刘大学士的学生被安排到了兰院,每天配合冷若雪的工作,学习大棚的建造管理办法。

李公公喜欢上了山庄的养老生活,反正他的任务就是等,等冷若雪的电灯安到皇宫里去,需要什么金属材料,自己配合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