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然,他也不是没脑子的人,在外面只说是为了村里修路。

“修路是村里的大事,这路要是今年不修出来,别的不说就说这水泥、机车啥的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弄到就两说了,错过今年说不定就要等十年二十年,我家吃点小亏也没事,毕竟占大头的也是我兄弟。”

“只要今年能把村里的路修好,也算是我郑贵祥为村里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这份力出的不是一般的多,除了出钱,解决普通人买不到的水泥,还能让公路局的人参与,这里面的种种都让村里人刮目相看——今天的郑贵祥不但赚了钱回报村里,还结识了不少贵人。

以前眼红他开养殖场赚钱想要跟风的人也都不得不多想——看得见的养猪他们也会,但这后面的靠山他们有吗?

村长把这事说出来的时候自然也不能让他们家吃亏没半点补偿,“村里的路能修起来是大好事,但我们也不能让贵祥家太吃亏,罗拐子家那宅子退几米后面弄两块宅基地也不够大,干脆就都划给贵祥家了,看大家有没有意见?”

这话一出有人有意见了,“村长,那后面是挤了点,但旁边还是能再建房子的,这么大块地都送给他们家,那是要建多大的房子啊?”

人心不一,有的人就觉得郑贵祥愿意换宅基地肯定是赚钱了想要建比马家还大的房子,不然怎么会这么好心?!

虽然他捐献的修路的钱都够在镇上买很多房子了,但在家乡显摆那就是为富不仁!

村长瞪了有意见的人一眼,语气带着强调道:“我说的是后面的那一块最多也就四分地,旁边的至少还能划六块宅基地我还没你想到糊涂都给郑贵祥家。”

论钱,修路将近二十万足够买几大片地了,但村里划分宅基地都是有规矩的,根据地势多几分还有可能,要是多了一户人的量,以后村里人再买宅基地就会出乱子了。

没想到自己做好事还要被质疑,郑贵祥也有些生气,“你觉得我占了便宜,那行,你把你家的房子跟罗家换呗。”

闻言那人顿时不说话了,那里看起来大实际远离村子的水井,郑贵祥还说厂子在那里说得过去,旁人是真的不愿意去那一块建房子。

再说了,这修路的钱八成都是郑家出的,就算那几块地他强硬点都要了,只要路能修起来,村里大部分人都没意见。

大伙一起将质疑的人给数落了一顿。

于是村长又提出了条件:“贵祥家是个好的,有城里的机器按道理村里也用不了那么多劳力,余下的人都去给他们家盖新房,他家镇上的屋子太挤了,总得让人家过年前能有个地方住。”

“吃饭就跟村里修路的人一起吃喝。”

合情合理,大伙也没意见。

因为是镇上牵头,还请了县里公路局的人来,动工当天村长还特意张罗了酒席。

不但放了鞭炮,还临时排练出一支腰鼓队,敲敲打打的那场面要多热闹有多热闹,搞得附近镇子上的人都知道坳塘村要修路。

开工仪式的时候不但段志辉来了,镇上还来了好多位领导,意思意思的发言表态,表示镇上对乡村建设的“大力”支持。

其中一位跟村长攀谈了起来。

“郑村长,你们村修路规划的图纸我们看过了。”

村长也看过,总觉得有些地方是浪费,这会儿有点紧张:“是图纸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对方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很佩服道:“图纸很好,现在全国都在搞建设,乡下修路的虽然少但也是有的,不过有规划图纸的你们坳塘村还是独一份。”

“我昨天就到你们村转了一下,你们这图纸规划得好啊,别的地方修路就看了眼前,你们这图纸规划的至少未来十年都不会有问题。”

村长松了口气,这图纸不是他弄的,是郑贵祥请人弄的,据说还花了不少钱。

刚开始他还觉得有些地方浪费了,但出钱的是郑贵祥他也没太大的所谓,现在上面的领导都这么说,他就觉得这钱花得值得。

郑贵祥家不愧是出了状元的人家,这脑子就是好,还知道花钱请专业人士来办事。

这样的人他可要好好对待,他说要开肉食品加工厂的事情他还是早点给批了才行。

开工仪式再热闹也就是个仪式,最重要的还是开工。

这次来的是老李,捧着相机站在前面给各位领导拍照。

他认识郑橘子,尤其看过她写的文章,看到混在人群中的小个子,忍不住过去打招呼。“这才多久不见,橘子长高了。”

人就是如此,缺什么对什么就最在意,郑橘子上辈子对自己的身高很满意没有过执念,现在这身体不长她着急啊,有个人说她长高了,那真的比给块糖还甜,“李伯伯好。”

这时候的相机是用的老式胶卷不是数码照片,没办法回看老李只跟郑橘子说了自己今天拍了什么,顺便问问:“你说我今天的新闻怎么写才好?”

郑橘子被夸长高了,心情那是极好,“写新闻李伯伯才是专业的,我就是个初中生而已,这么正式的东西肯定不会啊。”

大部分人的对报纸、广播和电视都还有种盲目崇拜的味道,她这么说也很正常。

但老李是看过郑橘子写的东西的,哪怕只有一篇那已经能甩自己好多条街了,就算是正式的公文不会写,也不至于。

郑橘子被问得没办法,也只能道:“我若是你,现在就只收集素材,什么都不写。”

“什么都不写?”老李皱眉,这和领导交代的任务可不一样。

虽说镇上也给予了支持,但修路的大头都是坳塘村出的,这种低成本露脸的机会,领导不说也就算了,说了肯定是要报道的。

“那就分成几个阶段进行一个追踪报道。”郑橘子原本想的是等路建成之后再报道的,毕竟有领导的重视,结果再差也差不到那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