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到梧桐带回的人,一个老妇人和一个一岁多的孩子,苏凤仪就知道,为什么梧桐会说,这是她为厂公找的完美的孙儿了。

那孩子的眼睛,看起来又灵动又良善,和乔贵的眼睛一模一样,只怕就是他亲生的孙儿,也没法子长得这般像。

这些年,乔贵就是用这样一双让人不设防的眼睛,扮了二十年老实人的面皮,因而深受皇恩,盛宠不衰。

苏凤仪让梧桐去江南找乔贵的妻子,便把原书中当时那个老妇人刺杀乔贵的地点告诉了梧桐,让她以那个点为中心来找。

既在原书中,那老妇人不久后会出现在那里,那么现在,她离那里应该就不会太远。

梧桐到了江南,到了长公主指点的地点,就近安顿下来,然后开始找人。

梧桐找人和东厂找人,用的法子截然不同。

东厂找人,是以乔贵当年和妻子失散的地方找起。

那地方在西北,离江南几千里远,又过去了这么多年,东厂番役一家家去打探,一家家去找线索,动静大,起效慢,南辕北辙,自然找不到。

梧桐找人,可不管什么线索,既然长公主说了,那人很可能在这附近,她用的就是自己最擅长的,题海战术。

要想最快地聚集周边的老人家,在现代,最好的方式是,免费发鸡蛋,在古代,最好的方式是,免费发粮食。

现代只要是发鸡蛋,方圆几十里的老人家,都能闻风而动。

老人家们可以坐一个多小时倒三趟的免费公交车,再听三个小时的保健品讲座,再倒三趟坐一个多小时的免费公交车回去。

为了领一盒鸡蛋,风雨无阻。

而在古代,同样的道理,有大户人家做善事免费发粮食,方圆几个县,只要是能喘气的人,高低都要跑一趟,爬都要爬来,领一领。

梧桐先用锦衣卫的令牌找县太爷领了名册,然后发布了告示,给四十岁以上和七岁以下的妇孺发粮食,每人限领一份。

发一份划一个名字,发到第三天,长得像乔贵的妻子的人出现了。

梧桐派了人,跟踪她,这个长得像乔贵的妻子,名叫秀姑的女人。

然后花了三天时间,暗中查清了秀姑所有的关系往来后,梧桐找秀姑摊了牌。

第四天,秀姑和梧桐离开了当地,到隔壁省的慈善堂一个个找去,开始找长得像乔贵的孤儿。

第七天,梧桐和秀姑带着一个被遗弃在慈善堂的一岁多的孤儿,取名小虎,启程回京。

梧桐将秀姑安排在一个僻静的小宅子里,然后领了苏凤仪去见秀姑。

秀姑抱着小虎,给苏凤仪行礼。

苏凤仪看着秀姑,秀姑身上给她一种非常不协调的感觉。

乔贵今年四十来岁,所以秀姑理应也是四十来岁左右。

若从她的脸和手看,岁月并没有在秀姑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她的手上的也没有太多操劳的痕迹,说明她的前半生过得并不苦痛,甚至还比较富足。

秀姑有一张比她的年纪更年轻的脸,但她的头发,全白了。

就是这头白发,原书才会写她是个老妇人。

是什么样的苦痛,会让一个生活得还不错的人,一夜白头呢?

苏凤仪对秀姑道:

“梧桐给你的选择,并非唯一的出路。

以厂公如今权势,你若与他相认,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本宫给你个机会,不带小虎,独自去与他相认。

小虎由本宫抚养,以后你与本宫,与梧桐,与小虎,相见只做不识,你可愿意?”

秀姑摇头:

“厂公与民妇,杀夫杀子杀媳之仇,此深仇大恨不报,民妇日夜难安。

民妇的丈夫,儿子,儿媳,皆因厂公手下巧取豪夺而亡,尸骨未寒,民妇如何能认贼作夫,安享富贵。

即便殿下不肯为民妇安排,民妇自会另寻良机,报仇雪恨。

小虎,就托付给殿下了。”

秀姑眼神坚定,小虎可能是因为曾经被遗弃过的原因,很敏感,感受到了秀姑要舍弃他的情绪。

虽然才一岁多,话都讲不清楚,小虎在秀姑怀中,努力伸出小手摸了摸她的脸,将她紧紧抱住:

“祖母,祖母,小虎,小虎。”

小虎这一声“祖母”,让秀姑原本坚定的表情当场破碎了,秀姑抱着小虎崩溃大哭:

“小虎,小虎,我的孙儿,你若能出生,也有这么大了啊!呜呜呜呜……”

苏凤仪走出宅子,秀姑撕心裂肺的哭声,夹杂着小虎奶声奶气的努力安慰祖母的声音,在身后,久久未停。

梧桐跟了出来,苏凤仪看了她一眼,问她:

“你有问吗?”

梧桐摇了摇头。

秀姑死去的儿子,是不是厂公当年那个遗留的血脉,梧桐没有问,问不出口。

苏凤仪叹气:

“无所谓,都是一样的。给朱镇抚使传个消息,本宫要再送他份大功劳。”

……

八月二十六,黄道吉日,整个京城,当真是热闹非凡。

东城,长公主府,是镇北侯和定远侯,封侯请客的好日子。

西城,厂公府上,是厂公寻回亲生的孙子,祭祖请客的好日子。

都是好日子,都是大吉大利,该去哪家呢?

今日可真是把京中大臣和勋贵们给难为坏了,长公主和厂公,都是皇上面前的大红人,都是皇恩正盛的时候。

去一家不去另一家肯定不合适,两家都不去,就更不合适了。

有那聪明人,比如朱指挥同知,朱齐,也就是因为为厂公寻回了亲生孙儿,而原地又升了两级的原朱镇抚使,提前来向长公主表了忠心:

“殿下,卑职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啊殿下。”

其余人等,互相观望,到底谁更得皇恩呢?

终于在皇上亲临乔府,并封乔贵的孙儿为承恩侯后,一切有了定论。

乔贵之盛宠,已到了最鼎盛之时,这世间,无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