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述黯 > 第57章 哪里不一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高考完的学生?”晏筝觉得这个猜想有点过于超前了,“这个阶段的学生才十八九岁吧?这么小的年纪会有可能吗?”

“未成年都有犯罪的,十八九岁完全有可能啊。”韩曦然敲敲桌子。

“晏筝的意思是,这个年纪的学生,是怎么接触到这样的组织的。”罗述开口道。

韩曦然想了想,说:“也不是完全没可能吧,仔细算算,孟修竹也就是个大学生啊,还有米雯、容悦,年纪都不大。”

“还是有一点差别的。”罗述说,“相比于大学生,高中生的行动自由度会受到更大的限制。松安的高考竞争压力比较大,高中学校也都是半封闭式的,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待在学校里,没有多少接触外界的机会。”

“这个意思啊。”韩曦然了然地点点头。

晏筝道:“孟修竹是在五月十号作案的,也就是说那本《五三》是在此之前送到他手里的,那个时候高考生正处在最紧张的备考阶段,真的还有精力作案吗?”

“晏筝哥,你对高考生的了解仅限于努力复习考大学吗?”邹朝飞狡黠地笑了一下,“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群体,叫做学渣,对他们来讲,高考只不过是走个过场,所以在别人紧张备考的时候,他们照旧吃喝玩乐,参与参与邪教组织什么的……”

“哎呀说再多有什么用?不如直接上实物。”韩曦然强行打断这段关于“下一个作案者会不会是高考生”的讨论,转头看向罗述,“罗队,那本《五三》是在你那里吧?”

“嗯,我去拿。”罗述道。

上个案子的遗留问题没解决,她就一直留着那本证物,赵乌卓那个案子发生前,她一得空就会拿出来翻一翻,甚至上面的题目都做出来好几道,只是内容也查过了,笔迹也验过了,甚至上面的指纹也提取过了,翻来覆去,到底没看出除了最后一页的那几个字,还有什么线索。

过了一会儿,罗述拿着那本《五三》回来,把它放在桌子中间,四个人围着看。

“这熟悉的封面,熟悉的内容,熟悉的配方……”邹朝飞先上手翻了几页,忍不住感叹道。

“这个系列的教辅是我上大学那会儿出的吧,我们高中都没用过这个。”韩曦然凑近了一点,用手肘戳了戳他,“我们几个里就你用过,你说说。”

“我用的时候也是快十年前的事了,”邹朝飞不满道,“早改版不知道多少次了,能看出啥啊。”

“那你还说什么熟悉的配方……”韩曦然斜睨着他。

“哎呀,老在意这些细节干什么?”邹朝飞随意摆了摆手。

罗述把他们的插科打诨权当做背景音,直接将《五三》翻到最后一页,露出上面的文字,沉声道:“这本书我仔细看过很多次,总体而言,做题的人有轻微的强迫症,且有很严格的做题习惯,必须用黑笔来做,然后用红笔勾出错误点,用蓝笔写出正确答案,字迹工整,左侧必须与题目对齐。全书没有漏做任何一道题,也没有任何一道题不符合这个要求。”

韩曦然往前翻了几页,特别注意了一下这个人的做题习惯,的确如罗述所说,每道题都写得极其规范。

“我去,连刷题都能做到这种地步,应该能保送清北了吧?”她夸张道。

罗述无声地摇摇头:“做题者虽然做题的正确率很高,但答对的基本都是基础题,稍微拔高一点的题目思路就会不太流畅,而压轴题几乎没有完整做出来的,成绩应该属于中上游的那种。”

“这都能看出来?”邹朝飞瞪大眼睛。

“直接看红蓝字迹的分布特征就行。”罗述说,“这本教辅的基础题、拔高题和压轴题的安排是有规律的,压轴题的红蓝字迹占比远比黑色多,拔高题的红蓝和黑色大概是1:2。”

晏筝捏着下巴思索片刻,说:“这应该算得上是一个线索,刷题有这种习惯的人很少吧?”

“可是难道要一所一所学校去查吗?”邹朝飞问,“整个松安少说也有一百多所高中。”

“地毯式搜索只能放到最后。”韩曦然神情郁闷,“这种方法太耗时间,我们耗不起。”

“要么查孟修竹的社交圈呢?”晏筝说,“案发之前,孟修竹怎么说也是个正常的大学生,假设那个人是个高中生,他们之间的来往或许用不着遮遮掩掩,就像正常社交一样进行也不会有人觉得哪里不对,好比我们一开始也没有怀疑过米雯和容悦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不对。”

“晏副说得有道理。孟修竹朋友不多,这个或许比地毯式搜索快一点。”韩曦然眼里亮起一点光,然后偏头看向罗述,“罗队你觉得呢?罗队?”

自刚才起,罗述就一直没有说话,她眉头依旧紧蹙,目光落在那本《五三》上,保持着一个姿势很久没动,直到听见有人叫自己,眼神才慢慢恢复聚焦。

“我在想……”她缓缓开口,“这个人如果是高中生,单单高三一年刷过的题都不计其数,为什么唯独选了这一本教辅来当做‘对自己而言很重要的东西’呢?除去后来写上的‘0510伊希塔布’,完全看不出一点突出的地方。”

韩曦然张口结舌,一时回答不出这个问题,晏筝和邹朝飞也随之陷入沉思。

“什么样的人,”罗述又说,“会把一本教辅当做对自己重要的东西呢?”

办公室变得十分安静,四个人脸上都浮着愁色,被毫无头绪的问题折磨得痛苦不堪。

“我有个猜想,”半晌,邹朝飞弱弱举起手,“就是一个不成熟的猜想,假定这是个高考生,那有没有可能,是做完这本《五三》,他的成绩实现了质的飞跃呢?”

罗述沉默片刻,否定了这个答案:“整本书上千道题,如果有明显进步,从头尾的正确率是能看出来的,但是这本书从头到尾,正确率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那有点惨哦。”韩曦然顺嘴说了一句。

罗述突然晃了下神,继而眼神锐利地扫向她:“你说什么?”

韩曦然被她这个眼神吓了一跳,声音也不由自主地小了些:“我高三时也买过很多试题,但没有一本完整刷完的,不过也好歹提高了一点成绩,他这种这么认真搞完一本的都没有什么收获,也太惨了。”

她边说边看着罗述,不知道自己随口说的一句话,给了她什么灵感。

可是罗述紧接着又默不作声了,少顷才淡淡说了句:“我知道了。”

“先说一下晏筝哥提的那个办法,”邹朝飞道,“罗队你觉得怎么样?管不管用先行动起来吧,咱们这么坐着我老心慌慌的。”

“可以。”罗述点头,“先从孟修竹的社交圈入手。”

-

“孟修竹,又见面了。”

隔着铁栏杆,孟修竹抬起头,眼神里还是那股颓堕委靡的味道,似乎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他的目光掠过对面的罗述和邹朝飞,旋即又收回到自己的手上。

关于谁跟罗述来提审孟修竹这事,因为先前他们都见识过这孩子有多招人嫌,所以当罗述问出口的时候,晏筝立马借口自己要去一趟松安理工大学,然后一秒不敢耽搁地逃遁了。罗述反应迅速拉住没来得及跑的韩曦然和邹朝飞,看着俩人面面相觑,提议让他们石头剪刀布,最终邹朝飞以剪刀手惨败,被拖上开向看守所的警车。

孟修竹连张张嘴都懒得做,一个字也没有说,就等着他们先开口。

“今天的审问开始前,关于在你租的房子里找到那本《五三》,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罗述问。

孟修竹把脸偏向一边,不吭声。

罗述深呼吸一口气,在心里默念三遍今天这趟的目的,让自己保持住平和的心态。

“那就是没有想说的了。”她从容地开口,“想知道我们这些天查到了什么么?”

孟修竹仍然一言不发,像个哑巴似的。仿佛接受审讯的不是他,隔在中间的铁栅栏,把罗述邹朝飞和他分到了两个世界。

罗述翻开笔记本:“你被带到这里之后,我们又解决了一桩答案,然后从这起案子的凶手家里,以及在你之前那起案子的凶手家里,分别找到了和写在五三上‘0510伊希塔布’如出一辙的信息。”

孟修竹转了下颈部,把脸朝向前方。

“只要稍微查一查,就不难发现这些意味不明的信息和每起案子之间的联系。”罗述的嘴角勾出一个不明显的弧度,“而且并非你的每个同伴都和你一样都采取沉默战术,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获取了一些关键线索。”

她观察着对方细微变化的表情:“在危险的地方,也生长着拯救的力量……这是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在诗歌《帕特莫斯》中写的一句话,这首诗歌属于他的神性诗歌类别,通常与宗教、哲学、神话相关。”

邹朝飞适时跟上,嗤笑一声:“真不知道什么人能想到用这种句子来给人洗脑。”

意料之外地,孟修竹毫无反应,甚至都没有抬起眼皮看他们一眼。

这个结果和罗述预想的有偏差,但是她没有表现出丝毫,只是愣了一下,继而又问:“孟修竹,跟高中生接触时,会不会让你想起自己的高中生活呢?”

她一字一句说得很慢:“那个努力学习想要提高自己成绩的高中生,和孙莹莹有点像吧?”

话音未落,孟修竹终于有了点明显的变化。他猝然抬起头,眼睛也瞬间睁大了,看神态仿若换了个人。

“你胡说什么!那种人和孙莹莹怎么可能一样!”

邹朝飞猛地低下头,竭力压住想要一跃而起给罗述鼓掌的冲动,以及绷不住的嘴角。

还得是罗队,这针一扎一个准。

罗述笑了一下:“哪里不一样?我怎么没看出区别来呢?”

那一声喊出来之后孟修竹迅速冷静下来,睖睁盯着她,反应速度快到让人不太高兴:“你在套我话?”

“你觉得呢?”罗述保持着微笑。

最主要的目的已经达成了,她不在乎孟修竹还会有什么反应,只顺着往下问,能套出多少是多少。

孟修竹好像真的有点恼羞成怒的感觉,太阳穴有不慎明显的青筋暴起。

双方都没有再说一句话,两相默然。

良久,孟修竹的情绪才恢复平静。眼皮一点一点耷拉下去,变回那副颓唐的样子。

“我有个问题不理解。”罗述看着他,“你为什么一定要进入那个组织里呢?”

孟修竹没有回答。她也猜到会是这个结果,不再继续追问。

-

社交圈太小有时也不见得是件好事,小就意味着封闭。拿孟修竹来说,日常和他有过接触的人,基本都是点头之交,对这个人的背景、习惯、社会关系一点也不了解。而他避着这些人接触了谁,就更难查清了。

晏筝查了一圈,也没找到什么有用的线索。

让孟修竹的室友们离开之后,他站在楼下,不知道还要不要继续在这里调查下去。

“晏警官。”听到有人叫自己,他下意识循声望去,发现是刚刚才见过的一个人,孟修竹的室友石洛。

“石同学,还有什么事吗?”晏筝问道。

石洛的手指在耳朵后面挠了挠,语气有些踟蹰:“您刚刚问我们孟修竹在四月份的时候有没有反常的举动,我想起来一个,不过不确定……”

“没事,你先说。”这句话对晏筝来说犹如雪中送炭。

“应该是四月底的时候吧……”石洛皱了皱眉,回想着说,“有一回我去食堂,路上经过图书馆,看见孟修竹进去了……嗯,怎么说呢,我认识他快三年,那是我唯一一次见他去图书馆,不过还是不确定这算不算反常……”

“算!”晏筝眼里的光都亮了起来,“这个线索太重要了!谢谢你石同学!”

这么温吞一个人,难得有情绪激动的时候。他拍了下石洛的肩膀,然后拔腿朝图书馆跑过去。

石洛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逐渐消失,原本还以为这点小事谈不上什么价值,却没想到对晏警官来说这么重要。

他抓抓后脑勺,心里喜滋滋的。

早些年间,松安市教育局给市内几所可对外开放的高校拨款,要求扩建图书馆,鼓励全市人民阅读,提高城市文化氛围。从那时起,松安理工的图书馆里,除了在校大学生,经常也能看见其他社会上的人群。

不过说到底,上班族也不可能有太多时间到图书馆里来,来得最多的大概就是周末放假的中小学生,看看书、写写作业。孟修竹和人在那里碰头,传递一本教辅什么的,完全不会被注意到。

晏筝找到图书馆的管理员,要求查看四月底那几天的监控。

由于石洛也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天,只能记得是当天的下午四点多,所以通过调监控来找人,还是个比较大的工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