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然因为许攸的谋划,使得袁尚兵不血刃地摆平了袁谭的叛乱。

但是最大的难题远远不是袁谭所能够相提并论的。

徐荣的数万大军已经直奔秣陵而来,同时张飞的大军也在江北虎视眈眈。

两支兵马加起来,若是连民夫也算上,怕是已经超过了十五万。

毕竟行军打仗靠的并不全是士兵的英勇,还有民夫们押送的后勤资源。

“主公,眼下虽然江东内部的危机解除了一部分,但还不是放松的时候。”

“周军十数万大军压境,这才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所在。”

许攸捋了捋胡子,脸色阴沉的提醒道。

“许先生,还请助我啊!”

闻言,袁尚脸色一白,赶忙祈求道。

十数万大军,听起来就特么够吓人的了。

袁尚这辈子都没见过十万大军的雄伟景象。

袁谭还有机会看上一看,但他,因为年幼的缘故,并没有直接接触过袁绍的大军。

仅仅是从纸面上知道,自己父亲巅峰时期手握十数万大军。

只可惜,这十数万大军的十,在荆州一战让人给灭了个干净。

如今的江东仅有数万大军,其中还要分散在各地进行镇守。

“这...”

许攸陷入危难,显然也觉得棘手。

饶是我许攸智计卓绝,谋深似海,但在绝对实力的面前,也依旧感到深深的无力。

“主公,张飞想要渡江不容易,我们应该当逐一击破。”

“徐荣的水军渡过长江孤军深入,后勤补给方面就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若是我们能够将这个弱点放大,或许可以扭转乾坤。”

审配拱了拱手,出言建议道。

“好,好计啊!”

“具体该如何,还请审先生细细道来。”

现在但凡是个能喘气的为他出谋划策,袁尚都仿佛见到了救命稻草。

何况审配还是自己的亲信,是最早倒向自己的谋士。

“他们抵达吴郡,必然是坐船来的。”

“我们不如派出一支奇兵,以最快的速度将船只烧毁,粮草焚尽,到时候,缺少粮食的数万大军不攻自破!”

审配眉头微皱,思索再三后,这才说出了想法。

“好计!”

“就这么办!”

袁尚想都没想,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一旁的许攸、逄纪、郭图等人虽然觉得有些不妥,但一时间又想不到问题的所在。

最后,只能看着袁尚派郭援、严敬二将,率三千兵马轻装急行,火速出城赶往吴郡。

徐荣大军停靠的位置在哪里,他们并不知情。

但那么庞大的军队,所动用的船只必然不会少。

等到了吴郡只要一打听,便可以得知敌军战船的方位。

而另一边,徐荣并不知道敌军究竟想要做什么。

但身为前三国时期最强统帅之一,他自然也不会没有一点猜测。

如果换成一般的将领,定然会留守大量兵马驻守船只以及辎重。

只可惜,他是一个统帅。

将领和统帅眼中的战争是不一样的,将领大多数会计较眼前的得失。

“无双,让弟兄们加把劲,今天天黑之前必须抵达预定地点!”

徐荣迈步急行,虽然脚底板早就磨起泡,但仍旧咬牙坚持着。

之所以不骑马,最主要的就是让士兵们不会心生反抗的想法。

三军统帅都在步行,士兵们就算再累也会咬牙坚持。

“是,将军!”

潘凤点了点头,快步奔赴前中后军鼓舞士卒。

距离他们离开毗陵已经过去三日的时间,这三天内轻装急行二百五十余里,距离秣陵仅剩下三十余里的路程。

而今夜,他们必须要抵达秣陵以东二十余里外的湖熟。

如此一来,明日抵达秣陵时,大军便是休息过的全盛状态,而非赶了数百里路的疲惫之师。

急行军虽然会导致大军疲惫,但也有一点好处,那就是敌军如果按照常理推断你的行军速度,一定会吃大亏。

当天日落时分,徐荣率军抵达湖熟县以南。

“就地休整,所有人不可生火,全部以干粮充饥!”

徐荣看着一个个累的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将士们,立即下令休整。

如今孤军深入,最担心的莫过于被敌军察觉出准确的位置。

生火在人烟稀少的地方不无不可,但这样距离城池较近的地方,他们也只能忍忍,啃一啃饼子、馒头了。

襄阳

在决定返回北方后,刘彦便带着人马启程。

结果刚刚走到南阳,一件大事就不得不让他停下脚步。

汉水决堤,整个荆北都陷入了一场洪灾之中。

襄阳以北、新野以南一直蔓延到江夏北部,一眼看下去尽是水泽。

尤其是樊城一带低洼之地,水最深处都可以没过七尺的成年人头顶。

车辇之内,刘彦坐在其内,蔡樱、黄月英二人侍奉在左右。

时不时的喂上两口吃食,喝上几口琼浆,仿佛提前过上了昏君的生活。

“大王,妾身有些怕。”

蔡樱倚靠在刘彦的胸口,眼睛都快拉丝了。

“怕?”

“那...要不你留在荆州?”

刘彦眉头一挑,调侃道。

“哎呀,讨厌!”

“妾身不是怕万年姐姐她们不喜欢妾身嘛~”

蔡樱将头埋在刘彦胸口处蹭了蹭。

一旁的黄月英捂着脸,简直没脸看自己小姨。

“大王,出事了!”

脚步声传来,诸葛亮站在车辇外对着刘彦说道。

“停!”

刘彦当即下令停止行军,目光看向神色有些焦急的诸葛亮。

“大王,刚刚传来的消息,汉水暴涨,荆北数百里化为水泽,良田被毁、房屋倒塌,百姓流离失所。”

诸葛亮将刚刚从襄阳传来的急报道出,脸上难掩悲悯之色。

洪水无情,江北的新野南部至樊城这一段地势非常低洼,只要汉水出了问题,这里必定被淹,往往数年便要经历一次洪涝灾害。

只是这一次,貌似格外的严重一些。

“传令,返程,速速返回襄阳。”

刘彦脸色严肃,当即下令返回襄阳救灾。

“大王仁德,荆州百姓必将感念大王恩德。”

闻言,诸葛亮当即对着刘彦躬身一拜。

荆州算是他的第二故乡了,如今刘彦如此重视荆州的灾情,可见往日里盛传的周王仁厚并非是虚名,这样让诸葛亮对这位周王愈发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