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村这边发生的事,苏莹莹是全然不知,只是巡逻队来报村外突然多了许多人,她觉得十分奇怪。
大部分灾民们先是涌向了李家客栈,后面的人得知客栈住满了又纷纷朝前面不远处的房子走去。
这一阵子乾北村的人都在齐心协力重建村子,丝毫没有扩建客栈的想法。
如今虽然涌入了这么多的灾民,但是也只能入住十几户人家。这么好的赚钱机会,刘戚当然不会放过。他立马召集村里所有人停下手里的工作,将重建村子的木头都搬去村口搭建木屋。
为了能够加快速度,苏莹莹找来了李家村的人干活抵原先修土炕的债。人多力量大,天黑之前所有的灾民都被安顿好了。
望着人满为患的客栈,刘戚脸上的笑一直都没有停过。苏莹莹的食肆也一直忙的不可开交,由于大米已经没有多少了,苏莹莹没有熬粥,只炖了竹笋骨头汤和红薯汤。
刘戚召集村里人将家里多余的食材卖给食肆,一再强调不可乱卖高价。村里人自然也不会做出此等事情,都是以雪灾前的价格卖给苏莹莹,甚至有的感念苏莹莹一家的好,放下东西就跑。
苏莹莹的记忆力很好,将一切都记在了心上,次日一早挨家挨户送铜钱。
在得知灾民里面有许多匠人后,苏莹莹和刘戚经过全村人的同意,用公款和客栈的所有收益请他们修建书院,医馆,议事院,还有公园。
初五的时候,许慕尘的人拉了一批煤炭渣来。苏莹莹在灾民里面挑选了两百人挖村外的红碎石,再由村里的人运送进村。
雪灾过后,附近的村庄都需要重建村子。苏莹莹的红砖比青砖要便宜上两文钱一块,相信家庭稍稍富裕的人家会愿意来她这里买砖。于是,苏莹莹又命人在附近几个村庄散布消息。
“你听说了吗?乾北村卖的砖只需要三文钱一块!”
“我早就知道了,砖的颜色也和青砖不同,是红色的,喜庆又好看!”
“真的吗?我二儿子也到了成婚的年龄了,那我可要去买上两百块砖给我儿子建新房。”
“老许,用两百块砖建新房你是打算建给你六岁的小儿子住吗?”一个老汉笑着打趣道。
“哈哈哈......”
身旁的人听了,也都跟着哈哈大笑了起来。
被称为老许的大爷红着脸,喃喃自语着转身走了,“说不定两百块砖真的能建一间房呢,我的去找匠人问问。”
......
一时间,许多的人都前来乾北村购买红砖。
苏莹莹雇佣了四十人成立搬运队,负责运送红砖到附近的几个村子。搬运队成立后,苏莹莹首先给近亲的几户亲戚送了红砖。
在苏莹莹这里获得一份工作的灾民,主动劝说自家村子的人像李家村一样,在安乾镇外找一片地建房居住下来。架不住说的人太多了,里正无奈同意了修建木屋暂时居住下来。于是,通往安乾镇的路上有了越来越多的小木屋。
时光荏苒,一眨眼就到了初十五,乾北村重建村子的任务也在这一天完成。
如今的乾北村,比之原来扩大了两倍。后面的不少荒林树木被砍后,也都被开垦了出来,每家每户也都分得了一两亩地。
山坡上的人家也都搬下来修在主路的两侧,原本熙熙攘攘的住宅也变得紧凑起来,一眼望去,家家户户都是红砖宅院,整个乾北村都是焕然一新。主路两旁栽满的腊梅花,使得整个村子都随风弥漫着一股清香。
公园景色如画,各种树枝随风摇曳,人造假山荷塘。健身处,亭台楼榭处,堆满了闲聊的人,好似惬意。
议事园接壤公园,是一个简简单单又庄严的小院子。
古色古香的书院位于村子边上,环境静谧,只有书声琅琅。
树木掩映后的医馆,古朴简单,草药香飘四溢,让人瞬间放松心情。
偶有几个探亲和购货的人,见了乾北村的真容无不震惊无比,感慨万千。一传十,十传百,附近几个村子都知道乾北村的繁华赛过安乾镇。
趁着今日是十五,刘太爷和刘太婆在两个儿子和儿媳的搀扶下,一家子人来到了乾北村。进入乾北村后他们被眼前的景象给震惊住了,相互间反反复复确认路线。
刘太爷满脸迷茫, “老婆子,一金,二银,我们没走错路吧!这是乾北村吗?”
刘太婆吞了吞口水,颤颤巍巍的道:“是...吧!”
突然一道嘹亮的声音响起,“这是......刘家太爷,刘家太婆,你们怎么来了?这是找不到去苏德山家的路吗?我带你们去。”
何二婶子将刘二银的媳妇崔兰挤开,热情地挽上了刘太婆的手臂。“刘家太婆,我叫王小草,你可以喊我小草。我们村的房子都是才重新修好,你们不认识路可正常了,毕竟我一个地地道道的本村人走路都能迷路......”
何二婶子说的可是大实话,这两日房屋都建好后,她串门找人聊天都能走错房子。特别是那个公园,她每次进去后都要转啊转,足足转上好几圈才走得出去。
她真的不想在公园里面转圈,修那么大简直是浪费她的体力,可是她又不想错失有许多人谈天说地的凉亭。为此,她找到了苏莹莹,吐槽她怎么能建一个迷宫似的公园,特别是那个最大,最受人欢迎的凉亭让她好难找。
苏莹莹听了她的话扶额叹息,“何二婶子,你不想转圈就走直通公园的十字路,大凉亭就在中间。你要去其他地方就看路标,路标上边有图案。”她见何二婶子还要说话,急忙打断,“而且,公园也不大,你想要找大凉亭,你只要抬头看见最高的那个建筑物,那就是大凉亭,你朝着那个方向走就行了。”
何二婶子见苏莹莹不想再理她了,她瘪了瘪嘴,也没有再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