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诸葛亮:糟了,我成替身了! > 第122章 诸葛志维护诸葛亮,你们谁欺他,那就是跟我过不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2章 诸葛志维护诸葛亮,你们谁欺他,那就是跟我过不去!

此番被揭破,心情和黄承彦一般,多少有一种失落的感觉。

诸葛志则自始至终都带着和煦的微笑,偶尔瞟到黄承彦那窘迫的神情,面上的微笑便扩大了一分。

但是,他得护着诸葛亮,别说你是诸葛亮的岳父,你就是诸葛亮的亲爹,也不能让欺辱诸葛亮。

诸葛亮毕竟是他麾下的头号骡子,诸葛志也不好让其尴尬太久。

便开口对来拜访他的几人道:

“事情便是如此,孔明未成军师,只是因我先遇到皇叔的缘故。”

“但孔明之才,无论是我还是皇叔,都是十分认可的。”

“如今孔明列为录事参军,掌三军兵事要务。”

庞德公、蒯良、刘巴三人,勉力克制住不去看黄承彦和司马徽面上的神情。

诸葛志这番开口后,场间的气氛倒是融洽了不少。

庞德公赶忙开口道:

“是我等先前未思虑详细,以至弄错了军师的身份,是我等的问题。”

如今卧龙军师不再是自己等人熟悉的诸葛亮,庞德公几人那欲举荐贤良的话语,一时间倒又不知该如何开口了。

倒是诸葛亮心思灵巧,一眼便看出了几人结伴而来的目的。

主动开口道:

“诸位前来军师府,可是欲举荐贤良?”

“随着荆州对外用兵,各处官吏不足的的缺憾倒是显现了出来......”

诸葛亮对几人眨了眨眼睛。

庞德公几人当即明其意,收束了一些心中的拘谨感。

蒯良率先出言道:

“我等正有此意。”

“刘皇叔攻伐曹贼,乃大义之举,我族中几个优秀子弟,都欲为皇叔的大义而尽上一份心力。”

随后,庞德公和刘巴也皆是出言。

稍有不同的是,庞德公是推举族中优异的子弟,而刘巴是自荐。

黄承彦和司马徽,此刻也渐渐回过神来了。

虽然诸葛亮不是军师这件事,多少让他们有些失望。

但好歹诸葛亮也是任了录事参军,而且他们也得为族中子弟谋划一些职位来,便皆是开口。

诸葛志只被几人的推举之言,弄得有些头脑昏沉。

这些举荐的贤良中,除了刘巴他在史书上听过名字之外,其余的小鱼小虾,他哪里又知道。

更遑论,将那些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了。

旋即,诸葛志大手一挥道:

“孔明,你久居荆州,与这些族中子弟也是熟稔。”

“对于他们的职位安排,由你来把关。”

诸葛亮闻言,自是没有推脱的道理。

他如今本就负责了荆州的大半内政事务,与这些世家大族又关系颇深,于情于理都得欣然领命。

......

江东,南郡。

南方的寒冬,到底是比北方要来得更慢一些。

西凉翼城、宛城、合肥,天下兵锋最为凌厉的三处战场,已经是铁甲跗骨的低温状态。

而江东南郡这边,气候还处宜人之中。

不冷不热,恰到好处。

一位身穿轻衣的名士,正于一书册之上,快速的记录着什么。

此人一身轻衣,头上戴着深色的折上巾,显然是有官位在身。

就在这人沉浸在书册记录的内容之时,于江东为臣的诸葛瑾,出现在此人面前。

笑着道:

“士元,老友造访,你都不相迎一二的吗?”

诸葛瑾面前之人,正是与诸葛亮同为水镜先生弟子的庞统,当年诸葛亮传出“卧龙”之名时,庞统亦被水镜先生点为“凤雏”。

只是随着诸葛志的出现,卧龙之名彻底的响彻这个乱世,反而凤雏就像被所有人都遗忘了一般。

庞统头也没抬,接着忙自己的工作,随口道:

“既是老友,来我府中自当如回家一般。”

“我又何须去迎接?”

诸葛瑾听到庞统这话,不由的神色微微一愣,旋即便真的像回到自己家里了一般,随意找了一个位置坐下。

看着依旧在一丝不苟记录繁杂公务的庞统,笑着说道:

“你啊,一个功曹的职位也做的这么卖力。”

“如今‘卧龙’之名传遍天下,你这‘凤雏’却只能每日偏安江东一隅......”

说到此处,诸葛瑾打量了一番庞统的侧脸,认真道:

“你心里就真的没有‘大材小用’的愤懑?”

话落,诸葛瑾嘴角现出了一缕笑意,饶有兴致的看着庞统,试图从对方身上看出些许不甘的神色来。

庞统本是荆州庞氏子弟,和诸葛亮一般同在水镜先生门下求过治世之学,亦精湛屠龙之术。

但庞统不满刘表之作为,在刘备未发迹之前,就因风云际会来到了江东。

被当时的周瑜所用,任命为南郡的功曹,负责考察记录当地官员的业绩。

这个职位,认真说起来半点权力也无,远比不上柴桑的诸多幕僚,更不用说与那天下鼎鼎有名的‘卧龙’相比了。

庞统闻言,刚好忙完手中最后一笔公务,便收起书册,细心的放置好蘸了墨水的毛笔。

抬头看向诸葛瑾,洒脱的笑道:

“功曹之务,可大可小,每一笔的记录,都能影响上主选贤举能。”

“我大汉开朝相国萧何,昔年便曾任此位置。”

“因他的尽心记录,高祖皇帝才能尽择良将。”

“在下任此职,正觉相得益彰,又哪里说得上什么大材小用......”

庞统之言脱口,顿时让诸葛瑾嘴角的戏谑之色收起。

认真的看了庞统两眼,见他此刻的洒脱全然没有掺杂半点虚假。

诸葛瑾顿时肃然起敬道:

“士元之心境,果然让旁人望尘莫及,无愧‘凤雏’之名。”

旋即,诸葛瑾想到庞统过往的作风,又是眉头微皱的出言道:

“你向来喜欢评价人物,这本是没什么的......”

“不过被你评价的人......都往往超过该人实际的才能,此举无疑是在刻意培养他人的名声。”

“如此抬人而不利己的做法,倒是让我甚觉奇怪。”

不怪诸葛瑾觉得此举奇怪,实在是这世道之人,都把名声看得极重。

而庞统点评他人之时,罕有贬意,每每出口皆是夸赞褒奖,遇上实在不成器的,最多也只是开口不言。

这种行为,不只是诸葛瑾觉得奇怪,江东的其他重臣也都觉得庞统这是在为他人作嫁衣。

庞统听后,对诸葛瑾笑道:

“方今天下大乱,正义之道逐渐衰退,善人少而恶人多。”

“我想兴起这样的风俗以达到助长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扬好的榜样,改善世风!”

“如果不这样做......善人会越来越少......”

“十个人当中如果可以改善五个人,就可以将此事完成一半,进而达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励自己,这样难道不行吗?”

面对庞统最后的反问,诸葛瑾有些无言以对。

庞统的高雅心性,让此刻的诸葛瑾也有些受触动,看向对方的眸光,也变得更郑重了一些。

平静一瞬后,出言道:

“如今大都督攻合肥,已进入佳局,不日或可便攻进中原腹地。”

“荆州那边,也在遣大军攻伐宛城。”

“但曹操已没了马超的威胁,想必不日便会举兵百万,倾力南下。”

“荆州和江东如今互为盟友,终究是要与曹操大军在长江大战一场的......”

说到最后,诸葛瑾面上多了一丝严峻。

“士元,你可做好了迎接倾天一战的准备?”

诸葛瑾清楚,周瑜只让庞统任功曹之职,并不是小觑了庞统的能为,而是以此位去磨炼对方。

随着“卧龙”的名声越来越大,天下间又哪里有人真的敢去小觑这锋芒未露的“凤雏”?

庞统闻言,好似也看到了不久的将来,乱世的烽火将爆发出最大的火与热。

深吸一口气,轻声道:

“孔明他......如今有了这般大的名头,我又岂会不想一展屠龙之术......”

“终究是,之前时机未到罢了。”

“待那一战拉开序幕,我定不会缺席。”

此刻的庞统,胸中恍若有万千沟壑纵横,眸子如有星辰之光在闪耀,一身充盈的锐气直往外升腾而起。

身怀利器,杀心自弃。

浸淫二十载的屠龙之术,岂有不用之道理?

在庞统抒发意气之际,沉寂片刻的诸葛瑾,又突然想到了什么。

嘴角带笑的说道:

“士元,有一点你可能弄错了。”

“孔明现在确实在刘皇叔麾下任要职,但......如今名满天下的那位‘卧龙’可并不是我那个胞弟啊......”

诸葛瑾此话一出,庞统猛地回过头来,匪夷所思的看向诸葛瑾,双眸皆是迟疑之色。

名满天下的卧龙军师不是诸葛亮?

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荆州刘皇叔帐下,还有高人?

刹那间,庞统双眸尽是一片复杂的恍然,想到刘皇叔在短短半年内,便从四处流浪的状态,到如今坐拥几十万大军的庞大势力......

连心高气傲的孔明,都甘愿在那人之下。

那荆州那位真正的卧龙军师,又该是怎样的人......

……

军师府中。

诸葛志将挑选贤才任职的公务交给诸葛亮后,本想在偷得一些时间行躺平之举。

可随着宛城那边又传来的战报,诸葛志赫然发现自己这个军师在如今紧要的情况下,竟悠闲不起来。

宛城那边大致的战局倒是没多大的变化,四大军团依旧是不紧不慢的进攻,以消磨宛城守卒的士气。

四大武将连翻上场,只打得夏侯渊龟缩城中高悬免战牌。

荆州大军声威越发的猖狂,整日压城之下,宛城守卒的士气一日比一日的低。

可率领江夏军团的关羽,却是发现了荆州大军一个埋藏起来即将爆发的隐患。

当即便修书,直达军师府,送到诸葛志手中。

原来,随着日期渐渐逼近寒冬时节,气温越来越低。

而荆州大军皆是南方的将士,在抗寒能力上,天然就不如曹操的北方兵卒。

现在这种气温之下,已经很是削减荆州大军的战力了,若非宛城守卒实在被他们压得抬不起头的话。

只怕同等人数上,荆州南方士卒还真打不过习惯寒风的北方士卒。

诸葛志眉头紧皱,忍不住道:

“书上说,赤壁大战时,曹军皆是北方将士,有不熟水战的缺陷。”

“怎么不提北方将士,还他没有耐寒的优点......”

此刻,诸葛志又再一次明白了,纸上谈兵和现实的差距。

纸上谈兵之时,终究会有考虑不到的情况。

可现实不同,现实是真正的铁与肉的倾轧。

如今天气渐寒,连他都裹上了厚厚的裘衣,那些身着铁甲,手抓铁刃的将士,还要顶着风寒与人厮杀。

寒风一吹,又有哪片铁甲不冷的......

诸葛志深吸一口气,眉头紧皱,努力的思索着破局之策。

他现在到底是占着军师的位置,总不好全然将自己该做的事务都抛给诸葛亮。

诸葛志思虑许久,突然眼前一亮!

“嗯?周瑜正面攻打合肥,牵扯张辽的注意力。暗中绕道合肥,直取寿春......”

“这法子,他周瑜能用,我也能用啊!”

刹那间,诸葛志想到了周瑜在攻打合肥时的战法,声东击西,暗中以精兵绕后的举措。

大家都是盟友,都是高举讨伐国贼曹操的大义之旗,拷贝一个战法,一点也不过分啊!

当即,诸葛志便对身后侍从道:

“快去,把赵云将军唤来军师府!”

侍从领命,躬身应下后便往军师府外行去。

......

约莫半个时辰后,浑身带甲的赵云,便来到了诸葛志面前。

自被任命统领襄阳军团后,赵云便极少再来军师府了。

此刻诸葛志见到赵云,也不由的想起了刚来刘皇叔帐下的那段岁月。

那时,他清楚自己有几分斤两,一心想着开溜。

可随着风云变幻之下,诸葛志赫然发现,凭着后世普通人的思维,竟也能在这乱世搅动风云。

又经历在江夏时,被江东水军相围之后,诸葛志也彻底明白了什么叫做乱世。

以他这没干过苦力的身板,怕是溜出刘营后随便遇上个流寇都得重开。

再之后,诸葛亮来到刘营后,诸葛志也渐渐坐稳了自己军师的位置,不知不觉中融为了这乱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子龙啊,多日不见,你倒是越发的有气势了。”

诸葛志看着赵云笑道。

在他身侧护卫之时,赵云就完全是个尽职尽责的保镖。

为人忠厚,心性沉稳。

此时再见赵云,却只觉得对方脸上更多了一些锋锐的感觉,双眸也愈发的幽邃,如藏入鞘中的一柄利剑。

赵云闻言,赶忙恭敬道:

“军师命子龙领襄阳军团,子龙不敢负军师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