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漫游影视诸天之旅 > 第170章 武器储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派遣兵马接管整个朝鲜半岛的同时,陆诚也立刻派人向京城方面传信,让驻守在京城附近的情报人员,建议陆文昭,给魏忠贤送上一份大礼。

现在魏忠贤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陆诚这次打了这么大的胜仗,必须要把利益争取到最大化,哪怕是付出一些钱财。

这几年来,陆诚也没少让人暗中给魏忠贤送钱,免得那老家伙在天启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

朱由校对魏忠贤的信任程度不用多说,魏忠贤的一句话,能让前线战士们拼命换来的胜利变成理所应当,也能让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功劳变成利国利民。

在陆诚这里,能用钱解决的事儿都不是事儿,反正自己也不缺钱。绝对不能因为一些小事,闹出不必要的麻烦。

而且,不管现在给魏忠贤送去多少钱财,将来都能够加倍甚至十倍百倍的要回来,就当是在魏忠贤那里存个不定期理财吧。

另一边,孙承宗在给朝廷报捷的同时,也召集辽东诸将,商议能否借此机会收复抚顺或者铁岭。

陆诚一边派人暂时处理朝鲜的各项事务,一边亲自赶回辽阳,与参与议事。

等陆诚赶到辽阳,见到孙承宗与辽东诸将之时,众人看向陆诚的眼神都有些不一样。

孙承宗的眼中自然是欣赏,欣慰,贺世贤、尤世功等几位与陆诚关系好的总兵们,也为陆诚感到高兴。

至于那些与陆诚交往不多的总兵,眼神都不太一样,有人羡慕,有人嫉妒。

毕竟,这可是杀了努尔哈赤,泼天大的功劳,前所未有的胜利,朝廷必定会重赏,赏的小了都说不过去。

“陆总兵,恭喜恭喜啊。”

“恭喜陆总兵,一战斩杀努尔哈赤。”

“恭喜陆总兵,只是可惜了,没有拿到那努尔哈赤的人头。”

就连孙承宗也是满脸微笑的夸赞:“陆总兵此番铲除了努尔哈赤,乃是大明对后金以来最大的胜利,我已经奏明陛下,定会重赏陆总兵。”

“多谢大人,末将能有今日之功,全赖大人坐镇指挥。也要仰仗诸位总兵布防辽东,拖住了建奴的大部队…”

陆诚一番话说下来,周围的总兵们也都跟着高兴起来。

尤其是贺世贤、尤世功两人,这两位总兵虽然没有直接参战,却也出兵镇江堡,守住了辽东,跟着也能多少捞点功劳。

众人一番恭喜道谢之后,孙承宗带领众将来到地图之前,指着地图上的铁岭、抚顺等地开口道:“诸位,眼下努尔哈赤死在朝鲜,后金此刻必定混乱,本官有意收回铁岭、抚顺,诸位以为如何?”

贺世贤立刻开口:“大人,我同意出兵,此刻机会难得,如果能在第一场大雪来临之前收复失地,就能够挡住后金的攻击,趁着冬季修筑防御工事。”

已经七十多岁的总兵陈策也站了出来:“大人,我建议先取威宁堡,清河堡,再攻抚顺,如此一来,就可以与东南方的新奠等地连成一线,彻底收复辽中。”

孙承宗闻言,又看向陆诚:“陆总兵,你以为如何?”

“陈总兵的策略就很好,我赞成。我们现在完全可以收复抚顺了。”

其余各位总兵也纷纷站出来请战,现在正是开战的好时机,如果能够借此机会收复失地,大家都少不了一份功劳。

沈阳城的一位的副将鲍承先开口道:“陆总兵,你这次直接干掉了努尔哈赤,立了这么大的一个功劳。这攻打清河、抚顺的功劳,你就不要再跟我们抢了吧?”

陆诚呵呵一笑:“鲍将军说的是,本将麾下的兵马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又派出了不少兵马进驻朝鲜。也的确是抽不出太多的兵力收复失地了。接下来的战斗,就有劳诸位了。”

孙承宗闻言却是有些迟疑,现在整个辽东最能打的,肯定是陆诚麾下的辽南兵马。

如果陆诚不参战,这次能否顺利收复失地,还真不好说。

“陆总兵,你当真抽不出兵马了吗?”

“孙大人,陆某统辖整个辽南,还要分出大批兵马进驻朝鲜,所能抽调的兵马的确不多,跟在诸位总兵后面打打辅助还行,攻城恐怕力有不逮。”

孙承宗点点头:“那陆总兵能调多少兵,就调多少兵吧。这是收复之地,我们必须要全力以赴,一战而定。”

陆诚犹豫了一会儿,才开口道:“末将可再抽出5000兵马,与贺总兵一道出兵。”

其实,这次陆诚并不想与其他总兵一起出兵,也不想暴露太多自己的武器装备。

如今,陆诚手下的总兵力早已经超过了5万。

单单是陆续派往南方的远征军,以及从南方新招募的远征军,加起来就有一万五千兵马了。

分散在沿海岛屿上的海盗团,也有两三千人。

至于辽南本地,明面上有步兵五万,骑兵三千。

实际上还有特战队员五百,情报处行动人员人数也同样不少。

除了这些,各处大大小小的城池城堡中,还有一些负责治安的治安军,乡镇之中还有经过简单军事训练的民兵等等。

可以说,如今的辽南大地之上,几乎是全民皆兵。

当然,这么多的兵马,自然不可能全部装备火枪。

甚至,就连那五万正规步兵,也并没有全部装备火枪。

前两年,火枪的生产效率还不高,使用的也还是陆式一代前装燧发火枪,后来又推出了二代后装燧发枪。

到了现在,军中最先进的步枪,已经是发射金属子弹的单发步枪。也就是陆式三代步枪。

(雷明顿滚块步枪,每次只能装1发子弹。对应:陆式三代)

(陆式三代装弹)

至于类似98K、莫辛纳甘那种可以装五发子弹的栓动步枪,受限于目前的机械精密度,还无法做到量产。

而且,就算是这种一次只能发射一发子弹的“单打一”步枪,目前每个月的产量也不高,陆诚手下现在只有一千五百多支。

至于已经停产的一代步枪,大多都装备了远征军,送去了南方。二代后装步枪总共生产了三千多支,也有一部分去了南方,留在辽东的还有2500支。

也就是说,辽东的五万多兵马,只有不到五千人装备了步枪。

当然,随着机械的更新换代,技术的发展完善,三代步枪的生产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如今每个月已经可以生产五百支了。

至于迫击炮,生产的工艺相对要简单很多,比较有难度的反而是炮弹。

截止到目前,火器工坊总共生产出了60门60毫米迫击炮和10门80毫米迫击炮。其中有20门60毫米迫击炮也随着远征军南下了。

除了这些,火器工坊也生产出了一批可以发射金属子弹的左轮手枪,全都装备给了特战队员。

(最早的左轮,火帽、火药、弹头分离,装弹很复杂)

在昌城一战结束之后,陆诚立刻让士兵把迫击炮和所有能发射金属子弹的枪支全都藏了起来,并严令所有士兵不准外传。

每一支能够发射金属子弹的步枪,左轮枪,都有编号,回去之后都会入库,管理的相当严格。

至于那些前装燧发枪和后装燧发枪,反倒是对外开放了一些,甚至陆诚还赠送给几位总兵几支。

当然,送给他们的那些步枪,配套送的也都是黑火药和米尼弹。

至于这些枪支会不会流到朝廷那边,陆诚也并不在意。

就算是朝廷的工匠们把燧发火枪给搞了出来,生产效率也很难提的上去,质量也无法保证,还会因此耗费朝廷的人力、物力。

而且,陆诚这边的火器工坊,早已经升级成了兵工厂,也在时刻加强着武器改良。

尤其是随着福利院校中那些接受过基础物理、化学教育的孩子们走进兵工厂,武器改良的速度还会进一步加快。

早在几年前,陆诚就非常注意人才的培养,还亲自编撰教材,亲自培养出一批教师,亲自给孩子们上课。

那些孩子当中,也有一些年龄大的,受过一定教育的,直接就开始学习基础物理和化学。

陆诚也不要求这些人将来成为什么化学家、物理学家,只要求他们懂得制造枪械、火器所必需的物理化学知识即可。

因此,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东西,尽快培养出一批高级工匠。

当然,这些孩子们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也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

至于那些年龄较小的孩子们,并不着急工作,学习的内容也更加系统全面,未来也会成为更加专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