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 > 第174章 御前会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四日后,张俭率领唐军回到营州,将五百名高丽军士们集中看管起来。休整一日后,袁天纲与张俭辞别,带着飞骑们押解着高建佑父子一起回长安。

六月二十日,袁天纲回到长安复命,向李世民全面而又详尽地汇报了高丽境内的山川地理形势,并将自己绘制的高丽舆图献给圣上;同时,将高建佑父子献俘给圣上。

识时务者为俊杰!高建佑父子将高丽国内情况像倒豆子一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表示愿意为大唐效劳,带着大唐军队去征伐高丽。李世民大喜,封高建佑为正五品定远将军,赐浅绯官服,佩银鱼带;其子高放为正七品云骑尉,赐浅绿官服。

从此,高建佑父子作为高丽人,终生及其后裔为大唐效命,尤其是其孙高舍鸡在西域做镇守将领多年,后被提拔为守卫长安皇城的左屯卫将军;其曾孙高仙芝更是彪炳千秋,唐玄宗时期官至特进、安西四镇节度使、左金吾卫大将军,率领三万唐军在恒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塔拉兹),与大食(阿拉伯古称)二十万大军大战数日而惜败,从此,西域从一个佛教盛行地区而逐渐伊斯兰化。后因安史之乱,高仙芝被唐玄宗冤杀。

因张俭与袁天纲兵不血刃占领建安城,为大唐军队征伐高丽提供了一个战略支点,封张俭的爵位为皖城郡公;袁天纲加封为从三品云麾将军,赐紫色官服,佩金鱼带。

回长安后的日子,李世民与李积、长孙无忌、张亮、李道宗、阿史那设尔、契苾何力、袁天纲等人就泡在两仪殿内,共同研究袁天纲从高丽带回来的高丽舆图。

在挂着高丽舆图的屏风前,袁天纲向李世民、李积等人详细地宣讲道:

“据臣这次出使高丽所了解到的,高丽是一个农耕国家,是一个糅合了靺鞨、扶余、鲜卑、华人、乌桓、契丹、室韦等民族,国力远超突厥、吐谷浑、薛延陀等游牧民族,其国土面积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全国人口500万,兵力25万人,再加上百济,已然是一个东北亚区域强国,所以征伐高丽的难度将会远超大唐以往历次战争,这就是隋炀帝率领百万大军、三征高丽而失败的主要原因。

从隋朝开始,高丽就一直将中原王朝视为假想敌,为了抗御中原王朝,实行全民皆兵,自辽东地区的辽水到鸭绿江建起了四道防线。”

李世民过去一直轻视高丽,将其国力与突厥、薛延陀等同,听袁天纲这么一说,才感到当年隋炀帝三征高丽而失败的压力。于是急切的问道:

“是哪四道防线?”

袁天纲抿抿嘴,继续说道:

“第一道防线:高丽在沿着辽水建立起一条一千里长的山城堡垒体系,包括:新城、玄菟城、盖牟城、辽东城、白岩城、五女山城、丸子城、大城山城、安市城、建安城、卑沙城等。

目前我们已经通过偷袭拿下这个千里防线的战略支点建安城,但是其他堡垒也如建安城一样,都是山城堡垒,易守难攻,都是难啃的骨头。

第二道是天然防线:是南北长1000里、东西宽200里的大辽泽,除了冬季以外,一年三季都是一片烂泥沼泽地,极其不易大军通行,尤其是辎重通过时会陷入泥泽中。经过大辽泽需两个条件:一是,只能冬季通行;二是,需要组建一支工程兵部队,遇到滩涂泥泽处,就铺路搭桥通行。

第三条防线:高丽在沿着鸭绿江西岸建立起一条山城堡垒体系,包括:丸都城、国内城、乌骨城、泊汋城、大行城等。

第四条是天然防线:鸭绿江。鸭绿江东西长1600里,宽400-1000米,是一个天然的防御天堑。鸭绿江东岸是辱夷城,只要拿下此城,平壤城就是一个孤城,不能拒守长久。”

这时,李世民插话问李积道:

“李英公,隋炀帝率领百万大军三征高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李积回答道:

“隋炀帝征伐高丽失败的原因有四点:

一是,隋军没有集中优势兵力,重点进攻山城堡垒,然后各个击破,而是采取的是分散优势兵力,四面出击,致使隋军在分兵攻城的战斗中,耗时费日,导致兵力逐渐消耗殆尽。

二是,隋炀帝过于专权、机械死板。所有军事行动必须向其汇报后才能执行,不利于隋军将领临机处置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各种情况,严重地束缚了前线隋军将领的手脚,只能机械地按照隋炀帝的命令行事,严重地贻误了战机。

三是,隋军水陆两军没有协同作战,而是各自为战。

原计划隋朝陆军与水军协同作战,在平壤城会师,一举灭掉高丽。但由于陆军行军作战迟缓,顿兵于鸭绿江防线的西岸,失去了与水军会合攻打平壤城的有利时机,致使隋朝水军,在没有陆军配合的情况下,孤军深入攻打平壤城而遭惨败。

四是,隋军劳师远袭,远离后方,军队的后勤供应发生了严重困难。

隋军在出发时只备有百日军粮,而隋朝又没有建立起保证部队后勤供应的保障体系,致使隋军在向高丽进军的途中,出现了严重断粮的现象。

五是,高丽军队玩弄诈降战术。每当隋军将要攻陷城池的时候,高丽军队都采用诈降的办法麻痹隋军,赢得修复防御工事的时间并重新组织抵抗,致使隋军数次攻城都功败垂成。”

李世民听罢,微微点点头,问李积道:

“如果你作为唐军主帅,你是如何用兵?”

李积看着高丽舆图,沉思一会儿,说道:

“臣如果是唐军主帅,应总结隋炀帝征伐高丽失败的教训,采取以下四点:

一是,在营州建立一线后勤补给基地;在幽州建立二线补给基地;在洛阳含嘉仓建立后方总补给基地。

二是,命令将作大监阎立德组建工程部队,负责对辽水、大辽泽、鸭绿江的逢山修路、遇水搭桥的工程建设工作。

三是,大唐海军与陆军协同作战,水陆俱进。陆军第一步是从营州出发,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辽水千里防线的山城堡垒;第二步是再在工程部队的协助下通过千里大辽泽;第三步是再集中优势兵力,逐一拔出鸭绿江西岸的山城堡垒;第四步是与水军会师于平壤城下。

四是,按照圣上的部署,大唐海军一万三千人乘五百艘战船从莱州出发,渡海向辽东地区进军,与陆军会师于安市城,然后南下攻占平壤城。”

李世民听罢,点头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