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清穿之娘娘她是东北滴 > 第218章 雍亲王 圆明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胤禛成了雍亲王。

得知历史还是按照正确的轨迹在走,虽有偏离,但是好歹还算正轨,长宁就放下了一大半的心。

更何况,除了雍亲王之外,皇上还赏了胤禛一个园子,圆明园。

长宁对圆明园可是如雷贯耳啊!

要知道之后的那群八国畜牲,会毁坏这样的文化明珠,她的心都疼得滴血。

她觉得必须好好保护中国自己的文化瑰宝才行,而且要与时俱进,不能闭关锁国,再次经历之前的屈辱了。

之前胤禛也是人微言轻,现在他成了亲王,成了所有皇子里地位最高的人,想来权势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能掌握全局了。

所以长宁就在思索着怎么和他说件事。

难道要坦诚自己是几百年之后的人?那是不是会被当成妖怪啊?

长宁觉得凭借他们的感情,以及胤禛对自己的情分,肯定不会对自己做什么,也不会影响他对自己的爱,但就是感觉怪怪的。

穿越本来就是一件没有科学道理的事,什么脑电波,七星连珠,天空异象都是扯淡的。

她觉得自己解释不明白。而且吧,这也不算是历史上的清朝,就是一个架空的平行世界,日后到底会不会还像之前一样经历战争,她也说不准。

所以这事暂时提出来也没用。

不过她觉得可以仿着康熙。

康熙不是一直做梦,梦魇缠身吗?

这就是个好方法啊!

她也可以装作做了噩梦,然后把之后的事就当作梦境一样,给他启示就行了。

长宁越想越觉得是个好主意。

她真是太聪明了,不愧是写话本子的女人。

因此,在胤禛回来陪她睡觉的这天夜里,长宁就装作梦魇缠身的样子,不停地拉扯着,呼喊着,但是心里却还直打鼓,这会不会太夸张啊?

不过她显然低估了胤禛对她的疼宠,见她梦魇了,立马就让人拿牌子去宫里请太医。

阿这……

如果太医来了,说自己屁事没有,吃嘛嘛香,这不就搞笑了吗?

所以长宁干脆就“悠悠醒转”过来,拉住他的衣袖:“不用请太医,我没事,就是做噩梦了。”

胤禛用柔情似水的声音安抚她:“没事的,瑶仙,你别怕,我陪着你。让太医检查一下,我才放心。”

长宁到底没拗得过他。

不过她也没忘了正事,死死拉着胤禛的袖子,装作受了极大惊吓的样子,目眦欲裂,大口喘着粗气。

这奥斯卡小金人不给我颁发一个简直可惜!

我才是白玉兰最佳女主角!

长宁小声啜泣:“胤禛……我刚刚做梦……梦到了有倭寇侵占我们的领土,杀害了好多百姓,还让我们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我们……我们大清完了啊!”

胤禛心脏突突直跳,眼皮子都要抽筋了,几乎是瞬间,他立刻转过头去,发现四周无人,这才松了口气,把她搂在怀里,轻声责怪:“别宣之于口啊,这要是传出去了,对你不好。”

长宁点点头,接着说:“这可怎么办,就连皇阿玛刚赏给你的园子,都被他们一把火烧光了!”

胤禛咬紧牙关:“你放心,不会有这种事的。我们大清是天朝上国,哪个倭寇没长眼睛的敢来侵犯?”

长宁摇了摇头,接着劝说:“不是的,他们已经开始发展工业了,很多行业都领先我们,尤其是海上贸易这块,还在贩卖奴隶,积累了许多财富,获得了大量的土地。我们……我们如果实行了海禁政策,就不能和外界其他国家取得联系,更不能知晓他们的技术和国家发展程度,一旦落后,也不为人知啊!”

胤禛觉得她有些杞人忧天,怎么可能?但是他也不是那么自大的人,瑶仙的话不无道理。

如果一味地只关注自己国内的百姓,不去加强其他地方的联系,只怕将来会吃大亏。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果连知都做不到,如何能胜?

康熙倒是非常向往西学,宫里也有不少西洋人,西洋画师,可见他们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

想到这里,胤禛又捋了捋她头发,柔声说道:“放心吧,你说的我都记着了。不会让你这个噩梦里的事情发生的。”

然后胤禛又轻声哄了她许久,长宁觉得今晚应该算是达到目的了吧,日后如果他不上心的话,自己干脆就装作被鬼魂附身,再次亲身说法,应该就行了。

说话间太医就到了,赶紧给长宁把脉,却有些纳闷,纯福晋分明一点事也没有啊。

不过宫里的太医都是人精子,肯定不会直说,于是拐着弯委婉地说纯福晋这是累着了,休息不好,要早睡多吃多运动,掉了一堆书袋子,胤禛就让他回去了,自己陪长宁睡。

等第二日,他思来想去准备去护国寺求个平安符回来,不论是真的梦魇,还是别的什么作祟,他都不想让长宁受到什么伤害。

当长宁收到一枚小小的平安符时,不是不诧异的,但是迎上胤禛的目光,她还是二话不说就放在小荷包里,系在身上了。

胤禛语重心长:“一定要贴身携带,不能摘下来。这是我特意去护国寺请慧明大师开过光的,能保佑你这辈子平平安安,顺遂顺心的。”

“好。”长宁又珍重了几分。其实她有时也会想,自己可能就是现代的一缕游魂,不知怎么飘到这里来了,可惜原身大病一场,没挺过来,所以才让她穿越过来,代替她孝敬父母,振兴门楣。

既来之,则安之。

她只能被动的接受,主动的生活。在古代的礼教束缚中保持自我,努力适应,尽自己所能过得自在一些。

除此之外,既然她能接触到大清皇权中心,也可以竭尽自己所能,努力规避日后屈辱的境地,提前发展国力。

只是她本来就不太关注科技,也不是理科生,原本在现代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法学生,但是清朝的法律已经比较完善了,她也没什么用武之地,更没办法行使大学老师教过的,期末考试中的“紧急立法权。”

只是长宁想,哪怕再细小的事,殊不知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正好胤禛现在正是可以大展拳脚的时候,长宁打算列个本子,将自己能想到的都写出来,交给他,看看哪些可行,哪些或许由于目前受限,要等他登基之后才能成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