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杜甫五岁那年,随家人迁居郾城,在这里,他亲眼目睹了一位戎装女子舞剑。

此人正是名动大唐的舞圣公孙大娘!

这一首剑舞给年幼的杜甫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这株年幼时种下的种子,直到五十年后,才开枝发芽,长出了一棵参天大树。

这是后话,暂时先按下不表。

良好的家境,优渥的教育资源,加上年少时就能目睹大唐那一批最璀璨的人,这些都让年幼的杜甫就展露出非凡的才华。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开元十二年,唐玄宗封禅泰山,率文武百官迁至洛阳长达三年之久,十二岁的杜甫也因此得以在家族长辈的带领下,时常出入于岐王宅府中。

在这全天下最为金贵之地,杜甫放眼望去,皆是大唐最为璀璨的明珠!

舞圣公孙大娘的绚烂剑舞、乐圣李龟年的筚篥仙音、画圣吴道子呕心沥血的名画、草圣张旭泼墨挥笔的狂草。

人们在觥筹交错之间,谈论起的都是那位风华绝代的状元郎王维,那个逐渐声名鹊起的李白,襄阳的孟浩然,越州的贺知章……

目之所见,皆是繁华!

但这也让杜甫难免有些心里忐忑,他身上背负着的,可是京兆杜氏的名头啊!

可放眼天下,所谓诗书画乐,各个领域的顶峰,似乎都早已被那一个个显赫的名字所占据。

人们提及这些名字,都会发自内心地赞叹不已,生平得以一见,都是此生最为荣幸之事。

他杜甫,虽然出身名门,但在这些璀璨繁华面前,又算得上什么呢?

历史,会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和评价?

少年杜甫难免会产生踌躇和迷茫心绪。

就是在这种胸有大志,背负使命,却又有些忐忑不安的心境下,二十岁的杜甫远离了居住多年的洛阳,去游历山河,去积攒名望。

对唐朝的读书人而言,到处打卡题诗,无疑是一种扬名的最好方法。

还能凭借自己的诗作才情,从达官贵人的手中换取银两,混口饭吃,倒是和今天的主播有些类似。

对流量的渴望,千古不变!

年轻人嘛,总是健忘,在欢快的游玩时光中,早期产生的些许烦恼,很快就被抛诸脑后。

谁家的孩子在玩的时候还考虑学习啊?

杜甫在风景优美的江南停留了四年时光,而后因参加科举考试,回到了故乡巩县。

这次科考一如既往地艰难,三千人参加,只录取二十七个名额。

在江南游历(玩耍)了四年的杜甫,理所当然地不在题名之列,他对此也不在乎。

自己还年轻嘛!

于是考完试后,他又开始了游山玩水的生活,并题诗写道: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

可见少年时的杜甫,年轻气盛,恣意轻狂,和许多我们熟悉的大唐才子,并无二样。

他狂到了什么地步呢?

二十四岁,就在科考失利的同一年,他‘放荡齐赵间’,随后来到了东岳泰山,写下了《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光芒四射,气势磅礴,仿佛在山巅云端之上,能看见一个睥睨天下的骄傲青年,在以此诗,向全世界宣告着自己的到来。

巧合的是,杜甫一生之中,拢共写下三首《望岳》,分别成诗于他青年、中年和暮年三个时期,也由此反映出了他曲折离奇的一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部分对杜甫“诗圣”名头与“杜诗”地位有所疑惑的听众,在听见这句诗时,内心顿时服了气。

听得深夜宇宙系列诗词多了,品鉴欣赏古诗词的水平也自然提高了许多,一些诗句的好坏,几乎是不用动脑,凭本能就能听得出来。

现在,绝大部分深夜宇宙系列粉丝都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一句诗词的好坏,评判标准很“简单”——

能不能在初见的第一眼,就打动心灵,让人有种惊愕、起鸡皮疙瘩的感觉,就是最直观的证明。

不过,以这种标准来判定,估计翻开书店里卖的任何一本诗词集,七成以上的诗文,都是“不合格”的。

太少了!

能够一眼就震撼人心,初遇就彻底爱上,一听见就知道这句诗词绝不简单的那些金句名言,几乎都是名垂青史的经典之作,可遇不可求。

为什么苏轼李白的粉丝比其他深夜宇宙人物多出那么多?

就连王守仁都不能与以上两位比群众基础,原因就在于这里。

当别人终其一生才能憋出一两句传世金句时,你这边好像在走量批发一样,想不吸粉都难!

所以,杜甫的这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出,大家就顿时心知肚明,天才俱乐部的会员之争,又多了一位能入场的大才!

“三十岁那年,杜甫迎娶了自己的妻子,一位出身弘农杨氏,同样是名门望族身份的贵女,本该从此强强联手,走向人生的巅峰。

然而,从天宝二年开始,杜甫的厄运却接踵而至。

先是抚养他多年的二姑母去世,让二岁就丧母的杜甫,真正体会到了何为‘丧母之痛’。

第二年,他的父亲杜闲也因病去世。

那个游山玩水,衣食无忧,放荡不羁的傲气青年,一下子就失去了自己人生之中的两大精神支柱。

他的人生拐点也就此到来。

不过,也许命运也愿意为这位圣贤的人生拐点,添上一份奇妙的色彩。

在同一年,三十三岁的杜甫,和四十四岁的李白,在洛阳相遇。

时年李白虽然名气很大,有‘谪仙人’的雅号,但却仕途不畅,刚被唐玄宗从长安城赐金放还。

两个失意人相逢,由此结下了深厚缘分,后来,一个名为高适的诗人,也加入了其中,组成了游山玩水三人组。

他们结伴登高望远,林间徜徉,高歌痛饮,畅谈光风霁月,讲述自己的豪情壮志。

只是,当时的三人,却都是同病相怜的天涯失落客罢了,他们虽然眼眸里都向往着未来,但对于明天到底身在何方,谁都没有确切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