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 > 第199章 多少有一点写词的天赋在身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9章 多少有一点写词的天赋在身上

元宵晚会过后一个月,因顾知书的舞台表演而掀起的风暴,逐渐平息,宣称告一段落。

但那个“一夜鱼龙舞”的舞台,却早已成为经典,深深刻在了每一个观众们的心中。

那个叫辛弃疾的绿袍老者,也随着《故事人生》节目的播出,而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之中。

一段何等波澜壮阔的人生!

他出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从小生长养大的地方,已被金人所占领,成为了金国铁骑践踏的沦陷区。

幸好辛弃疾有一位三观端正的爱国祖父,在祖父的教导下,辛弃疾始终自觉拥有身为汉人的强烈民族情怀。

并且在目睹过残酷统治与同胞们的悲惨生活之后,他更加坚定了心中想要恢复中原的决心,自幼便立下了恢复疆土的宏大目标,并一直为此不断努力奋斗着。

他的“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何尝又不是对自己年少时立下的志向,一句最好的感慨与回应?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完颜亮兵分四路,对南宋发动全面进攻。

当时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率领了一支2000人的队伍加入了农民领袖耿京所领导的起义军队伍一同奋起反抗。

第二年,作为金军首领的完颜亮却因金人军队内部突发矛盾而被部下杀害,金军内部一时间群龙无首,混乱不已。

察觉这是千载难逢的绝好反扑机会,当时辛弃疾在队伍中担任掌书记,主管文书,参与机密,他立即受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系,结成同盟,共同围攻金军。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都没等辛弃疾联系上南宋朝廷呢,他在返程途中就收到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

同为起义军将领的张安国投敌叛国,并将辛弃疾的老领导耿京杀害的消息,这个消息让年轻气盛的辛弃疾顿时怒气横生。

也不管身上肩负着的联络南宋朝廷的任务了,家都被人端了,联盟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一般人得知此噩耗,估计也只会仰天长叹,感慨命运多舛,时不我与。

但辛弃疾没有。

他当天夜里便率领几十名精兵潜入敌方军营前去捉拿这个叛贼,以锐不可当之势从有着几万人的金军军营中成功生擒了张安国,并押送至建康,将人交给南宋朝廷处置。

这一场堪称壮阔的擒贼战斗,让辛弃疾顿时名震天下,因此得到了宋高宗赵构的赏识。

年轻有为的辛弃疾被任命为江阴签判,正式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辛弃疾本以为得遇明主,从此就能背靠南宋朝廷,领兵作战,挥师北上,收复失地,光耀祖国的大好河山。

三年后,他向朝廷献上了自己的抗金方略,但这本倾注了他全部心血的奏章,却如石沉大海,没有激起半点波澜。

南宋朝廷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这个单纯的年轻人之想象。

由于他是从沦陷区投奔而来的人,又被称作“归正人”,南宋朝廷对这类人的处置,始终带着一丝怀疑的眼光。

哪怕有着“投名状”,且文武双全的辛弃疾也不例外。

他虽有报国之心,却奈何一直被排挤在权力中枢之外,只能屈身当一名地方官。

即便成为了封疆大吏,对当时的辛弃疾而言,也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唯有北伐,才是他此生永恒的志向!

为了整顿吏治,为北伐积攒力量,辛弃疾开始了在地方大刀阔斧的改革。

然而这却进一步触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蛋糕,遭到了如狂风骤雨般的激烈弹劾,四十二岁那年,辛弃疾被罢免了所有的官职,就此孑然一身。

察觉到自己和最初的理想渐行渐远,辛弃疾选择了隐居生活,并且在期间写下了那首经典的《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日子虽然过得悠闲,但满腔的愁绪却是难以宣泄,一个“欲说还休”,道出了辛弃疾郁结心头已久的心境。

空有一生抱负,习得一身武艺,却不为所用,悲愤愁苦每日都缠绕心头,但是又有什么用呢?

思来想去,最后也只能是谈谈天气罢了。

但以《丑奴儿》的诞生为代表,辛弃疾似乎觉醒了自己与生俱来的另一个隐藏天赋——

写词!

和很多历史上着名的诗人、词人,在十几二十岁就在诗词文章一道上有卓越建树不同,辛弃疾却是年过四十了,才开始写词。

然而,你经历过的一切时光,都不会浪费。

过往种种所见所闻,年少时的壮怀激烈,壮年时的郁郁不得志,以及对金人的仇恨,对朝廷的失望,对民间享乐风气的不满,对王师北上的期盼,这一切一切,都化作了他创作的灵感和动力。

于是一篇篇流芳百世的佳作,就如同流水线上的工业品一样,被这个四十多岁的老头,用笔墨挥洒在了历史的宣纸之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写词的天赋在身上的。

1203年,早已满头白发的辛弃疾,终于听见了朝廷传来他心念已久的北伐消息,随着故友们的一个个离去,这个老者都快要忘记了那个他惦记了一生的梦想。

此时猛然回首,不禁泪流满面,心中的热血再次被点燃,挥师北上的志向,如烈火般燃烧,使年过六旬的老人,再次披甲提剑。

他仍可上阵杀敌,只要国家需要!

然而,命运再次和这位可怜的老人开了个玩笑。

所谓北伐,不过是一个噱头,一场政治倾轧的游戏。

辛弃疾虽被重新启用,却也只是挂个虚职,并无半点实权,只能眼看着草包无能的主帅,鲁莽用兵,让王师节节败退。

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登临北固亭,遥望远方景色,天地茫茫,人在此刻是那么的渺小。

他不由得再次感慨自己报国无门的哀痛,悲叹这一生的境遇,也就此心境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千古绝唱。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207年秋,辛弃疾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