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快穿之路人甲奋斗成大佬 > 第213章 种田使我快乐(18)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3章 种田使我快乐(18)

网络时代,一切皆有可能,就好像依流县最开始因为大学生特种兵的劳动之旅慢慢在网上火了。

发展到后面就有了成为热门旅游景点的趋势,这一方面自然是对经济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对一个贫困县来说方方面面都是不小的挑战。

吴宏毅是一个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人,不然当初也不会这么支持水淼合作社的发展了,因为如此,今年拿下大订单之后,有望全县集体脱贫,这政绩可就大了,也给了他足够的底气。

他自然也看到了这波趋势,一天几个大会给所有部门的一把手紧紧皮,不能出纰漏。

除此之外,也吸取网上各大旅游城市的教训,下去各大乡镇、部门、餐饮单位等调研,绝对不能出现黑称、乱开价等行为。

他可不想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领导重视,耳提面命还是很有有效果的。整个依流县就好像重新焕发出活力,大家都齐心协力坚决不丢依流县的脸!

黄秀秀他们这些扶贫干部也是异常的繁忙。政府给每个贫困村都拨了一笔专款作为这次旅游发展经费,民宿改造、公共厕所等等让这帮年轻人亲眼见证自己的申论文章慢慢变为现实。

最开始过来旅游的人图的就是一个原生态县城的清净,要知道现在知名景点不再是看风景旅游了完全是看人从众,体验感变差了。

他们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没想到到了依流县,一切设施比自己想象的好太多了。

车站就有放寒假的大学生充当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住宿条件一般,去村里的民宿一看就是刚刚改造的,条件一般,但便宜卫生。

吃的就相当有地方特色了,这就很让人惊喜了,没有长沙臭豆腐这些同质化的食物占据,街头巷尾的小店都各具特色,而且物价很低,这让出去旅游默认被宰的人都有了意外之喜。

这样一来,来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不少村落里的村民原先吃不完要喂猪的菜搞到最后连他们自己都快没得吃了,但总的来说赚钱还是非常开心的。

水淼也从这举一反三,等到游客高峰期结束,她邀请了所有合作的客户来龙里村考察他们签订的农产品的生长情况,食宿全包。

这一方面也是为了拉进彼此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给他们吃一颗安心丸,农产品的合作线拉太长了,哪怕签了合同,中途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变故,只能尽量消除各种不利因素。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千里迢迢来到龙里村,不过还是有六位明确回复了会过来考察。这也是一重筛选,越看重品质越有可能达成二次甚至多次合作。

庄杰就是其中一位,他从新加坡赶过来自然舟车劳顿,随着换乘的交通工具越来越便宜,环境也越来越原始。

不过他没有一点的失望,反而兴致勃勃,他最关心的就是农产品的品质,只有在这样山清水秀,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它们的品质才有保障。

水淼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知道他们来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考察生产基地,稍作休息之后就带着他们一群人上了山。

此时松茸还没到采摘季,但是对于懂行的人来说,抓把泥土就能把情况摸得八九不离十。

总的来说,大家对松茸的生长环境还是很满意的,特别是听到水淼介绍整个松茸基地的规模后,更是震惊!

就像是庄杰,别看动不动出国出差,见识多了,但还是有被震撼到的,他去过不少国家不少顶级食材基地,充其量只能做到小而精,像依流县这样几乎一个县的松林都作为基地非常少见了。

“我们骨子里就是向往着大,地要大,规模要大。所以真的要发展产业支柱的时候,一旦发现成熟,往往能做到全球前几。”

听到这,其他人的呼吸都急促了,虽然现在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是不妨碍他们幻想这要是有可能成功的,他们能做什么!

水淼自然也看出了他们的异动,不仅看了硬实力,还带他们参观了各大科研小组,以及能够公开的成果,虽然比不上大企业的规模,但是这么多人,这么多高校的研究基地还是很唬人的。

再看到已经完成初步建设的各种配套中心,庄杰他们早就收起了轻视的心思。在他们看来,农业公司最根本的还是你的产品的竞争力,再高大上的公司门面也比不上拳头产品的多寡和科研人员的规模。

不仅仅是松茸、竹荪这些产品,飞禽走兽、林下药植都是水淼推荐的点。无公害就是水淼主打的一个宣传点,而且一点水分都没有,说起来也是好笑,以前是穷的用不起化肥农药,现在能花钱买了,水淼也第一时间禁止了。

明明几个人来的时候都不以为意,但是水淼介绍的越多,几个人的算盘就打的越响。听到走地鸡都是通过吃中草药来防御病害,两眼放光,都是生意人,脑子一转就已经给这鸡打出了“无抗生素元气鸡”的招牌了。

不来不知道,一来发现宝藏还真不少。连着三天被水淼好吃好喝招待,走的时候,几个人又签了好几种农产品的意向合同,特别是蓝莓,已经约定好等蓝莓成熟了过来会再过来,如果符合高端水果的采购标准,那蓝莓的销路也不成问题了,这又是去了水淼一块心病。

“恭喜水姐了,又为依流县的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立下汗马功劳了。”黄秀秀走过来恭贺道。

“我可不敢居功,依流县的前景都是大家一起奋斗出来的。”水淼看向黄秀秀手中的名册,“这是什么?”

“这是我们村六十周岁以上孤寡老人的个人信息。”黄秀秀翻了翻自己创建的档案,“这段时间我自己摸索的事情。现在不是青年返乡了吗,年轻人回到家能照顾到老人,但是像是没有子女或者子女没有回来的孤寡老人,行动不便的,就是一日三餐要想吃好都有点困难。”

黄秀秀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是来龙里村扶贫的,但是这块工作水姐您给我完成了99%了,我想着为孤寡老人也干点事。

之前就在村里安排了一个居家养老点,负责六十周岁以上的老人的三餐配送,现在村里也有钱了,这些支出就由村里承担。大家反响也挺好,我就打算将这个作为一个试点工作向上汇报,如果有能力在全县铺开的话,其他地方的老人家也能有个热饭热菜。”

水淼认真地听完黄秀秀的设想,发自肺腑地感叹道,“秀秀,你真的很了不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扎实推进民生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不仅仅是文件上的漂亮话,更是像黄秀秀这样千千万万基层人员用情坚守初心, 践行为民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