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孝所言甚是,如果这一次不能把袁绍打服,将来联合之时,必定是冲突不断。你们且在陈留休整,我率军去追击袁绍。”...
曹操认为郭嘉的话很有道理,于是让他们留在陈留,自己则是率军前往官渡追击袁绍军。
曹操率军一路疾驰,紧赶慢赶还是慢了一步。此刻袁绍和他的中军已经离开了官渡,退往延津。断后的颜良和文丑谨遵袁绍将令,不给曹操一丝机会。
曹操率军追击一程,几乎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只能停在黄河边,悻悻的看着袁绍军安然无恙的撤走。
官渡一战,天下震动。虽说双方表面上打了个平分秋色,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袁绍吃了一个暗亏。曹操的亮眼表现,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
一些有眼光的世家大族,也重新审视起和曹操的关系。
双方各自罢兵返回领地,开始舔舐伤口。但双方的谋士都已经看清了未来的天下大势,所以袁绍和曹操摒弃前嫌,开始试着接触。
这边袁绍和曹操打完仗安生了,而长安的刘备则是又开蹦跶了。他见刘睿称王,于是抱着那块中山靖王之后的牌匾,舔着脸也跟着自称秦王。
对于刘备称王一事,李儒和法正都是赞同的,毕竟谁也不想低人一头。再者刘备无后,此时称王,能够大大增加麾下文武的凝聚力。
而且西凉也不太平,韩遂和马腾一直都没有臣服刘备。每年秋冬之际他们都会联合羌人,进犯刘备的领地。刘备也是数次派兵征讨,但韩遂和马腾联合起来实力不弱。
哪怕刘备麾下有关羽和张飞这种万人敌,以及李儒和法正这种智谋之士。双方打了这么多年,愣是对人家无可奈何。
所以刘备趁着这一次称王之际,给两人去信。心中言辞恳切,希望两人加入他的麾下,并开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
说实话,对于刘备的招揽马腾还是很心动的。只是韩遂一直反对,而且他的长子马超也看不上刘备,所以这件事就这么一直拖拉下来。
冀州的袁绍得知刘备称王的消息,气的当场破口大骂。他袁氏四世三公,如此高的威望,都没有称王,而刘备那个贩履织席的家伙竟然称王了,这让袁绍的心里如何能服气。
于是袁绍大手一挥,也准备称王的事宜。
这一次袁绍麾下文武的表现的很齐心,全部持赞同意见。反正皇帝早薨,汉室威望不复,什么非刘姓者不可称王的誓言也无需在遵守了。
他们都希望袁绍再进一步,带领众人建功立业。于是在返回邺城后,袁绍选了一个良辰吉日,筑坛祷告,自称赵王。
看到各路诸侯接二连三的称王,许昌的曹操在经过内心的一番挣扎后,也向臣下询问该不该称王。
曹操麾下一众文武,除了荀彧极力反对曹操称王,其他臣属全部赞同。眼看自己独臂难撑,荀彧索性称病,用这种态度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其实曹操对荀彧有些愧疚之心的,但如今大势如此,如果他不跟着前进,就会被麾下众人所抛弃。所以曹操没有选择,只能激流勇进,在许昌自称魏王。
本来只是装病的荀彧,见到曹操真的称王了,他心中坚持多年的信念轰然倒塌。他不知道自己奋斗了半辈子,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这样的打击下,荀彧是真的病了,再也无力支撑那些繁重的公务。曹操得知消息后,来到府上探望了几次。
也不知道两人都说了什么,反正每次曹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久而久之,曹操就不再来荀彧的府上了,这对多年的君臣,并肩而行的好友,也因为理念不合,而渐行渐远。
官渡之战,以及袁绍等人称王的消息传到了襄阳,刘睿看着手里的战报,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
“这些人还真是勇气可嘉,主动把出兵的借口给了本王。”
“主公,袁绍等人也是不得不如此啊,否则他们该如何,应对我军接下来的进攻呢?”
贾诩轻捋胡须笑呵呵的说道。
“是啊,争霸天下争得就是一口气。若是在气势上输了,这个天下不争也罢。”
庞统接着说道。
“没关系,不着急。我军接下来的是三年计划,只等三年一过,就是风云再起的时候。”
如今各地战火平息,刘睿准备用三年时间休养生息。只等大军休整完毕,届时就以气吞山河的气势,横扫天下。接着刘睿又看向堂下的刘巴和糜竺,开口问道。
“子初,子仲,新五铢钱的发行结果如何了?”
“回主公,新五铢钱发行的效果很好,已经逐步替代了老式五铢钱。大概在今年年尾,我军治下就会全部使用新钱,所有旧钱全部集中起来,回炉重铸。”
刘巴出列,向刘睿禀报新钱的发行情况。
等刘巴说完,一脸喜色的糜竺,也出列禀报他的任务完成情况。
“主公,属下已经通知所有北方前来的客商,告知他们想要在江南购买物品,必须使用我们的新钱。不少商旅都已经兑换了我们的新钱。
一些铜钱不符合标准的,则是用金银来替代。短短数月,我军已经收缴了不少的金银,可谓是大赚特赚。”
“你们做得很好,虽然短时间内不会爆发大战。但是北方势力错综复杂,我们必须随时随地暗中削弱他们的实力。
现在北方大战刚结束不久,他们暂时还注意不到这个漏洞。子仲你要抓紧时间,尽量将北方的财富,往江南引流。
等到将来大战之时,本王要袁绍、曹操等人连粮草都难以筹集。”
刘睿没有在明面上插手袁绍和曹操的争斗,但是在暗地里,他已经展开了金融战。
“属下领命。”
刘巴和糜竺躬身领命。
“公仁,各地书院建设的如何了?”
接着刘睿又看向董昭,询问他在各地开设书院的情况。
“回主公,在各地太守,县令的配合下,书院正在逐步开设。有了新纸和书籍的支持,很多读书人都已经迫不及待的进入书院学习了。
等到这些学子学完三年后,完全有足够的人数,来参加科举考试了。”
董昭洋洋洒洒的向刘睿禀报,各地书院的开设,以及学子们那高涨学习的热情。
“很好,只要科举制度实行,我军将再也不用担心人才的储备情况了。”
刘睿的这一盘棋下得很大,他要用三年时间来推广书院,从根上断绝世家把持学习知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