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州城的府衙内,甘宁正和徐庶坐在一起,两人脸上愁容遍布。...
“军师,今日又有两千多百姓涌入城中,我们就快撑不住了。”
甘宁看着徐庶,希望他能想想办法。
“让将军失望了,我现在也没什么好办法。”
面对甘宁希冀的眼神,徐庶苦笑一声摇了摇头。
“可恶的李儒,简直太卑鄙了。不但在我们的水源下毒,还逼迫附近的百姓入城,消耗我军粮草。我们要是不让百姓进城,他就当着我们的面屠杀百姓。
别让我找到机会,不然我饶不了他,咳咳。”
甘宁久经沙场,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此卑鄙的计策。若不是深陷重围,他绝对饶不了李儒。
原来李儒比贾诩想象中还要阴损,他不但断了梁州的水源,还早在数天前,就派兵将附近村落的百姓劫持到城下。
如果甘宁他们不放百姓入城,李儒就下令射杀那些百姓。本来甘宁以为李儒只是吓唬他们,没想到他是真动手。当着甘宁和徐庶的面,射杀了数百名百姓。
看到这么多无辜百姓惨死在自己的眼前,甘宁简直被气炸了肺,当场就要率军出城,却被徐庶死死拦下。
看到荆州军没有动作,第二天李儒依法炮制,再次挟持百姓来到城下叫门。这一次,甘宁和徐庶无法眼睁睁的看着百姓惨死,于是打开城门,放百姓入内。
本来甘宁还以为李儒会在百姓中混入细作,但经过一番仔细查验,发现他们真的只是普通百姓。徐庶知道李儒没有在入城的百姓中安插细作时,心忽的一沉。
若是李儒安插了细作,徐庶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细作,来将计就计,进行反击。但如果都是百姓,徐庶就毫无办法了。
不但如此,还要将不多的军粮分给这些入城的百姓,防止发生暴乱。如今过去了近一个月,本就不多的粮草即将用尽。
最可恶的是三天前,李儒在城外的河流投毒,污染了水源,导致城内军民多有中毒。如今的梁州城,已经是水深火热。
“将军,你的伤还没完全好,莫要动气。”
看到甘宁脸色潮红,不断咳嗽,徐庶赶忙上前安抚。
“唉!为将者上不能夺取胜利,下不能保境护民,真是愧对主公啊。”
甘宁长叹一声,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羞愧。
“将军切勿灰心,依我看,应该是主公的大军即将到来。否则,李儒这几天的动作不会如此激进。”
在这等情况下,徐庶依旧保持冷静。
他觉得李儒突然改变策略,应该是受到了外界的刺激。以李儒在西凉军中的地位,就算他行此毒计,刘备知道后也不能拿他怎么样,最多是装模作样的斥责两句。
但如果是刘睿的大军到了,那就不一样了。徐庶知道,李儒留着他们就是为了吸引刘睿来救。现在他加快了动作,就证明刘睿的大军已经到了汉中。
“军师所言当真?”
甘宁闻言,顿时激动起来。他们被围在梁州多日,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如果真是刘睿的大军到了,那离他们脱困的日子也不远了。
“十有八九。”
徐庶认真的说道。
“太好了,只要主公大军一到,我就可以报仇了。”
甘宁忍了这么久,终于看到了希望。
“不过我们这几日也要提高警惕,不可疏忽大意。如今我军可战之人不足五千,万一西凉军趁机攻城,必是一场苦战。”
徐庶知道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要小心谨慎。
“明白了,我会吩咐下去。”
甘宁颔首,表示知道了。
另一边,魏延和句扶的行军速度非常快,已经抵达了梁州附近。但他们的行动,也被西凉军的探子侦察到,将情况报于李儒。
“终于来了吗?”
李儒放下手里的竹简,他早就等的不耐烦了。
“对了,除了蛮人的队伍,荆州军还有什么动向吗?”
“启禀军师,荆州军主力已经拔营,正在向南郑进发。主公请你结束梁州战事,速速返回南郑。”
传令兵,将荆州军的动态,以及刘备的命令一起告知李儒。
“知道了,你去回复主公,我马上结束这边的战事,然后立刻赶回南郑。”
李儒知道,刘睿进军南郑一是给自己施压,二就是代表他要和刘备争夺汉中了。
刘备身边只有一个法正,而且兵力上还处于劣势。所以这次的汉中争夺战,西凉军当采取守势。李儒打算在梁州解决甘宁部,就立刻返回南郑。
“是,军师。”
传令立刻转身离开。
“来人,通知樊稠和李利,明日召集兵马攻打梁州。”
传令走后,李儒招来一名士卒传达他的命令。
“是,军师。”
士卒接下命令,去向樊稠和李利传达。
等到魏延和句扶率军赶到梁州时,发现西凉军正在攻打城池。
“魏将军,敌军正在攻打城池,我们该怎么办?”
句扶看着双方正打得不可开交,于是问向魏延。
“敌军攻打城池,营中必定空虚,我们可以趁机攻打。”
魏延眯着眼看了看战况,和句扶说道。
“那还等什么,咱们直接冲下去吧。”
句扶闻言,就要率军冲杀。这可是他们投奔刘睿的第一仗,务必要打的漂亮。
“句将军别急,甘将军他们被围困许久状态不好,我们也要前去支援。这样吧,你我兵分两路,一路去救援梁州,一路去袭击敌军大营。”
魏延拉住立功心切的句扶,商量和他兵分两路。
“那好说,我新投主公,和甘将军素未谋面。此时出手,可能会被误会是李儒麾下人马。不如魏将军前去救援梁州,而我率军去攻敌营。”
句扶想了想,和魏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句将军言之有理,甘将军他们不知道巴夷部落分裂的事,万一引起误会可能会误伤友军。那就请句将军率军袭营,我去救援梁州。”
句扶能够想的如此周到,让魏延对他刮目相看,同意了他的建议,于是两人兵分两路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