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你不说也没事,我们可以直接去找叶运来对质。”
“不,不要。”齐诗雨吓了一跳。
“那你就说。”叶勋语气淡然,却带了一丝威严。
齐诗雨娇躯一震,深深的看了一眼叶勋,好半晌,才期期艾艾的开口。
果如叶勋所说的那样,但有一点叶勋未曾预料到,那就是齐诗雨的妹妹,齐思雪的态度。
齐思雪在大雪封路的前一天回到了家。
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了房间里,连续三天都没出来。
还是齐诗雨回到了娘家,齐思雪才肯下楼走动。
看着齐思雪脸上的凄苦之色,齐诗雨大为心疼,问询原因,然而齐思雪就是不说。
但好在姐妹俩感情颇深,有了齐诗雨的陪伴,齐思雪的心情逐渐变好了。
可就在一家人觉得能团团圆圆过一个好年的时候,一个消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传开了。
很快就传到了他们耳里。
农村人对于男女那点事的态度是矛盾的,不涉及到自家人,那就是风流趣事,被人口口相传,乐此不疲。
一旦涉及到自家人,那又是另一番景象。
齐诗雨一家第一次看到了什么叫做舆论的压力。
老俩口自然没什么好脸色,自家女儿刚成为寡妇,就传出了和别的男人勾勾搭搭,甚至住在了一起的丑闻,有好脸色才怪。
尤其是听到齐诗雨是因为被人家的准媳妇发现了奸情,给撵回来的,就更加气不打一处来。
要不是老俩口觉得齐诗雨刚死了丈夫,尤为可怜,连这个年估计都不会让她过。
原本以为,流言蜚语会随着新年的到来而被冲淡。
然而,越传越不能入耳,什么齐诗雨虎狼之年,忍受不住寂寞,看人家长得帅,又有钱,不要脸的往上贴,被人家拒绝了,还不死心,大半夜的钻人家房间等等。
不是过年还好,亲戚走动不会这么频繁,就算得知这个消息,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但恰恰就是在正月,走亲戚的时候。
这一下倒好,不光邻里都知道了,连亲戚都有耳闻。
丢人丢到了十里八乡。
齐家在隔壁村是大姓,就像叶林村的叶家,齐诗雨的父亲更是村里的老木匠,是个体面的手艺人,哪里能忍受这个,要不是齐诗雨的母亲,拦着,早就把齐诗雨轰出家门了。
其实这种事,忍忍也就过去了。
寡妇门前是非多,村民嚼舌根,也不一定就是恶意,而是一种习惯,说完可能也就当一个趣事,压根没往心里去。
齐诗雨的父母平时遇到类似的事,也没少跟别人聊上几句。
所以,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隐忍。
坏就坏在了齐思雪对这件事的态度上。
齐思雪刚开始是不信的,她对姐姐太了解了,俩人虽然相差快十岁了,但感情一直很不错,她不信姐姐会做出这种事。
但当她不经意间听到,人们口中的“人家”说的是叶勋,她突然炸毛了。
当天,她脸色阴沉的可怕,质问齐诗雨,为什么这么做。
齐诗雨不解,就问,齐思雪就把叶勋的名字说了出来,说着,痛哭流涕,大声谩骂,“你明明知道我喜欢过叶勋,还让你去说了亲,这件事,好多人都知道,你这样,让我以后还怎么在这个村里抬头?”
齐诗雨一脸惊愕,仿佛不认识这个亲妹妹一般,愣愣的看着齐思雪,随后,一脸疲惫的小声说道:“小妹,你宁可相信外人,也不信姐姐吗?”
看似是在问齐思雪,更多的是自言自语。
“说别人我可能不信,但……”齐思雪哽咽着,没有讲话说完,但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齐诗雨苦笑,她能够忍受外面的流言蜚语,也能够理解父母的白眼,哪怕是亲戚的异样目光,她都可以当做没看到。
但这个自己疼爱了二十多年的亲妹妹,如此态度,让她心冷。
齐诗雨没有去过多的解释,她对这个妹妹同样太熟悉了,别看柔柔弱弱的,其实骨子里特别倔强,否则,也不会到现在也没有谈男朋友。
“然后你就负气离家了?”叶勋心中长叹,这件事的最大的障碍,竟然是自己。
“算不上负气吧,我只是担心,再待下去,思雪那丫头会更加恨我。”说开了,齐诗雨的心头就像放下了一块大石头,语气平淡了很多。
叶勋点点头,他对齐思雪也算了解一些,是个不服输的丫头,犹记得高考那一年,她肉眼可见的消瘦,后来听说,她为了考上好学校,几乎整宿的温习功课,一天睡觉时间不超过五个小时。
奈何,学习是讲天赋的,尤其是到了高中,不承认都不行。
这可能和学习方法还有时间合理规划有关系,但依然离不开天赋的加持。
一般来说,没有天赋,全凭勤奋,想考上重点大学,太难太难。
这样的学生,一流本科,就是天花板。
毕竟,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能考上重点大学的,没有一个是真正意义上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
这恐怕也是为什么,那些一线二线的大厂,招收应届生时,往往只考虑重点大学以上的学生的原因之一了。
学习上能力,是可以牵引到工作中的。
但从这也不难看出,齐思雪的性子,要强,且肯为此努力。
最后的结果,齐思雪也只是考了一个一流本科,从此和叶勋相隔千里。
齐思雪学的也是财会专业,大学毕业后就在卢中市一家大型电器公司做会计,三年下来,她凭借努力,拿到了注会的证书。
要不是工作年限问题,让人毫不怀疑的是,她连中级会计师证也能一起拿到手。
但听到齐诗雨的话后,叶勋忍不住怀疑,齐思雪这么努力,很可能和他有关,高中时,是为了追赶他的脚步,毕业后,可能是被他拒绝刺激到了。
但不管怎么说,叶勋对齐思雪还是有一丝佩服的。
平庸不代表平凡,齐思雪年纪轻轻,就拿到了注会证书,靠的可不是天赋,而是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