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逐渐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都拥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一变革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知识水平,也促使更多的人开始深入研究和了解历史。
于是乎,许多人惊讶地发现,当下的局势竟然与昔日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有着惊人的相似。
一位战功赫赫、实力强劲的父亲,一位被扶持登上王位的儿子。
如今,有人认为刘禅的种种举动仿佛就是在效仿当年赵武灵王对赵惠文王的培养方式,而他本人则恰似那位毅然决然主动舍弃权位的赵主父。
一个身体康健且权势滔天的强势君主,将皇位相让,朝廷中的群臣们是否真的会全心全意地去辅佐这位新登基的君王呢?
又或者他们会不会依旧留恋旧主的权威与恩宠呢?
毕竟,历史已经提供了诸多类似情况的先例,其中的变数实在难以预料。
尤其是对于像季汉这样刚刚建立起来的政权而言,开国之君的威望可谓如日中天。
朝中绝大部分的臣子和将领皆是由他亲自选拔,甚至连整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也是由他一手精心构建而成。
如此深厚的根基和影响力,面对这种复杂微妙的权力交替局面,会令很多人迷茫。
刘禅的政治威望根基之深厚、影响之深远绝非别人可以撼动。
待到关键时刻,倘若真的出现某些棘手的问题,那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太上皇只需振臂高呼一声,众人究竟会听从谁的号令呢?
议论纷纷,这类言论很快就在长安城蔓延开去。
许多有识之士纷纷陷入沉思,他们愈发认为皇帝此番仓促退位实非明智之举,有可能酿成内乱。
然而,事已至此,禅让之事已然如滚滚洪流势不可挡,任凭他们如何愁肠百结,也无力回天。
但是,也有支持的,他们认为陛下就是真的想要退位,不会再回来夺权,是有些人心理阴暗想得太多,不理解陛下的良苦用心。
毕竟刘禅已经将其他儿子都分封了出去。
要知道,赵主父当年是扶持另外一个儿子和惠文王争斗的。
之后,刘禅下令邸报多多报告自己分封出去的诸侯国的开创情况。
让人们再细看一番刘禅的态度,明悟他的一番苦心。
刘禅不需要站出来解释,而是引导这些人思考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就行了。
随后,刘禅的五子刘瓒被封为南越王,封地在南越湄公河的冲积平原。
带领军队开拓封国,而不会对新任皇帝造成任何威胁。
他的表态暂时打消了人们的疑惑,让这场禅位登基大典得以正常展开。
建兴三十年三月十三的早上开始,刘谌就情绪饱满的投入了工作之中。
禅位典礼在今天晚上进行。
演习各种礼仪,不断检查自己要颁布的各项诏令。
他最信任的左膀右臂们现在正在为他跑前跑后鞍前马后的服务着。
最信任的帮手诸葛瞻时刻跟在他身边,为他处理一切突发状况。
有诸葛亮的珠玉在前,世人总是对诸葛瞻有很高的期望。
稍微做出些成绩,便会被人夸赞有乃父之风,然后得到过度的赞誉。
有时候,明明他啥都没做,都被人误以为腹中早有一番韬略。
好在,他有个更优秀的哥哥诸葛乔,诸葛瞻知道自己不如哥哥,所以面对过度的赞誉并没有迷失。
当刘谌脚步有点轻飘飘的时候,他也能立马劝上一劝。
“陛下对公子那可是满满的疼爱呀,公子肯定能深深体会到。”
“我当然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疼爱。”
这是父亲对他的偏爱,也是对他建立的大汉的偏爱。
刘谌感觉自己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了。
他本来以为自己面对权势的时候很坦然,会表现的很坦率。
但是没想到真的到了眼前,他也忍不住激动。
毕竟,那是天底下最尊贵的位置……
他以前还不能与那些在科举中拔得头筹之人共情。
觉得他们只是考了个状元,脸笑得就跟一朵菊花似的很没有定力。
但是当这种事情落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他才明白,人在极端激动之下真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状态的。
黄昏时分,金华殿外已经人山人海。
新皇帝日后会搞出啥花样,老皇帝以后又会有啥动作?
他们按耐不住自己议论纷纷,后刘禅时代,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他们无法理解,刘禅的视角中,他的独夫之心,并没有江山的传承更重要。
天色全黑,禅让典礼正式召开。
数百盏鲸油巨烛将金华殿前那庄严肃穆的大广场照得透亮。
众人心里再有啥想法,此时都得闭嘴,皆在静候那能决定最终结果的关键时刻降临。
刘禅先对那些焦急面色各异的群臣发表了一番演讲,表明自己和他们三十多年一路走来不容易,也该功成身退了。
随后又鼓励太子刘谌,让他时时勤奋,不要懈怠,为大汉的列祖列宗交出满意的答卷。
接着,刘禅在贴身内侍的协助下,脱掉了皇帝的朝服,换上了太上皇的行头。
刘禅亲手把腰间挂着的象征皇帝身份的传国玉玺取下来,递给太子,还帮他系在了腰上。
然后又把代表皇帝军权的虎符交给刘谌。
最后皇帝的六玺也一并给了他。
然后拉着新皇帝的手,将他送到了御床前坐下。
然后,众人翘首以盼的情况下,新皇帝的诏令下达。
改元延熙,建兴年号自此结束,新的年号取代旧的年号。
换皇帝改元,这是很正常的,所有人都表示在预料之中。
至于朝廷的原有工程全都继续做,也没有出现剧烈的人事变动,刘谌只是见缝插针的安插一批自己的亲信入中央。
表现来看,新皇帝很尊重老皇帝。
当然,在一些人眼中也被看做是害怕老皇帝。
刘谌有自己的节奏,并不会急于证明自己。
他忘不了之前的那天晚上,诸葛瞻问自己:“殿下觉得自己和先皇、陛下比,哪一个更圣明英武?”
刘谌说:“我怎么敢与先帝与父皇相比呢!”
诸葛瞻又说:“那殿下看我和家父比,哪一个更强?”
刘谌说:“你好像赶不上诸葛丞相。”
诸葛瞻于是说:“殿下说的正确。先皇和当今陛下是有大智慧大勇毅的。而家父制定的法令已经明确颁布,初具规模,而且在民间实行已经初见成效,受到万民赞颂。”
“之后殿下继位,只要能够恪守职责,遵循旧章,承继旧业,就已经成功了。”
所以,刘谌继位之后,虽然有所创新,但大抵是在刘禅制定的框架下继续前进。
太上皇对帝国进行的设计,在这平稳的权力交接后,依旧能平稳的运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