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宰相大人,我们已经派遣斥候将海湾周遭都搜查了一遍并没有发现任何船队。”
林馨竹点了点头,她所处的位置正是长江的入海口最狭窄处,数万名临时征募过来的民工正自在堤坝上挥汗如雨的建造堤防。她必须保证两个月内将这一块建成固若金汤的防御要塞。
这已经是林馨竹派出去第三拨的人马了,在上一次发现南洋船队的海湾除却一些漂浮木头之外什么都没有。
要想保证船员的战斗力,他们就必须上岸休养生息,一直漂浮在海上是一件极其损耗体力,消磨心智的事情。可长江口附近的岛屿和海湾她都派人找遍了全然没有半点船队的踪影,这反而令得林馨竹更加的不安。
“不要去管他们在哪里,只要知道他们最终会去哪里。”
他的相公夏晗和夜豪在这一点的意见上出奇的一致。虽然对方的船队极其的庞大,但要想在海上找到他们却无异于大海捞针。
长江有许多支流,但最终都必须从长江口出海,所以长江口的防御便是成为了重中之重。可一个最大的问题也来了,中原之前从来都没有遭遇过来自海上的侵扰,顶多就是一些小规模的海盗,所以中原历史上从来没有海防这么一说。而现在他们却需要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将长江口的海防布置好,这简直就是强人所难,可林馨竹却是知道弄好海防是他们获胜的前提。
海防需要上好的石材,但长江口附近全是冲积平原,最近的采石场在一百里之外。所以林馨竹还在路上便已经让当地的官府统一将市场上所有的采石场承包下来,全力供给给长江口。于是浩浩荡荡的民工几乎将十几个采石场到长江口的道路给占据了。
建造海防又需要大量熟练的工匠以及更多的民工,林馨竹的第二道命令便是让秀杰行动起来,监督当地官府将南方所有石匠全部召集起来送到了长江口上。
大量的人力如此的集中,为了防止他们罢工,这钱是绝对不能少的,而且为了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给钱给足了远远比给鞭子的效果要好。另外,饭也得管饱,没有力气便干不动活。林馨竹给海防工程的一道命令就是,钱要给够,饭要给足,任何官员胆敢在海防专项款上贪污腐败,亦或者克扣伙食费,严惩不贷。
当然地方官府哪里会去看这命令,按照潜规则来说这些命令都是做个样子,只要他们将贪污部分的一半送到那些特使手里,这些前脚发布下去的命令,后脚就变成了一个屁。甚至而那些贿赂的官员大多还因此得到了奖赏,甚至是升官。
所以,当他们将大把的银票送到了林馨竹的桌上的时候还在那里登时被林馨竹夸奖一番。
林馨竹脸都气绿了,都到这个节骨眼上竟然还有人在贪污受贿,买官卖官上面做文章?当下便是将南方的那些“聪明”的高官全部绑上石头,沉到了长江口去。
震慑的同时,不得不对南方的官场进行一场改造,她所颁布下去的政策落到了基层全部都无法执行。人浮于事,相互推诿,不想担当责任这种情况几乎是塌方式的存在着,谁多做事谁担责,不做事只顾钻营的反而步步高升。这种示范效应的情况存在,导致南方的吏治简直是如同一具僵尸,名存实亡。
为此,林馨竹不得不调用秀杰进行救场,到了这个时刻林馨竹才发现夏相思为什么要建立秀杰了,也只有这种在普通官僚系统之外再建立一套系统方才有可能最终替换掉原先的官府系统。而这一次,林馨竹也正是这么做的,她直接将南方的长江沿岸的官府那些有着不良口碑的官吏统统换成了秀杰名下政事局和修远局的人。
她知道这么做的副作用极大,因为这些平日不事生产的官吏一旦没有了薪水那便是等着饿死。因为他们的身子过于娇贵不会种田,也不会干苦力活,尤其是一些官员本来依靠着贪污和办证得来的油水过着荒淫的生活,而现在这些来源没有了肯定会是十分不甘,而他们往往都还和地方大族有着利益捆绑,有的甚至本身就是地方大族,这就容易导致他们纠结着一批人暗中进行造反。
而事实上替换官场的行为才过去了一周便是了十几处地方出现了动乱,这背后毫无疑问有着那些被辞退官吏的身影,他们打算向朝廷和林馨竹发出警告,要回自己的利益。
“杀光!”
身处草原的夜豪此刻戾气极重,直接给林馨竹发出来两字真言。林馨竹不敢苟同,但却没有想到他的相公竟然也表示同意。
“一个不留,别让这些人浪费粮食。”这是夏晗的原话,比之夜豪暴戾之处不遑多让。
林馨竹错愕之后也发现这或许才是眼下最有效的解决之道。于是秀杰的朝安局立刻出动,这群武德充沛的秀杰几乎是一夜之间将暴动压了下去。那些敢造反有心造反的人完全不知道他们早就已经登上了秀杰朝安局的名单之中,此刻命令一下,几乎是迅雷掩耳不及之势就将他们杀了一个精光。所有资产全数拍卖给当地的商贾,或是分配给当地无产的农民。
林馨竹在南方的民间声望立刻高涨起来,风头一时无两。
但林馨竹头却是很大,秀杰可以处理很多事情,但却是无法处理没有钱的问题。
“宰相,朝廷没钱了。”这是户部给林馨竹第三次回复。
采石头要钱,搬石头要钱,造堤坝要钱、给民工和匠人的薪水要钱、他们吃饭问题要钱,而现在最麻烦的是,有一个东西即便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
大炮!
是的,他们缺大炮。
天明会解散之后,祝融造也顺利的归入到了秀杰的通商局旗下,但这大炮的产能简直太过拉胯了。
可这并不是祝融造的问题,而是如意居的生意问题。在中原中谁会去购买一挺便要三千两的大炮?还不算一发炮弹五十两和后续维护的费用,一挺大炮那就是无底洞。这不是核心问题,产能是可以扩的,但问题扩了谁买?大炮在中原那可是违禁品,没有订单祝融造自然不会为其去扩建厂房,而朝廷之前根本就是不知道祝融造就这么个变态玩意发明出来,直到他们看到了南洋的炮艇才知道原来祝融造有这么个好东西。
扩产能是一回事,原料又是一回事,造大炮的精铁冶炼、炮弹使用的黑火药、以及熟练的技术工人,这全部都是高耸的护城墙。